《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由明朝作者罗贯中采用史料、传说、记实等手法创作而成。几百年来该书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书中有关刘备率军南征“四郡”的章节,使得零陵的历史更有底蕴,零陵更是闻名遐尔。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汉后,群雄四起,造就了 “三国”。曹魏、孙吴、蜀汉三国鼎立之前,零陵已为强大的魏国曹操属地。公元208年,东吴孙权、蜀汉刘备联合在赤壁打败了曹操南下的八十万大军之后,魏国力大损,孙权、刘备就趁机开始各自抢夺曹操之地盘,刘备首先乘虚攻占了荆州。刘备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巩固大业,继后便南征“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刘备为统帅、孔明为军师亲率精兵近两万首攻零陵,揭开了刘备南征“四郡”的战争序幕。孔明令张飞、赵子龙攻取零陵的故事,当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古代零陵发生过如此重大的战役,一定留下了战争痕迹,这些痕迹迟早会被人们发掘出来。

零陵有一座“神秘的山体”,常受到当地人的议论,本人经多年的调查,将各种情况汇集起来,有了一个全新的发现。

永州市零陵古城东13.5公里的菱角塘,附近有座高山当地民众称为“寨子岭”。该山东靠崇山峻岭的都庞岭山脉,南连较低矮的群山,西连一片较平坦的开阔地(见图一),北邻狭长的山谷、溪流和零桂古道。山的近顶部四周开挖了战壕,因战壕时间久远,古战壕已被水土流失填平,但古战壕的外侧土埂陡坡仍明显可见,陡高近两米(见图二)。站在寨子岭古战壕可瞭望到零陵古城。相传三国刘备取零陵时此处设为军事要塞(相当于现代的军事基地),为攻取零陵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仅有传说是不够的,还得从30多年前和近年发现的文物古迹说起,才能清楚地认识、确定寨子岭的历史地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农民建房下基础时,在寨子岭东边相邻的山上找石头,挖出了两块石门,继而发觉为用大方石料砌成并有石拱顶的大型古墓。墓室底部中间挖坑用青砖砌成一长方形墓穴,墓穴底部垫放有木炭(见图三)。此图笔者依据当年两位目击者口述而绘制。据说墓的石门上刻有“张飞三姨太”等字样,可惜石门早丢失了,墓的石拱顶已塌陷且墓已被盗。古墓所砌之石材因古人打凿成方,所有石方被民众擡回砌了猪栏和厕所(见图四)。墓穴所砌的青砖每一块都有一个“手掌印”(见图五)。八十年代末在古墓的同一座山上靠溪流的山坡,因山体垮塌掉落出一对石雕动物,石雕每个长1.2米左右,每个重80公斤左右。石雕动物一个为鳄鱼;另一个为海狮。这对石雕九十年代曾摆放在一邓姓农户家门口多年,现不存在了。再说七年前当地农民邓某傍晚时偶然看到寨子岭近顶部发出“亮光”,于是次日邓某爬上山,在发光的古战壕处挖到四五枚极度锈斑斑的三角形铁器和一个带鼻眼有较多凸尖的椭圆形锈铁球。据说三角形铁器前尖后宽且厚,长约7厘米,疑为古“箭头”;锈铁球疑为古兵器“狼牙锤”。可这些古物被弄丢了。为了找到重要证据,三年前就再次上山在挖到古铁器的地方,进行了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古战壕处找到了几块生锈的铁片,一个带孔的长锥形铁器,一个黑褐色小陶瓶(见图六)。初步分析几块锈铁片疑为古代的“铁头盔”碎片;带孔的长锥形铁器应为古兵器“飞枪”的枪头铁锥;小陶瓶疑为古代“药水瓶”,所装药水用于士兵防治蚊虫叮咬。这三件物件十分珍贵,已收存待送有关部门化验检测,为进一步准确确定“寨子岭”的身份具有重要作用。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无独有偶,从寨子岭往东过炭木桥上山,2.5公里处的零桂古道上,古代就修建了一座“悼龙庵”(也称悼龙亭),庵子里曾放有赵子龙等人的雕像。疑为赵子龙率兵攻取桂阳郡途经过此道,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庵子文革被毁。另外在今菱角塘过渠道下完坡,公路转弯左侧的小山坡上,古代建了一个庙宇,名“梨树庙”。在庙里供奉有关羽、张飞、赵子龙等人塑像。此庙五十年代被拆,所拆之材料用于建菱角塘学校。三国这些人物的塑像在菱角塘屡次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说明菱角塘与三国张飞取零陵的关系十分密切。

《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对张飞攻打零陵郡有较详细地描述:邢道荣率兵万余出征迎战,依山靠水(河流)下寨30里(古代一里路为415米),与张飞对阵厮杀。从刘备扎寨(今菱角塘寨子岭)的方位及地点与邢道荣出征的路线、地形来看,从零陵城东沿现茆江桥、仙神桥、菜子埠等沿路,到菱角塘(沿潇水河逆行)高度吻合,同时邢道荣率军下寨30里(30X415米=13500米),正为13.5公里,恰好是今菱角塘的位置。历史描述与现况十分吻合。

综上所述,有古籍经典描述、有当地传说故事、有古代兵器遗存、有古战壕遗址,由此得出结论:三国时期刘备南征“四郡”,发生在零陵的古代战事,张飞取零陵所留下的战争痕迹——军事要塞,已被找到。不仅如此,结合《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取零陵的描述,孔明动用了远征的全部兵马,在菱角塘布阵大战邢道荣。

刘备、孔明率兵南征“四郡”首取零陵,因军师孔明命武将张飞为攻取零陵郡的开路先峰,故当地人们习惯称“张飞取零陵”。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以下是“张飞取零陵”的传说故事:

刘备、孔明率兵近两万抵零陵郡城北的今接履桥后,将兵马安顿下来。军师孔明一边令探兵进城刺探敌情,一边让经过长途跋涉的兵马进行休整,为攻城做准备。数日探兵回报,零陵城墙完整坚固,郡城三面环水,城守敌逾三万。次日孔明命张飞、赵子龙率数千精兵趁天亮前开赴前线,天一亮张飞、赵子龙立即率兵杀向郡城。因郡城太守刘度已知刘备、孔明率兵攻打零陵,郡城守军加强了戒备,急剧扩充兵力,刘度要邢道荣与其儿刘贤英勇奋战,御敌之城墙下。此战张飞、赵子龙未能攻破城池,退兵回到接履桥兵营。郡城一片紧张气氛,战争阴云密布,商铺关门,大量妇女、老、幼出城投奔亲友躲避战火,城门重兵把守,凡进城者个个盘查,外地口音和不明来路者,一律临时关押。数日后,军师孔明亲带张飞、赵子龙等多人,前往郡城外围察看,孔明曰:“零陵是座好城池,天然保垒,易守难攻啊!”孔明回到接履挢兵营,孔明忧虑起来,战事相持不下,不知如何是好。足智多谋、且一贯谨慎的军师孔明认为:城池一时难破,而接履桥山丘低矮、地势较平坦,草木不生,不宜藏兵,不是久留之地,当心刘度守军向外求援,对本驻扎的兵营腹、背夹击、围剿。孔明便速派几名地形兵,到零陵郡城周边附近另寻安全地带,以便建立牢固的军事要塞,为下步军事行动创造条件。孔明根据地形兵报来的信息,便命全部兵马立即迁往今菱角塘寨子岭。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刘备、孔明将兵马迁往寨子岭后,刘备曰:“善战需善藏兵,此地林茂山高,是个得天独厚、驻兵打仗的好地方,难道!难得!”孔明笑曰:“吾主说得对焉,此地地势非凡,进可攻、退可守,刘度定败也。”军事要塞很快建成,随即孔明制定了新的作战方略:零陵城池易守难攻,只好“引蛇出洞”,设法将刘度守军引出来歼之,才是唯一破敌之策。这就有了《三国演义》中,零陵郡城守军邢道荣率兵万余,依山靠水,下寨30里征战刘备军队的情景。孔明命张飞、赵子龙在菱角塘布阵迎战邢道荣。邢道荣在此战役中被打败活捉,张飞将邢道荣捆押到寨子岭要塞中,向刘备、孔明禀报胜利果实。刘备佯命张飞将邢道荣拖出去立斩!邢道荣被吓破胆,哀求刘备、孔明,家有老母放一条生路。孔明令张飞松绑邢道荣,要邢道荣回郡城劝降刘度,其实孔明料邢道荣回城不敢提此事。邢泣曰:“谢二位大人不杀之恩,但劝降难啊!不如明晚大人派兵去攻打,小人打开城门让其进城,里应外合取城便是。”立在一旁的张飞对邢道荣大声吼道:兔崽子邢道荣回去打开城门,是你自己说的,如不实现取城后灭你九族!邢看了看张飞,缩头乌龟似的连声道:是、是。孔明即允,同时孔明与刘备对视,刘备不语,面带微笑......。要知下文如何,请细品《三国演义》。

寨子岭是三国刘备、孔明的“军事要塞”。菱角塘是三国“张飞取零陵”的主战场。

小编因水平和条件有限,不对之处请提宝贵意见,批评、指导。

「永州印象」发现三国“军事要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