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傑:說說“金周至”


自古以來,周至都被稱做“金周至”, 獲此殊譽的縣,在陝西當爲第一。頭頂冠一個“金”字,那就聲名顯赫得無以復加了。

首先,周至爲山水形勝之地,山曲爲周,水曲爲至,這塊寶地乃關中富庶之地的“白菜心”。再者,終南山、樓觀臺都位於周至,《陝西志》載:“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爲最名,終南千峯聳翠,以樓觀爲最勝。”

當然了,樓觀最勝,勝在老子。老子的樓觀有仙則名嘛!樓觀爲“道教祖庭”, 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尊老子爲祖師,樓觀爲老子講授《道德經》之地。因而樓觀被稱爲天下洞天之冠。道家七十二福地的“天下第一福地”。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祗全在道教。”所以可以說,“道教祖庭”的樓觀,就是中國文化根脈之地。

我曾十數次上樓觀,拜謁老子。身在樓觀,登高一望,超越千層雲、萬重霧,“東眺驪峯,接晴嵐之浥浥,西顧太白,粲積雪之皚皚”,背靠中國屋脊之秦嶺終南山,曉雲鬱黛朝夕乎其上,靈光寶氣秀髮其間,這該是何等美妙之極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詩人蘇東坡在這裏留有一詩:“劍舞有人通草聖,海山無事化琴工。此臺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好一句“此臺一覽秦川小”,樓觀臺就如同雲中之仙台了!

樓觀臺前還有一座宗聖宮,曾是樓觀的中心,鼎盛一時。元薩都刺有詩可見:“瑤花琪樹間霓旌,十二珠樓接五城”。 樓觀與宗聖宮,無疑是中國道教文化的聖地。

朱文傑:說說“金周至”


朱文傑:說說“金周至”

宗聖宮遺址有傳說是老子手植的千年銀杏樹,有“死而不亡者壽”之譽的三鷹柏,有因“紫氣東來”這一典故而建的紫雲樓,還有臥在草叢中寓意老子入關時騎的青牛石雕,這些都讓我倍感親近。惟有獨享這靈空之境的悠哉樂哉了。

樓觀有一碑亭,碑上有趙孟頫隸書的“上善池”,讓人特別注目。意取《道德經》五千言中的“上善若水”。老子對水,有獨到的審美認識,老子貴柔,以水喻之,有“水利萬物而不爭”。因爲水乃生命之源,沒有了水,一切生命都難以存活。而金生水,這自然讓我想到仙遊寺所在的金盆灣上建成黑河水庫,更是成了西安人最大的水源地。曾任周至縣尉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在仙遊寺,寫下千古經典的《長恨歌》。這裏位於終南山中段,應是有中國人的中央國家公園的大秦嶺的精華所在。這裏新建成的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因爲擁有集合了秦嶺四大國寶的珍獸館和薈聚了南北奇竹的百竹園,而盡顯靈山秀水之奇景。

周至縣域寬闊,一腳踏五縣,橫跨秦嶺南北,這在陝西也是極稀罕的,其間有穿越秦嶺的儻駱道。“飛樑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我們在這裏可以感受詩聖李白的《蜀道難》難在何處。連當年踏上這矯若遊龍的空中閣道的唐代詩人岑參都發出了,“一笑忘羈旅,還如在京華”的幻覺。

朱文傑:說說“金周至”


從這裏翻越山脊上豎有秦嶺界碑的秦嶺樑,就可進入秦嶺之南如今歸周至管轄的佛坪老縣城了。

記得我第一次進老縣城是1999年的春節的大年初二,步行着邊走邊逛看風景,盤山路而下。當年那種深山老林散發出的原始味道,如今仍記憶猶新。“這一處秦嶺之脊,保持着原始生態的自然林木,只見枯木與綠樹共住,蒼涼與生機同存,空山寂寂不見人跡……”。

探訪老縣城,看的就是這廢城,那殘破的城門洞,透露着歷史歲月的訊息和印痕,想着這個曾經被稱作佛坪廳的老縣城,曾經匯聚了兩萬多居民,城內學署、書院、文廟等官衙建築齊全,還有城隍廟、關帝廟等等,可謂繁盛一時的老縣城。可遭匪患,兩任縣長被土匪摘了腦袋,最後一任縣太爺揹着大印,跑到如今佛坪縣所在的袁家莊,空留下半圈歪倒破敗的城牆。但如今老縣城已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盛地,讓你始料不及。

當然了,周至的好地方一時也說不完,還有趙公明的財神廟、漢代的五祚宮、九峯山、鳳凰嶺,翠峯山、厚畛子、集賢鎮的古樂等等, 遊遍周至,“金周至”的名號,你一定明白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名符其實。

朱文傑:說說“金周至”


朱文傑:1948年生於西安,西安市文史館館員、“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系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傑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採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陝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陝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