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3月29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苏宁易购营业收入为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35%。同期,苏宁易购商品销售规模为3367.57亿元,同比增长38.39%。“双线作战”的苏宁易购,2018年线上线下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对其持续盈利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线上主力拉动 投资生财有道

年报显示,苏宁易购的线上销售规模为2083.54亿元,占全渠道比例达到61.87%,与2017年的52.06%相比,线上占比又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苏宁易购的线上渠道已经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从传统家电连锁商转型互联网的苏宁易购而言,这一点尤为不易。

此外,苏宁继续在平台化方面发力。2018年苏宁易购线上商品交易规模为2083.54亿元,同比增长64.45%,其中自营商品销售规模1497.92亿元,开放平台商品交易规模585.62亿元。

在2018年2月23日苏宁控股集团新春团拜会上,董事长张近东曾表示,“未来三年,苏宁将进入企业历史上规模增长、效益提升的最好时期。”从年报来看的确如此,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苏宁易购进入持续盈利期,2018年营收、盈利、线上线下销售额更是进入加速期,全年苏宁易购实现归母净利润133.28亿元,同比增长216%。

不过要注意的是,利润主要来自出售阿里巴巴股份、物流地产基金收购公司资产等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若不考虑该部分扣除运营资金产生的投资理财收益,2018 年苏宁实现扣非净利润3.1亿元,同比减少41%。这说明苏宁“投资有道”,但也对其持续盈利提出挑战。

线下规模为先 营收增速慢于线上

走稳互联网之后,苏宁又极速转头发力线下,2018年,苏宁全力推进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两小(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县镇店)、多专(零售云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等)”,经过一年的发展,顺利跨入“万店时代”。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苏宁易购拥有自营门店8881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2071家,迪亚天天便利店加盟店112家,合计11064家,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日本市场,店面形态涵盖家电3C、母婴、超市、便利店等,形成了全场景、全业态的店面经营布局。

显然,苏宁线下扩张凶猛。2017年,苏宁各业态自营店面只有3867家,短短一年,增长了5014家,增幅达129.7%。中泰证券研究报告称,2018 年,通过扩充高频商品品类有效提高到店客流、强化精准营销等手段,家电3C专业店同店收入增长 2.39%;苏宁易购直营店同店收入增长 9.35%;红孩子母婴店经营模式逐步探索成熟,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同店收入增长 29.78%。

不过,总的看来,苏宁线下销售额增速比线上要慢,2018年,苏宁易购线下商品总销售额为1284.03亿元,同比增长了10.12%。苏宁相关人士对此解释,新增店大多是小店,客单价低,且大部分开店集中在下半年,规模还未做起来,且零售云终端销售额并未纳入年报。这意味着在2019年,旨在“圈地运动”的小店,其便利店、社区服务、社区团购等功能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加快数字化改造,然后才能凸显线下流量入口优势。

智慧零售全生态发力

2018年,苏宁易购“一体两翼三云多端”的智慧零售生态系统正从设想变成现实。所谓“一体”是坚守零售本质;“两翼”是打造线上线下两大开放平台;“三云”是建立面向供应商和消费者以及社会合作伙伴开放的物流云、数据云和金融云;“多端”就是围绕线上线下两翼平台,融合布局门店端、PC端、移动端、OTT端等。

为此,苏宁聚焦物流、金融、科技等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形成面向用户的核心服务能力。

物流方面,公司在网点及智能仓建设等方面力度不减。截至去年底,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9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48%;拥有快递网点27444个,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1个地级城市、2858个区县城市。

金融方面,苏宁金融不断强化以O2O融合为特色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定位,聚焦支付、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等核心业务和产品。去年,苏宁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全年交易规模同比增长55%,苏宁银行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16%。2018年12月,苏宁金服启动C轮增资扩股,投后估值达560亿元。

研发投入方面, 苏宁易购2018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0.81%,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2.57%。2019年初,公司正式成立苏宁科技集团,重点聚焦用户需求的深层次满足、全流程用户体验优化、供应链运作效率提升、全场景运营能力落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效率提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