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从狩猎到守护社顶人学说自己的故事

2015年08月24日 10:21 刘克襄

阳光耀眼的夏季,垦丁游客如织, 沙滩挤满人潮。离开热闹的垦丁大街,来到车程10分钟的社顶部落,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能够享受宁静、贴近自然。

社顶旧名「龟仔角」,为史籍记载「瑯峤十八番社」之一,也是台湾最南端的排湾族部落,因地势高、居「诸社之顶」得名。部落与外来文化接触早,生活及文化呈现多元融合。

梅花鹿复育地 追逐者变捍卫者

社顶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地质景观,包括毛柿林、萤光蕈、萤火虫、灰面鹫、赤腹鹰、食蛇龟、珊瑚礁岩等,也是梅花鹿复育基地。2005年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选择社顶为生态旅游试办地,经过在地社团多年努力,曾经狩猎谋生的社顶居民,现已变身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在《中国时报》与正声广播电台合作的「新故乡动员令」节目中,社顶部落文化发展促进会总干事余小芳接受主持人刘克襄访问指出,社顶推展生态旅游不只是为了营利,更是为了维护部落的生态环境,获得的盈余也百分之百回馈社区。

学生蹲点 促成部落生态游

社顶部落紧邻垦丁森林游乐区及社顶自然公园,过去居民为贩售谋利,常盗采、盗猎自然资源,也因滥垦、违建与国家公园管理处冲突。后来因垦丁大街兴起等因素游客大减,商家纷纷停业,社区走向没落,发展生态旅游成为社顶重生的契机。

余小芳指出,一开始居民因为不了解,加上先前与国家公园管理处的摩擦,对生态旅游抱持不信任态度。居民对身边的动植物及自然景观习以为常,质疑「怎么会有人花钱来看?」也有人不解为何要去保护过去狩猎的对象。

她强调,前几年的沟通要特别感谢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系副教授陈美惠,她让学生在社顶蹲点,陪著促进会干部逐户拜访,还协助培育解说员。经过10年的运作,社区多数居民已转为支持,社顶生态旅游也站稳,每天都有游客参加行程。

日夜巡守护林 不为赚钱坏环境

余小芳说明,促进会推展生态旅游及生态复育的比重各半,「没有因为生态旅游,就忘了应该做的事。」考量环境承载量,目前只有4条旅游路线,每条1天只接受100人报名,一旦发现生态环境可能受到影响,就会暂停导览活动。同时,每天白天及晚上都会有一组2人巡守,解说员必须义务参与。巡守有多个功能,一是森林守护、防止盗采盗猎,一是记录步道上的生物种类及数量,也顺道清除外来物种。连续不间断的监测数据,已成为研究社顶生态环境的重要参考。

她强调,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生态保育成为居民内化的一部分,如果解说行程与排定的巡守冲突,许多成员会放弃带队赚钱的机会,「在这个社区,公民教育是成功的。」而且,「为了保留原来的美好,有些东西社顶是愿意放弃的」,例如为了不影响萤火虫生态,打消在部分地区装设路灯的念头。

盈余回馈社区 发礼金开安亲班

生态旅游的盈余除了发放礼金礼品给部落老人外,更有一定比例用来开设儿童美术班、英语班等课程。余小芳说,这对社区很重要,社顶小孩到最近的恒春上安亲班,单程就要13公里,而且许多收入不丰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上课费用。

她强调,开班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天才,而是希望从教育著手,让他们可以有另外的出路,不一定要去垦丁大街摆摊或饭店餐厅工作,「不喜欢自然生物的,也可以有其他选择。」余小芳很有信心地说,社顶小朋友的美术作品很有生命力,色彩丰富,不输给任何美术实验班的小朋友。(中国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