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長單刀赴會是《三國演義》中表現關羽勇敢的重要篇章,歷來爲人們津津樂道,唐朝初期也有一個人演繹了一段獨闖敵營的經歷,此人叫李大亮。

李大亮隋末參軍,在隋軍與王世充的戰鬥中戰敗被俘,同時被俘的100多人都被殺死。只有李大亮,因爲表現得與衆不同,被王世充的元帥張弼看重,偷偷放了。李大亮成爲100多人中唯一的倖存者。

李淵入關後,李大亮歸順了唐朝,被封爲土門縣令。在土門,李大亮看到百姓受戰亂之苦,又趕上鬧饑荒,就把自己的馬賣掉,然後把賣馬的錢分給縣裏的貧困戶,讓他們耕田種地。這一年,百姓獲得了大豐收,他們很感激李縣令。

胡人越過邊境到土門掠奪,李大亮看到對方人多,估計自己的軍隊沒法與敵抗衡,就採取了一個冒險的方法:單刀赴會。他一個人騎着一匹馬到胡人的軍營。

一人一馬獨闖敵營,後面沒有任何援助,胡人對李大亮的行爲很是佩服,李大亮又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胡人不但答應退兵,還要求歸順唐朝。爲了表示誠意,李大亮把自己騎的馬殺了宴請大家,胡人對他更信任了,紛紛投降。不費一兵一卒平息一場邊境戰爭,李大亮夠大膽。

後來,李大亮參加了平叛輔公祏的戰爭並立下戰功。,作爲獎勵,李淵送給李大亮100個奴婢。李大亮問過這些人,知道她們以前也都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因爲戰亂才淪落至此,就把她們都放了。李淵被李大亮的善良感動,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又送給他20個奴婢。

貞觀時期,李大亮做涼州都督。有一次,唐太宗的使臣來到涼州,看到這裏有一種名鷹,使臣就告訴李大亮,太宗喜歡鷹,你可以把涼州的名鷹獻給他。李大亮馬上給唐太宗寫了一封密信,說,如果使臣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這很不應該;如果使臣的意思不是皇帝的意思,那這樣的人作爲使臣,說明皇帝用人不當。

唐太宗從密信中看到李大亮的忠誠,不但親自給寫了回信解釋,還把自己常用的一隻胡瓶送給李大亮,表示對他的讚賞與肯定。

再後來,李大亮出將入相,被封爲左衛大將軍兼太子右衛率,又兼工部尚書。一身兼三職,同時守護皇宮和太子東宮,足以看出唐太宗對李大亮的信任。

李大亮始終沒有忘記尋找當年的救命恩人張弼,但始終沒有找到。而張弼後來也歸順了唐朝,做了一個小官,他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他與李大亮的那段故事。直到有一天,李大亮在路上遇到張弼並認出來。他拉着張弼哭着說了很多感激的話,還要把自己的家產送給張弼,張弼堅決推辭。兩人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段知恩圖報和不圖回報的故事,一時成爲人們流傳的佳話。

貞觀後期,李大亮生病,唐太宗親自爲他調藥,讓人騎着快馬給他送去。李大亮去世時,家裏窮得只剩下五石米和三十端布,連一塊可以含在口裏的珠玉都沒有。就是這樣一個清廉的人卻捐助了15個孤兒。

李大亮是清廉官員的典範,他身上有很多傳統道德的優點,勇敢、善良、正直、忠於職守、知恩圖報。李大亮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這樣的人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並不多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