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正在積極準備與匈奴人的戰爭。當時漢需要的戰爭準備除了盟友,還有兵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精鋼 ,以及戰馬。

同年張騫出使西域,深入匈奴人腹地,尋找大月氏國,卻被匈奴人騎兵所擒,但張騫被擒後身上的節仗代表了他使臣的身份,匈奴是不能殺他的,當時匈奴對漢朝的投降人員是很重用的,這一點可以從之後的,蘇武,李凌等看出,所以匈奴人賜予張騫妻子是可能的,這不僅是希望張騫可以留在匈奴還希望可以從他的身上更多的瞭解漢朝,為匈奴人所用,之所以沒殺張騫,同樣不僅考慮漢匈微妙的關係,重用的是考慮到張騫本身的價值。

後來因為漢匈交戰,張騫得以逃跑出來,輾轉到了大月氏國,雖然盟友的願望沒有達成卻帶回了重用的兵器組成部分 精鋼,以及溝通了與西域各國的經濟貿易溝通,為後來的絲綢之路作下了重用的鋪墊。張騫的妻子,兒女同樣與張騫一起回到了漢朝,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與班固的《漢書》公元前118年張騫回到了漢朝,結束了長達二十年西域之行,後來隨衛青徵戰匈奴封,博望侯。

張騫最初的出使西域僅為了戰爭方面,但最終的結果不僅溝通了與西域各國的經濟聯繫也為後世的發展起到了深遠意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