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從未有過這樣無恥的條約,兩個國家結盟,阻礙另一國治癒自己內部的毒瘤,進而在必要時憑藉武力迫使他潰爛!只有俄國人才想得出這樣的條約,只有普魯士人才會去簽署它。」

——卡爾·馬克思《關於波蘭問題的歷史》p.20

要搞懂1772年波蘭因何被三個鄰居分割大片領土,我們需要了解其中的內部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自不必說,從「洪水」開始至今一個多世紀的沉重災難早已讓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從東歐霸主衰落為俄國附庸。此時波蘭是如此的衰落,甚至無力出兵抵抗,炎黃子孫應該深有同感,同樣的情景在19世紀末我們也切身體會過,落後就要捱打,這是鐵的規律。而筆者著重要講的就是第一次瓜分波蘭(下文簡稱「一瓜」)的外部原因,一瓜的最終形成是有著必然和偶然雙重因素導致的,也和當時歐洲變化莫測的國際形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就像前文的「洪水」和「俄國大動亂時代」一樣,我們需要全面的剖析和挖掘才能真正理解一瓜的歷史意義,而不是依靠腦補傳播錯誤的信息。瓜分波蘭的三個主使分別是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二世,俄羅斯帝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和奧地利的瑪利亞·特蕾莎女皇
,我會詳細描述這三位君主在一瓜中的所作所為和行為動機。

四位老朋友,同臺唱大戲
  • 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the Great 1712-1786),又稱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歐洲史上最負盛名的雄主之一。毫無疑問,腓特烈二世以他文武雙全的統治水準,精明狡詐的外交風格,邁出了普魯士從地區小國成長為中歐霸權的第一步。早年通過西里西亞戰爭擊敗奧地利,吞併了富饒的西里西亞地區。統治中期實施軍事、政治和財政的全面改革,令普魯士國力大步躍進。晚年制定出聯合三國瓜分波蘭的重大國策並通過靈活狡詐又大膽強勢的外交攻勢主導並完成了一瓜,又令普魯士國土大面積增長。他死後瓜分波蘭的政策被繼承者腓特烈威廉二世執行,最終徹底瓜分波蘭。)

  • 葉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 the Great 1729-1796),又稱凱瑟琳大帝。亦是歐洲史上最傑出的統治者之一,在偉大統治者行列,她是唯一的女性。從即位至去世,俄羅斯帝國在她手成為歐洲無可置疑的霸主之一。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力發展教育和啟蒙運動,繼續改革西化,是開明君主制的典型代表人物。她是促成波蘭被瓜分的主要人物,但在實際的三次瓜分中卻不是最主動的。通過俄土戰爭進一步削弱奧斯曼帝國,消滅老對手克里米亞汗國,向「新俄羅斯」(烏克蘭)、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進一步殖民,從東西兩面大幅擴張領土。葉卡捷琳娜二世與普魯士聯合成功撲面波蘭的反抗和起義,並毀滅了波蘭最後一次自救的努力(衛憲戰爭),在三瓜中取得最大的領土面積,她的統治是俄羅斯帝國的巔峯時代。)

  • 瑪利亞·特蕾莎 (Maria Theresa 1717-1780) ,她是哈布斯堡王朝唯一的女性統治者,雖不及上述兩位,但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最優秀的統治者之一。特蕾莎被腓特烈二世視為一生最大的對手,在前者即位之初便與普魯士接連打了三次西里西亞戰爭,結果是特蕾莎被裝備精良切天縱英才的腓特烈二世擊敗並丟掉了西里西亞。特蕾莎也是開明君主制的統治者,她提高了奧地利原本羸弱的軍事水平,在多個領域進行全方位改革,這些都提高了奧地利的國際地位。在瓜波事件中,特蕾莎因為個人道德的正義感與歷來的與波修好傳統而反對普、俄的計劃,但她也不願為波蘭對兩國開戰。在意識到波蘭的命運不可逆轉後,她默認並參與了瓜波行動。

普魯士在瓜分中的作用:主導者

與很多人印象不同,主導第一次瓜分波蘭以及定下瓜分並滅亡基調的並不是波蘭的傳統對手俄國,而是西邊立國剛滿70年的普魯士王國。這裡的邏輯是,儘管俄國多次挫敗波蘭的自強企圖,並實質性削弱波蘭,但葉卡捷琳娜二世至少在執政前期並沒有主動瓜分波蘭領土的計劃,莫斯科仍然執行將波蘭作為俄國附庸的政策,這一點我會在之後詳談。

腓特烈二世最早對波蘭領土,尤其是對「波蘭普魯士」地區納入普魯士版圖有過圖謀是在他當國王之前,奧古斯特二世希望韋廷家族可以世襲波蘭王位,願意以此割讓部分領土。當時腓特烈二世力勸其父同意,然而腓特烈一世沒有第一時間答應,這件事之後不了了之,這件事說明腓特烈二世吞併波蘭領土的計劃很早出現並開始準備了。普魯士與俄國在1764年就結為了同盟,前者承認後者對波蘭的控制。腓特烈二世為了隱藏自己的野心,曾公開表示沒有瓜波企圖,這實際上是他打出的煙霧彈。

「腓特烈二世曾如是說:奧地利對這份條約(三國瓜波)一定感到恐慌,而且我相信在維也納,人民認為我們已經決定瓜分波蘭了,然而,你將看到的情況恰恰與此相反。」 . ——《東方難題》p.19

而腓特烈二世的真正目的在四年之後他寫給繼承人的政治夙願中昭然若揭。

「俄國似乎是普魯士實現這個目標(瓜波)的最大障礙,我們或許最好通過協商而非武力的形式逐步獲得這個省(波蘭普魯士)。當俄國需要我們的幫助時,我們就可能獲得我們想要的了。」 ——《瓜分波蘭》p.41

1772年的腓特烈二世已經60歲,他親自執行了第一次瓜波計劃
  • (匪夷所思的是,腓特烈二世從青年時代就對波蘭有著強烈的,莫名的歧視心理,他曾惡毒的表示「所有姓氏以ski結尾的人都應該被蔑視」、「邋遢的波蘭垃圾」、「骯髒的、卑賤的猴子」,他形容波蘭農民為印第安人,甚至憎恨與波蘭有關的一切事物。基於馬基雅維利主義,他認為自己侵吞波蘭領土是某種文明教化野蠻的行動。)

在之後的戰爭中,腓特烈二世沒有輕率的率軍支援俄國,而是向俄國輸送物資援助。他猶如蟄伏已久的猛虎,冷靜的觀察國際局勢,耐心的等待機會來臨。機會終於來臨,那就是1768年波蘭巴爾黨愛國者起義戰爭。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波蘭宗主國名正言順的出兵派兵鎮壓,俄軍佔領了波蘭東部及華沙的大片領土。

以此為契機,腓特烈二世立刻以俄國盟友的身份派兵佔領幾乎無人設防的波蘭西部邊境,奧地利有樣學樣,以支持巴爾黨的幌子出兵佔領波蘭南部邊境,就連匈牙利都佔領了一塊爭議地區。1770年的瘟疫對波蘭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又削弱了波蘭的力量,三國馬上以此為理由大做文章,以維持防疫封鎖線為由繼續派兵向波蘭縱深推進。刀架在獵物的脖子上,只差最後一步——理由,這是弱肉強食的國際環境中僅存的帶有文明性質的形式主義,或是遮羞布。

這個藉口就是索賠,1769年初,普魯士的外交官頻繁出入維也納和彼得堡宮廷,向兩國君主遞交腓特烈二世擬定的「賠償計劃」——將部分波蘭領土分別劃分三國,作為普魯士支援俄國的補償、奧地利幫助俄國對抗土耳其的補償以及俄國在巴爾戰爭的賠償。奧地利與普魯士並非是盟友關係,腓特烈二世邀請奧地利參加的原因是避免普魯士獨自承擔波蘭人的仇恨。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態度是猶豫的,她當然想擴張俄國版圖,但卻不想與他國分享波蘭這塊肥肉,另一方面,葉卡捷琳娜二世擔心未來俄國陷入對土戰爭會削弱對波蘭的控制。雙方特使就波蘭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談判,格但斯克的歸屬成了討論的焦點,腓特烈二世對這座波蘭古老的貿易重鎮垂涎已久,然而俄國女皇在英國人的慫恿下不願讓普魯士獨吞這塊肥肉。腓特烈二世不愧為最精明的政治家,為了不使瓜分陷入僵局,他主動讓步放棄了格但斯克。同時極力渲染法國有可能干涉這次行動,成功磨軟了女沙皇的耳根子,1772年2月17日,普俄代表祕密簽署瓜波條約,準備於當年6月正式瓜分波蘭。

瑪利亞·特蕾莎年輕時的畫作,顏值就是正義

普魯士特使在維也納宮廷喫了閉門羹,特蕾莎對這個密謀非常反感,她與腓特烈二世這種極端務實的人相比,更願意用較高的道德觀念約束自己,這是某種老派的貴族觀念。特蕾莎在給考尼茨公爵的信件中如此表達:

「我不明白,政治秩序竟然允許兩個強大的國家使用各自的優勢,壓迫一個無辜的國家;而第三方為了未雨綢繆,尋求當前的利益,竟然去效仿、追隨。(這裡指的是維也納宮廷裏支持瓜分的人)一國君主為了滿足一己私慾,毫無顧忌。一國君主只有在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並顧全大局時,他的國家的信譽和地位纔不會遭到質疑。法國、西班牙和英國將怎樣評價這場交易?即便是被當做弱者,也比被看作不誠實的人強!讓我們努力減少其他國家瓜分波蘭的藉口,而不是加入到如此不公的瓜分行列!」 ——《瓜分波蘭》p.48

此時神羅的統治者並非是特蕾莎女皇獨自擔當,她的兒子約瑟夫二世早已成年,並已經成為王儲,與母親共治匈牙利。年輕的約瑟夫二世具有顯而易見的野心,他很難接受母親因為高尚的道德情操而拒絕這塊到嘴的肥肉。腓特烈二世察覺到這點,並在1669和1770年的會見中努力說服約瑟夫二世,進一步激發他的領土野心。考尼茨公爵原本也是瓜波的反對者,但他希望在新君臨朝後對他有個好印象,逐漸變成了瓜波的支持者。兩人一同面見特蕾莎,陳述瓜波已經不可避免,與其坐看兩個潛在敵國壯大,不如也分一杯羹壯大奧地利的力量,這些言論既是嘗試說服,也是闡述客觀事實。最終奧地利女皇政治家的一面戰勝了道德觀念,她不得不默認。1772年2月19日,奧地利加入條約成為第三個瓜波國。

當時歐洲關於瓜分波蘭的諷刺漫畫,一度遭到各國禁止

三國所得領土和人口

又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1772年四月,三方代表終於達成各自分割波蘭領土的共識。普魯士王國吞併了大部分皇家普魯士約3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萬人口,實現了東普魯士和勃蘭登堡地區的合併,還吞併了除格但斯克和拖倫的大波蘭省北部地區。事實證明,普魯士是第一次瓜分的最大受益國,腓特烈二世獲得波美拉尼亞濱海領土,大大增強了貿易實力,同時針對波蘭收取高額關稅,將綁在波蘭脖子上的絞繩又勒緊了三分。

奧地利獲得83,000平方公里土地和265萬人口,吞併整個加利西亞、波多利亞外加一部分小波蘭省,將波蘭的南部邊境推到了克拉科夫。俄國獲得波洛茨克、維特斯克、姆斯季斯拉夫一帶約92,000平方公里土地和130萬人口。軍事佔領之後,三國需要從法理上獲得這些土地的合法統治權,這無疑需要波蘭的表態,確切的說是波蘭國會瑟姆,更確切地說是在上百年時間裡,被三國滲透,威脅,賄賂,控制的無孔不入的傀儡瑟姆。

《波蘭史》作者耶日·盧科瓦斯基以後世冷靜的史學家的視角生動地描述道:

「大多數波蘭人對此表示震驚——因為瓜分的傳言在數年間屢屢不斷出現;波蘭自己的國王也曾經警告過他們可能遭受的厄運。上帝已經給他們提供瞭如此長期的保護,但歐洲的平衡最終還是要按其常規發展。

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在這次瓜分中約損失四分之一國土面積和三分之一人口。
三國瓜分領土概覽

徒勞地抵抗——瓜分瑟姆(Partition Sejm)

1772年9月22日,三國向歐洲公開了瓜分波蘭的條約,隨後,一份走過場式的辯解聲明被公開。三國宮廷異口同聲地宣佈,所瓜分的波蘭領土原歸他們的祖先所有,他們自知該聲明的荒謬性,因為有些土地從雅蓋隆甚至皮雅斯特時代就是波蘭固有領土。彼得堡宮廷又發表聲明稱:「這是俄國維護邊界和平的保證,一旦和平目標實現,這片領土就還給波蘭。」諷刺的是,俄國就是破壞和平的始作俑者。

三國大使以近似於命令的口吻要求瑟姆議長和波尼亞托夫斯基同意召開瑟姆合法通過瓜分條約,國王曾在瓜分時在歐洲奔走相告,天真地祈求各國能對波蘭的境遇伸出援手,但沒有任何效果。只有盧梭,艾德蒙·伯克等少數人願意公開聲援波蘭,但這於事無補。三國軍隊很快進駐華沙,武力逼迫國王和瑟姆快速召開議會,後者只得召開全國議會討論瓜分事宜,史稱瓜分瑟姆。

1773年4月19日召開的瑟姆是有史以來效率最低的一次,各地瑟姆奇拒絕派遣代表參加,立陶宛幾乎不派一個人參加。最後只有不到正常人數的一半議員來到華沙參加會議,許多人不願承擔賣國賊的罵名,儘管他們纔是波蘭衰亡的罪魁禍首。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將波蘭推向瓜分的自由否決權最終沒有出現在瓜分波蘭的會議中。這次瑟姆為了防止有人使用自由否決權否決瓜分波蘭的議題,直接以瑟姆聯盟的形式召開,只要大部分人投票通過就可以了。

瓜分波蘭的傳言飄蕩在這個千瘡百孔國家的上空已有幾十年,議員和施拉赫塔已經習慣了外國人的阿諛奉承和金錢賄賂,無數次救亡圖存的議案和改革被他們親手扼殺,無數次以高貴傳統為遮羞布的一票否決權將這個龐大的國家堅決地推向深淵。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一次賄賂,一次無作為的會議不算什麼,波蘭已經頑強地存在了幾百年,自己不過就是在這龐然之軀上割掉一小塊肉而已。

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最終,當瓜分波蘭的文件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終於才意識到自己謀殺了祖國,也就是在不可挽回的局面下,這些把「黃金自由」掛在嘴邊的議員,施拉赫塔和大貴族終於爆發出消失上百年的,屬於真正波蘭人的熾烈愛國情操。議員們紛紛拒絕投票,三國大使馬上以毀滅華沙、處決、沒收財產或徹底瓜分波蘭威脅他們,許多堅決抵抗的議員被流放至西伯利亞。然而這種愛國熱情,普魯士人在90年前就已出現,俄國人更是在大動亂時代就被激發,這樣的愛國熱情來的終究是太晚了!
另一幅當時關於瓜分波蘭的諷刺漫畫

來自新格魯多克瑟姆奇代表的副手塔德烏什·雷耶坦(Tadeusz Rejtan)是一位典型的瓜分抗議者,他的經歷也是當時許多普通施拉赫塔的縮影。雷耶坦早年接受啟蒙教育,後來加入巴爾黨與俄國人作戰。戰爭結束後波蘭面臨瓜分,新格魯多克瑟姆奇給他的任務是不惜代價保護國家不被瓜分。4月19日,雷耶坦與其他幾位議員質疑瑟姆聯盟召開的合法性,並成功推遲了立法程序。但第二天,全副武裝的俄國士兵便公然闖進議會廳,對所有議員施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脅,雷耶坦設法又拖過了一天。

到4月21日,在三國特使的威逼利誘下,大部分議員都無奈的簽字,國王也被迫接受瓜分條款。大部分議員在會議室結束最後的討論後正準備離開,按照規定,一旦議員離開這個房間,他們討論的法案即宣告通過。

這時,雷耶坦做出了他能做的最後努力。

只見他快步走到門口,高呼為了上帝和國家,猛然臥倒在門口,用身體阻擋大門,爾後解開衣衫露出胸膛,以一種鬧劇般的方式進行最後的徒勞抵抗,直到被議員和俄國士兵架走。後來他在議事廳又堅持了36小時以拖延瓜分法案的通過,雷耶坦毫無疑問是螳臂當車,但在他身上,沉寂已久的愛國感情正重新點燃在許多人身上。雷耶坦落寞的回到立陶宛,在精神失常的壓力下於在1780年8月8日自殺。

議員們想盡辦法從法律層面拖延時間,至1773年8月5日,在無可挽回的局面下,瑟姆批准了瓜分條約。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曾幻想以割裂領土為代價,讓三國同意他在波蘭施行提高王權的改革,或是廢除自由否決權,這樣單純甚至天真的想法在叢林法則的世界裡顯得何其幼稚。三國同時宣佈為了保護和平的國際狀態,要在波蘭深入貫徹古老的選王制度,自由否決權和貴族黃金自由等特權。

雷耶坦充滿戲劇性的感人場面被定格在油畫中,成為後世眾多波蘭愛國主義的元素之一

常設理事會和國民教育委員會

如果說在災難性的第一次瓜分中波蘭得到了什麼,常設理事會(Permanent Council)就是其中之一。她於1775年在瓜分瑟姆和國王的努力下正式創立,常設理事會簡單來說就是獨立於瑟姆之外的政府核心機構,它不受瑟姆影響,更不被自由否決權破壞,由精英政治家組成,該理事會讓波蘭在極度混亂的無政府狀態中承擔運行最基本的政治管理職責。

奧地利和俄國容許並參與到理事會的構建中,他們認為該機構可以進一步削弱國王權力。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理事會在18世紀末波蘭最虛弱的時光裏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擔,削弱了無政府狀態,減少了大貴族的政治影響力,側面加強了君主權力。理事會在外國勢力的默許下嘗試一點點的恢復國家軍事力量,民間基本秩序,稅收和其他機能。

1773年10月14日,由國王和瑟姆共同創立的國民教育委員會(Commiss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是波蘭第一個中央教育機構,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個正規國家教育部,是18世紀末波蘭啟蒙運動的重大成果之一。國民教育委員會誕生的契機是耶穌學會的關閉,在此之前,耶穌學會是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基礎教育機構。1773年,教皇關閉了與啟蒙主義思想背道而馳的耶穌學會,瓜分議會的議員察覺到這個機會,在討論瓜分波蘭的議會中據理力爭,爭取到了利用耶穌學會遺產繼續在波蘭推行啟蒙教育的機會。
雨果·斯滕伯格·柯翁泰 國民教育委員會創始人之一

國民教育委員會得到了家族黨和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鼎力支持,這使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相當的獨立地位,在管理自身事務上擁有絕對權力。該委員會的策劃人雨果·柯翁泰(Hugo Stumberg Ko???taj)是波蘭晚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和許多那時接受了先鋒啟蒙主義思想的人都是後世五·三憲法的主要推動者。波蘭歷史中上一個文治興旺的時代還是雅蓋隆時代的文藝復興時期,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啟蒙運動所取得的成果更為璀璨奪目。

國民教育委員會成立伊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教材,當時全歐洲的教育語言為拉丁語,波蘭也不例外。而原始的波蘭語缺乏許多高級辭彙,這成了編寫波蘭語教材的最大障礙。1775年,以政治家、作家羅曼·伊格納西·波託茨基伯爵( Roman Ignacy Potocki)為首成立了基礎圖書協會(Society for Elementary Books)。該協會旨在編寫全新的波蘭語教材,並在語言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努力下創造了許多專業性的波蘭語單詞,主要是化學、物理、數學和語法等單詞。 委員會直接管理雅蓋隆大學與維爾紐斯大學的教育事務,雨果·柯翁泰後來還參與對雅蓋隆大學的改革。除了兩所波蘭頂級學府以外,委員會還管轄74所中學和1600個教區學校。委員會制定了針對波蘭的農民、市民、施拉赫塔等不同階級的兒童設立相應的教育計劃。

「新的教育改革和對文化的慷慨贊助最終能產生更成熟且具有責任感的公民,國王對此抱著一線希望。在他當政時期的確出現了一個文化全盛期,這是一代人長期努力的結果;他們中有許多人是牧師,還有許多是仰慕波蘭純粹的自由意志之名而來的外國移民,他們來重建其語言和文學世界在文藝復興時的輝煌。」 ——《波蘭史》p.121

盧梭

在瓜分的陰霾中,轟轟烈烈的教育和啟蒙運動正在國恥的感召下蓬勃發展。從華沙到維爾諾,從克拉科夫到格但斯克,年輕的學生們齊聚一堂,許多那時最先鋒的思想被人們提出和熱議。康納斯基的門徒奔走相告,與國民教育委員會關係緊密,他們試圖對保守的貴族進行再教育,讓他們接受廢除農奴制、振興軍事、政治和經濟,建立一個新的強大共和國的目標。大多數貴族已經出現了愛國、救國的思想,但都很保守,年輕人的改革似乎過於激進,儘管如此,貴族們還是漸漸被新式思想所薰陶和感染。國民教育委員會用了十多年才取得初步成功,這是波蘭國家復興的一小步,卻是波蘭文明飛速成長的一大步。波蘭民族經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劇烈陣痛,終於煥發出沉寂已久的活力與希望。

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歷史就這樣結束了,在本文的最後可以簡單講一下那個時代的歐洲人對瓜分波蘭的看法,筆者的看法在波蘭滅亡的總結篇再做論述。那時許多德國史學家對瓜分波蘭的看法可以歸結為波蘭政府自身的軟弱無力和上帝懲罰波蘭人,許多人試圖為普魯士瓜分波蘭領土的行為尋找藉口。德國史學家的說法至少一半是符合事實的,即波蘭共和國的衰落並非是因為三國干涉瓜分,而是波蘭衰落在先,才引得三國瓜分。

如果要尋找瓜分波蘭的首要負責人,毫無疑問就是波蘭人自己,確切的說是波蘭國內的貴族巨頭。正是他們為一己私利,無數次的挫敗有識之士和國王的各種改革努力,在事態無法挽回之前無數次扼殺了波蘭復興的希望。所以當大貴族把波蘭折騰的奄奄一息時,就自然有人會去補刀。我必須重申,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作用是加速波蘭衰弱,而第一次瓜分的主導者,倡議者和策劃者,當屬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在整場瓜分行動中,腓特烈二世所表現出的政治手段堪稱一流,其眼光長遠,深知削弱波蘭最符合普魯士利益,並為此安排下可行縝密的計劃。他表現出的隱忍,欺詐,圓滑,在機會浮現時的果決與狠辣令人稱道,不愧是卓越權謀家的典範。除了對瓜分波蘭表示肯定的人,也有諸如盧梭等波蘭同情者仗義執言。盧梭甚至專門撰寫了《論波蘭的治國之道及波蘭政府的改革方略》一書,這是他與1771年寫給巴爾黨的韋洛爾斯基伯爵的回信,盧梭結合波蘭國情與自己《社會契約論

》的理論侃侃而談,就波蘭存在的問題作出了針對性意見,儘管此書沒有挽救波蘭的命運,但也為波蘭啟蒙和改革運動貢獻了綿薄之力。

「要說瓜分波蘭動搖了政治秩序,踐踏了公德,弱化了歐洲的公共法律,這一點決不誇張。它是強權串謀,合力掠奪弱國的例子。這種行徑比竊賊、強盜好不到哪裡去,更與榮耀、誠實或者僅有的體面無關。」 ——威廉·萊基《英格蘭史》p.217

筆者對這句話不以為意,因為弱肉強食是鐵的法則,不以道德觀念,文明差別而轉移,歐洲文明更是這種法則的最好明證。我們不應站在強者的立場上貶損弱者,因為我們也曾備受欺凌。我們也不應站在弱者的立場上譴責強者,因為我們深知落後就要捱打,沒人會可憐你。如果要說我個人最推崇的史觀,當屬《波蘭史》作者耶日·盧科瓦斯基的評價:「上帝已經給他們提供瞭如此長期的保護,但歐洲的平衡最終還是要按其常規發展。

所以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瓜分波蘭就是歐洲歷史規律的正常發展,這無關道德、無關信仰,無關意識形態,只關乎邏輯。而正是千千萬萬個尋常邏輯組成的歷史,構成了輝煌璀璨的人類文明。

歡迎加入我的東歐史學習交流羣:731688622

前期鏈接: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鬥勇——正說波蘭史(六)張益達:波莫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上半部分)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下半部分)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張益達:涅瓦河,楚德湖,強敵折戟;莫斯科 漸崛起 驅逐韃虜, ——正說波蘭史(九)伊凡 I 修築俄國基石 頓河王吹響反攻號角 —— 正說波蘭史(十)張益達:伊凡三世的統一之路,諾夫哥羅德的毀滅和前三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一)張益達:瑟姆議會,施拉赤塔和第四、五次莫-立戰爭——正說波蘭史(十二)張益達:普魯士公國雛鷹展翅,博娜王后政治改革——正說波蘭史(十三)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誕生,盧布林條約和利沃尼亞戰爭——正說波蘭史(十四)張益達:一年國王、《亨利條約》和華沙聯盟——正說波蘭史(十五)張益達:波蘭胡薩羽翼騎兵——正說波蘭史(十六)斯特凡·巴託雷與利沃尼亞戰爭反擊戰——正說波蘭史(十七)西吉斯蒙德三世的即位和波瑞關係的破裂——正說波蘭史(十八)第一次波蘭-瑞典戰爭與基爾霍姆戰役——正說波蘭史(十九)波蘭對俄國的幹預戰爭與偽迪米特里一世——正說波蘭史(二十)張益達:偽迪米特里與沙皇瓦西里四世的上位——正說波蘭史(二十一)張益達:波蘭軍隊佔領莫斯科與「波蘭沙皇」——正說波蘭史(二十二)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黃金年代逝去與危機的來臨——正說波蘭史(二十三)第四次波蘭-瑞典戰爭,利沃尼亞領土的丟失和黃金時代的結束——正說波蘭史(二十四)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失敗改革——正說波蘭史(二十五)張益達:火與劍——正說波蘭史(二十六)火與劍(下)——正說波蘭史(二十七)張益達:俄國入侵,贖身契和賣身契——正說波蘭史(二十八)張益達:「大洪水時期」的落幕——正說波蘭史(二十九)張益達:上帝降下的洪流——正說波蘭史(三十)張益達:瑞典洪水退去,普魯士宣告獨立——正說波蘭史(三十一)張益達:波蘭立陶宛聯邦薩爾馬提亞主義與黃金自由淺析(未完成)張益達:薩爾馬提亞主義和自由否決權——正說波蘭史(三十二)張益達:瑪麗女王改革和魯博米爾斯基叛亂——正說波蘭史(三十三)張益達:第二次波土戰爭——正說波蘭史(三十四)張益達:楊三世·索別斯基——正說波蘭史(三十五)張益達:第三次波土戰爭與維也納戰役——正說波蘭史(三十六)張益達:楊三世·索別斯基(下)——正說波蘭史(三十七)張益達:「強力王」與沉默的瑟姆——正說波蘭史(三十八)張益達:三隻黑鷹與一隻白鷹——正說波蘭史(三十九)

張益達:瓜分的前奏與巴爾黨起義——正說波蘭史(四十)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外傳: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張益達: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二戰波蘭史闢謠和其他:張益達:淺析當前中國網路環境下特殊的「 波蘭現象 」張益達:對部分波蘭近代史爭議點的集中闢謠和針對性科普——正說波蘭史番外篇張益達:關於當代波蘭與「臺獨」的聯繫張益達:針對「三分鐘看懂波蘭歷史」漫畫中歷史錯誤的補充、指出和批駁。張益達:對蘇聯和某些「過度偏愛蘇聯人羣」的看法張益達:波蘭在二戰時的政治策略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遭受德國、蘇聯兩個對立方的入侵?張益達:二戰時期蘇聯為什麼入侵波蘭?張益達:俄國和波蘭的世仇是具體是什麼,可以詳細說明嗎?張益達:如何看待波蘭這個國家近300年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為?張益達:為什麼兩次世界戰爭都是德國發起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