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写完鲁迅后(详见↓↓↓),后台好多小可爱想让纸条君也写写胡适。

鲁迅有哪些逸事趣闻??

www.zhihu.com
图标

得嘞,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胡适。话说,纸条君一开始有点懵,为什么胡适人气这么高?

是冲著他「民国四大帅哥」的颜吗?毕竟他可是语文书里最帅的男子,连女神林徽因都夸他好看。

可好看的皮囊世间实在太多,他是帅,但也不至于让人过目不忘,甚至让人心系不已。

直到了解了他的生平趣事,才知道胡适俊秀的容颜下还藏著一颗同样耐看的灵魂

这才是大家抢著要看他的原因吧。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位传奇boy的传奇人生吧:


Part 1 宠 妻 篇

众所周知,胡适是顶级学霸,一生拿了36个博士学位,本该配个大家闺秀,但他偏偏听从父母之命,娶了个没文化的「丑妻」,叫江冬秀。

本以为这又会是一起包办婚姻下的悲剧,就像鲁迅和朱安一样,却没想到,他两这手一牵,就是一辈子。

还创造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

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如果爱情真的有奇迹,说的应该就是他们了。

当年,胡适才14岁,但早已英气外露,一次他跟著母亲去走亲戚,不料被江冬秀的母亲看上了,她还非要将女儿的八字塞给胡妈妈。

胡妈早就见怪不怪了,把收到女孩的八字连同江冬秀的一起放进了个竹筒里。

直到有一天,胡妈突然想要个媳妇了,就用筷子往竹筒里一夹,刚好,就是江冬秀的。这是天意,胡妈就顺理成章就给胡适定下了这门姻亲。

嗯……是有点随意,从没想过,胡适的月老竟然是双筷子。

定亲之后,胡适就出国留学了,整整十三年。剧情是不是有点熟悉,当年鲁迅被迫和朱安定亲,很快也出国留学了。

不同的是,鲁迅是「逃婚」,而他虽身在海外,也反感包办婚姻的做法,但心里,却从未忘记未婚妻的存在,还像个良师般指引她前进。

会给母亲写信,让江冬秀去上私塾,不要沿袭裹脚的陋习。留学结束后,他更是下定决定回国娶江冬秀。

要知道,那时他与江冬秀还未见过一次面,出于责任和孝道,他便回去了,准备娶一个等了他十三年,却完全陌生的女人。

虽然这段感情最初没有爱,但胡适却给足了温柔。

回国之后,胡适见完母亲后,便马上动身,走了十几里乡路去看未婚妻。

却没想到江冬秀一直躲在房间里,说什么也不出来见面,连床上的帐子都放了下来……

胡适吃了瘪,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觉得失了面子,若在此时,胡适悔婚未必不可能,但他却没有,还帮江冬秀解围,说她只是受了封建礼教的影响,放不开而已。

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不拜天拜地,却温柔地帮江冬秀戴上了戒指。

婚后,他更是在老家过了一个蜜月,才去北京工作。

纸条君欣赏他,是因为他并没有将包办婚姻的过错加罪在同样无辜的江冬秀身上,对她不但不冷酷,反倒开始认认真真地撒狗粮。

看他写的家书,差点被酸成「柠檬精」。

女子月经来时,切不可有发怒、忧郁、气恼诸事。……下月月经来时,可先扫除一切心事,再看还痛不痛。——1918.2.7

这个月月经来时,还痛经吗?望你写信告我。——1918.2.25你的照片现在我的书桌上,和母亲的照片装在一起。——1918.3.6你为何不写信与我了?我心里很怪你,快点多写几封信寄来罢。今夜是三月十七夜,是我们结婚的第四个满月之期,你记得么?我不知你此时心中想什么,你知道我此时心中想的是什么?……窗上的月亮正照著我,可惜你不在这里。——1918.3.17

担心媳妇痛经,一句「告诉我」霸道又宠溺;将她的照片和妈妈的一起摆在书桌上,重要的人当然要第一眼就能看见;媳妇四个月没寄信,就各种撒娇卖乖……

面对这样的胡适,江冬秀甜在心里,即使不认识几个字,也捉摸著写了起来。

看她在胡适生病时写的家书,就感觉到那份努力了:我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

结果这些满是错别字的家书,还被胡适一脸宠溺地赋诗说:病中得妇书,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很多人羡慕,说江冬秀太有福气,老公有才又帅还浪漫,但很多人不知道她为了爱胡适,也是不惜拼尽所有。

特别是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这段感情经历了很多考验。

战火连天时,胡适不在家,她一个弱女子忙著逃生落魄不已,因为她愣是扛上了胡适所有的藏书,足足七十多个箱子,直到胡适归来,全都完好无损。

长亲逝去时,胡适也不在家,办丧事特别繁琐,是江冬秀一个人将他两辈长亲的棺木安厝入土,前后一共用了好几个月,胡适写信感激江冬秀:「这件事非你办不了,我同绍之都不行。」

胡适有了外遇,回家提离婚。江冬秀刚得不行,直接拿起刀扔给胡适,说:「如果你敢离婚,就先杀了儿子,然后我再自杀。」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留住丈夫就行!果然从此,胡适再也没提过离婚,也收起了花花肠子。

还有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江东秀会在胡适领带下面的小拉链里,藏一张5元美钞,因为怕他晚上应酬喝多了被人抢劫,至少还有钱可以打车回家。甚至在自己都没什么闲钱,丈夫又不在身边的情况下,还接济胡适的朋友,照顾胡适的一大帮亲戚。负担侄子的所有学费,还有一次胡适三嫂跟江冬秀要皮背心,江冬秀手边没钱,就把自己的一件皮袄拆了给她做背心……

日久见人心,胡适终于明白「冬秀有她的好」,之后更是身体力行地把媳妇宠上了天,神仙眷侣高甜现世。

江冬秀爱打牌,嗨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了,但胡适却从来不生气,还干脆买了两套房子,将其中一套专门给江冬秀当棋牌室,有人说闲话,胡适直接怼: 我太太最好,她去做她的,我做我的。」

被人调侃「怕老婆」,他干脆建立个「怕太太」协会,宣传自己是「PTT (怕太太)会长」,更可爱的是,他还主动为「怕太太寻找科学理论」,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人了!

胡适发现,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里,只有德国、日本、苏联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所以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凡是没有这种故事的国家,都是独裁或集权的国家。

就连晚睡都怕被媳妇唠叨,会弱弱地说:「真对不住太太」,当官担心妻子吐槽:「你又要笑我了」……

没想到,胡适一介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竟然是「妻管严」,也是「宠妻奴」!

虽然他一生并不算专情,但却做到了携一人手共白头,这在民国离婚出轨风行的年代,已经十分难得了。

究其原因,除了因为江冬秀性子刚烈,持家有道,更因为胡适灵魂中那抹不去的责任与温柔。


Part 2 生 活 篇

也许是宠妻到了爱屋及乌的最高境界,胡适竟然也爱上了打牌!

别不信,他可是当之无愧的「打牌哥」,证据就是《胡适留学日记》。

这本他亲手写的日记,不仅记录了胡适对打牌「不疯狂不成魔」的热爱,还让他在21世纪的今天彻底火了一把。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估计打牌让胡适心里过意不去,所以不想多写,只两个字就匆匆带过。

可一旦遇到「正当」理由,他必写得清清楚楚。

2月5日

「刘千里以电话邀打牌。」(老友邀请,得打)

4月29日「天时骤暖至八十度以上,不能读书,与沈、陈诸君打纸牌,又与刘、侯诸君打中国牌,以为消遣之计。」(都怪天太热,无法学习,只能打牌)5月14日「夜与刘千里诸人打牌。刘君已毕业,云下星期二将归祖国矣。」(牌友要走了,得打一局相送)7月2日「天热不能作事,打牌消遣。」(天怎么又热了)9月4日今日为劳动节(Labor Day),为休息之日。打牌。(我也是劳动人民,也要放假)

这……原来大师也有看似浪费光阴的「不良爱好」,也会义正言辞地为自己找理由,找不到理由就快速略过,大家当看不见~

当然,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打牌只是他的放松途径,事实上,他的日记中有厚厚的一部分是关于学习日常。

例如,他会郑重地问自己:今日未读一书,何也。所以大家可千万别拿胡适当游乐人生的理由,这个锅胡适不背!

除了是民国「打牌哥」,胡适还是妥妥的「民国第一红娘」。

据统计,他一共主持过150多场婚礼。其中不乏有冰心和吴文藻、沈从文和张兆和、徐志摩和陆小曼……

我想,大概胡适是心里真信仰爱情,才会乐此不疲地见证幸福的时刻。

疼老婆,爱打牌,爱串场主持婚礼,私下里的胡适真的很接地气,其实不只是私下,他教书育人时,也超级接地气。

有次他去北大讲课,大夸白话文的优点,却在滔滔不绝时被一位同学突然打断:「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

谁知胡适也不介意,反而冲著他迷之微笑,说:「没有的。」那位同学听了更生气,反驳说:「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想了想,心里快速打好算盘,低头扶了扶眼镜,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邀我去做秘书,我复电拒绝,是用白话写的,也很省字省钱。你们可以用文言文也编一则复电,看看究竟谁更省?」

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们说出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结果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听完,直接说:「我只用5个字:干不了,谢谢。」

还有一次,胡适应邀到大学演讲,在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时,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

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也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这回却引得哄堂大笑,因为他写的是——胡说

哈哈哈,还别小看胡适的「胡说」 ,不仅连蒋介石都被逗得乐开花。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邀请众多学者到开谈话会,征询大家对国事的看法。胡适也慷慨激昂地说了一通,让当时《东南日报》的社长胡健中秒变迷弟,当即写了一首诗夸胡适:

「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词又一回。」

胡适听后,也回了一首白话诗:「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意思是,人家蒋介石叫咱来,不就是让我们来慷慨陈词的吗?怎么这也要夸?

哎呦,胡适,你真是个小可爱了。


Part 3 友 情 篇

上文说到,胡适总给朋友当证婚人,但结婚是人生大事,证婚人怎么是他想当就能当的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好人缘。

他对朋友掏心掏肺,在民国也是出了名的,和胡适当朋友,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和他谈钱,不伤感情

胡适和陈寅恪是很好的朋友。

陈寅恪应聘牛津大学的教授时,也是胡适写了一篇很长的推荐信,才让大学那边完全放心,聘用他。

而当陈寅恪不小心摔跤伤了眼睛,两次手术都没成功,是胡适将他接到美国,专门给他找顶尖的眼科专家。

可医生说,陈寅恪的眼睛治不好了,胡适知道后,想到朋友之后的处境,还有之前手术花了大部分积蓄,

二话不说,就寄了一千美元给陈寅恪,要知道,那是胡适也没什么闲钱,这一千美元算是一笔巨款了。

除了陈寅恪,还有顾颉刚。当年顾颉刚在北大当助教时,一开始薪水只有50元。胡适知道他有一妻二女,这点钱不够用,就每月借给他30元。

除了顾颉刚,还有林语堂,李敖……钱和朋友,对胡适来说,从来不是二选一的抉择,而是朋友有难,必须倾囊相助的义气。

·和他不和,不怕被背后捅刀

胡适和鲁迅两人原本是好友。

会一起讨论问题,互借书籍资料,给彼此写信问好……可由于两人的政见不同,终渐行渐远。

鲁迅是个直肠子,对胡适的思想成见越来越深,就写了不少讽刺、批评他的文章。而胡适从未回怼过一句话。

可有一个叫苏雪林的人看不下去,写信给胡适,大肆抨击鲁迅,说他「心理完全病态」、「人格卑污」……

一般人看了,大概会较好称快。可胡适却回信批评了苏雪林,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和朋友绝交后不相互诋毁,还替他抵抗恶言,这样的人品胸怀,实在令人佩服。

·和他交友,无关身份

胡适的朋友,可以是高官学士,可以是才子佳人,也可以是小贩、走卒。

在纽约时,胡适常著学生唐德刚去下馆子,刚进店门,唐德刚就看到厨师从厨房跑出来,油腻腻的两手往围裙上擦,就来和胡适握手。

胡适不但没有躲避,自然地回握,接著两人便谈笑风生。

还有一次,他两吃完饭,唐德刚从洗手间出来便找不到胡适了,急的他跑到马路旁的店铺一间间地问,后来还是在厨房里找到了胡适,他正和工友们聊天,可嗨了呢。

这就是胡适,一个才华横溢,好看的皮囊下还藏著颗精致灵魂的男人。

那么除了胡适,你们还想看到谁的有趣故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纸条君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