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而言,四猛八大锤这样的组合,一定是主角阵营的顶级攻击群的标配,隋唐系列中有李元霸、裴元庆、秦用、梁世泰,薛家将系列有薛葵、白文豹、秦文、熊天庆四人组,岳飞传系列中,也少不了这样的猛人,岳飞传中第一个亮相的大锤将是岳飞的结义兄弟,铜锤何元庆。而何元庆并不是一开始就跟岳飞关系亲密,情同手足的,他俩完全可以用不打不成交来形容,因为他本是栖梧山的山大王,还自称为“大刀阔斧奇男子”,与身为大宋朝廷军官的岳飞本是水火不同炉的敌人,何况这种用锤的猛将,自然是武功超群,跟岳飞两次单挑,不仅不败,可能还略占上风,那他最终又是如何被岳飞征服,归降岳家军,跟大英雄岳鹏举结为生死之交的呢?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首先,当然是岳飞钦佩他的武艺,更加敬重这样一条好汉,所以在二人第一次碰面的时候,岳飞就有心将之招入麾下,成为抗金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但想要征服这样一位脾气火爆,悍勇异常的大将,单纯靠武力压制或利益诱惑,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岳飞决定,要效仿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策略,彻底让何元庆心服口服,成为宋军的忠义勇士,那就只能智勇战术双管齐下。勇武方面,在当时的宋军中,还没有出现比岳飞更厉害的将领,所以岳武穆自然成了军中的“输出担当”,结果他第一次跟何元庆动手时,就更加佩服这位铜锤大将,因为岳飞在何元庆出现之前,还没有遇上能打得过自己的对手,即便是强横如金兀术,在岳飞面前也是毫无悬念的手下败将,但何元庆不一样,他跟岳飞斗了一天,直至天黑,也没能分出高下,双方只能罢兵言和,择日再战。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等岳飞回到大营后,他就猜到了,何元庆可能会采取半夜偷袭自己的策略,于是针对这一点,岳飞做出了周密的安排,挖好了陷阱,专等何元庆入瓮,同时命令张显、汤怀等兄弟,准备好挠钩手,埋伏在陷坑左右,同时嘱咐他们,拿住何元庆,不许伤害他的性命。到了半夜,果然不出岳飞所料,何元庆前来偷营,自然也毫不意外地被岳元帅生擒活捉,当岳飞要劝降何元庆的时候,何元庆反倒不服,说自己是中了埋伏,并非靠真本事战败,岂能服气投降?岳飞早都料到他会如此倔强,立即放了铜锤将,并且与之约定,来日在战场上正面比个输赢。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放走何元庆后,岳飞再次部署,他让手下的将官带着火药,埋伏在栖梧山后身,而后又让阮良隐藏到栖梧山旁边的小河边,专等何元庆,因为阮良是梁山好汉阮小二的儿子,水性极高。准备停当之后,岳飞才与何元庆展开了第二次大战,两员虎将这场厮杀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锤来枪当,枪来锤迎,从天亮杀到天黑,未分胜负,但岳飞从体力上讲,已经有些快撑不住了,何元庆还是气不长出,面不更色。打着打着,岳飞突然纵马跳出圈外,对何元庆大声说道:“何将军,暂且住手!你的山上怎么着火了?”由于此时已经是半夜时分,山上一着火,半边天都红了,看的非常明显,何元庆立刻无心再战,回山救火去了。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何元庆回到栖梧山,才明白一切,原来是岳飞安排人放的火,自然是怒不可遏,但也知道自己山毁人散,再没有机会战胜岳飞了,便只能逃到山下的河边,打算乘船离开这里,再找机会报仇。阮良已经等候他多时了,当何元庆驾船离开后,阮良立刻在水底掀翻了小船,二次活捉了何元庆,押到岳飞的帅帐。岳飞问他是否愿意归降,何元庆破口大骂,说岳飞都是通过阴谋诡计战胜的自己,根本不算真本事,岳飞决定再次放走这位“大刀阔斧奇男子”。可是等何元庆走后,岳飞立刻让牛皋在后面跟踪,因为他知道,以何元庆的火爆脾气,很可能要寻短见了,所以他才派牛皋暗中保护。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果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何元庆,在一股急火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竟然在一片荒郊野地之中,想要自杀了事。这时,牛皋冲了出来,救下了何元庆,并且嬉皮笑脸地讲述了岳飞对他的钦佩,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介绍了岳家军抗金大义,如此一来,在临死前的何元庆才幡然醒悟,在牛皋的陪同下,归顺了岳飞。从此,岳家军第一铜锤将,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征战沙场的英雄生涯。

大刀阔斧奇男子:两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归降

虽然自称“大刀阔斧奇男子”的何元庆两次斗岳飞不败,两次中计不服,临死前醒悟,才归降岳家军的故事,不是宋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但故事中的一些细节,还是有些道理可以借鉴的,比如何元庆偷营失败被俘后,不满意岳飞用计谋算计自己,说这不是真本事,可他也不想想,自己本来是偷袭岳飞去的,如果他通过这种偷袭手段,战胜了岳飞,他会不会觉得自己是靠真本事赢的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这种情况,老话讲,叫“拿着不是当理说”,如今有个更流行的词汇——打脸。所以,老乐一直坚持看故事,反思道理,提升自身修养的态度,而这个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