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选(西元1235~1307)是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的一位职业画家,这张《卢仝(ㄊㄨㄥˊ) 烹茶图》,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野外摆了一副茶席,自得其乐正准备要喝茶。卢仝是唐代的诗人,以一曲《七碗茶歌》(即《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来描述饮茶的美好滋味。这幅画表现出好友孟谏议派人送来了新茶,卢仝立刻指点仆人煽火烹茶,迫不急待的来品尝新茶的好味道。

 一、冷淡人物

钱选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野外摆了一副茶席,主题白衣文人为卢仝这位唐代诗人,因喜欢喝茶,也常在野外的「玉川泉」汲水烹茶。一位老太太正煽火烹茶,火炉上有一把单柄壶,旁边还有一双朱泥提梁壶,卢仝身旁摆放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明白的表示他喜爱饮茶。

这张画可以说是好几重不同大小比例的三角型构成,中心白衣文人是内里三角形的色块面,而画中三人的位置形成另一重较大三角形,而上下方山石与土坡的轮廓线,可以是于画中隐形大三角形的一边,而每一个三角型平行线强化了疏离感,也让这张画是不断堆叠大三角形中所切割的一角。此外构图与上下都有一大段的留白,仿佛是隔著一段很远的距离观赏事件的发生,而画面下方的留白,是作者强化冷漠与疏离感的手法。如果裁去画面老太太下方的土坡后,在画面便显得亲近,视觉上也较为平稳与舒适。

因为钱选为本为南宋文人,在南宋灭亡后,传统科举晋身仕途也无望,而元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低落,只能以职业画家谋生。所以钱选在画面的处理上,常以远观的视点来构图,对画中的事件保持距离,呈现冷漠疏离的感觉,也是画家个人心理的反应。

二、热血茶歌

唐代以后,这首茶歌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仍然常常被引用,形容喝茶时飘飘欲仙的美好。宋代的苏东坡也留下一句《何 茶》的句子。那七碗茶的内容是什么?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 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茶歌大意

送茶军人的敲门声,惊醒了 白天时的好梦。原来这位阿兵哥是受孟谏议派来送信和新茶,他带来了一包三道泥印密封白绢的新茶。他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点收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之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著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著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象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现在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反关柴门,家无俗客,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纱帽笼头,自煎茶吃。碧云,指茶的色泽;风,谓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七碗部分略】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现在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哪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何时才能够得到苏息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