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新闻 第1张俞飞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新闻 第2张

俞飞鸿的新电影《在乎你》终于上映了。白雪皑皑的北海道小镇里故事一幕幕上演,昔日的女神依然那么美。

电影中,俞飞鸿饰演的袁元在日本学习服装设计,她与一个叫森岛富哉的年轻人坠入爱河,毕业后很快就登记结婚。

袁元的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她和丈夫回到了北海道小镇的家中,富哉继承了父亲的清酒作坊,沉浸在酿酒的快乐中。袁远在与婆婆的相处中,对生活的理解产生了分歧。

婆婆希望她可以安心地照顾家庭,袁远却割舍不下自己的设计梦。她偷偷地把自己的作品寄出去被婆婆发现,两人矛盾被激化了。

袁远最终选择了离开北海道回国,后来她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俞飞鸿用袁远这个角色,向观众们抛出了这个时代女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现实与梦想,到底该选哪一个?

选择了现实,可能就要与柴米油盐为伴。选择了梦想,可能就失去了“女人”传统的定义。

袁远选择了梦想成为业界精英,而留在日本那份割舍不断的感情却成了她多年来无处排解的心结。

生活中的俞飞鸿对这个问题早已给出了答案。她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字:“谁见幽人独往里,飘渺孤鸿影。”我们看完电影,不妨了解一下真实的俞飞鸿。

俞飞鸿的人生,就像一只不受牵绊的孤鸿。

1天生的演员命

1971年,俞飞鸿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母亲也是化工专家。俞飞鸿在遗传父母缜密思维基因的同时,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

6岁那年,俞飞鸿被老师看中,选去学舞蹈。8岁时她就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竹》。由于年纪太小,剧组的阿姨每次都要把她抱到镜头前,拍完再抱走。

俞飞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新闻 第3张

俞飞鸿很喜欢在镜头前的感觉,中学毕业时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表演系的一名学生。

俞飞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新闻 第4张

大学校园生活的浪漫的,可就在同学们忙着谈恋爱的时候,俞飞鸿却一直泰然自若地看书学英语。那个年代的感情还比较含蓄,男生示爱的方式就是找女生帮忙,像极了高晓松的那句“那时候你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她们班里,找俞飞鸿帮忙的男同学是最多的。

表演系的老师很看好这个活泼乖巧的小姑娘,觉得她身上有一股灵性,就多方帮她找到了去好莱坞拍电影的机会,这在不缺美女的北影也不多见。

电影的名字叫《喜福会》,俞飞鸿在其中塑造了一位苦情的母亲,给导演留下了深刻印象。导演找到俞飞鸿:“想留在好莱坞拍戏吗?我们帮你办签证。”

那是1992年,巩俐、章子怡离进军好莱坞还有好多年。

俞飞鸿面对这样的机会拒绝了。原来,拍戏的过程让她看清了好莱坞女性的生活日常,她不该在读书的年龄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她把这次好莱坞之旅看做了“偷得浮生半日闲”。

俞飞鸿去好莱坞“镀金”的经历让人羡慕,她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成为学生口中地“俞老师”。系主任知道俞飞鸿不是池中之物,每次开会都要说一句:“俞老师,你说几句吧。”

俞飞鸿没有飘,每到这时总会往后站,她知道自己的资历还太浅。她渴望着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于是她第二次去了美国。

这次去美国不是拍电影,而是认认真真地读书。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俞飞鸿真是个心里有数的人,什么时候干什么总是一清二楚。

在美国的读书时光是惬意的,直到一个剧本从大洋彼岸的祖国递到她的手中。

2一见飞鸿误终生

1999年,导演杨阳准备拍摄电视剧《牵手》。

后来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引起了轰动,关于婚外情的讨论再也不那么遮遮掩掩,它引发了人们关于婚姻的思考。

凭借这部电视剧,蒋雯丽一炮走红。蒋雯丽是北影88届的,俞飞鸿的学姐。

本来女一号是留给俞飞鸿的,但俞飞鸿看完剧本后被敢爱敢恨的“小三”王纯的角色打动了,毫不犹豫地回国接演了这个角色。

通过《牵手》,观众们为俞飞鸿的美丽与演技所折服,她本来可以一直拍这种角色,却又开始挑战古装戏了。

大约二十年前,内地流行拍金庸古龙剧,恶补被港台甩开的空缺。有人爱张无忌和李寻欢的侠骨柔情,也又有人爱穆念慈和沈璧君的貌若天仙。那时候,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应该有两个。

一个是高圆圆饰演的周芷若,另一个就是俞飞鸿饰演的惊鸿仙子。

俞飞鸿:我不是单身主义者 新闻 第5张

​观众们在香港电影中的王祖贤、邱淑贞之外,发现了另外一种美。

《小李飞刀》是一代人的情怀,惊鸿仙子的“流星十八莲步”也成为永恒的经典。

随后,俞飞鸿又接连拍了两部古装剧《乱世桃花》和《三少爷的剑》。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俞飞鸿的古装打扮,怎么看都很舒服,自带着仙气。

有人曾问她:“那几年你拍了很多古装剧,不怕把自己限制住吗?”

俞飞鸿说:“不会呀,我是演时装剧开始的,如果非要给我定型,应该也是《牵手》里的那个角色。”

当然,俞飞鸿没有被任何角色限制住。那几年,谁人不识俞飞鸿?

3八年拍了一部电影

正当俞飞鸿演戏演得好好的时候,她有了新的目标。

做编剧,当导演。

早年间,俞飞鸿被一本小说里的故事打动,心心念念地一定要把它搬上大银幕。因此,这注定不是一部商业电影。

俞飞鸿被自己的拍电影的吓了一大跳,自己是最怕麻烦的,况且拍电影的工序特别繁琐,没行吗?

内心的导演梦驱使她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2001年,俞飞鸿买下了这本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似乎拍成电影指日可待了。然而,一等就是8年。

刚开始,俞飞鸿还一边拍戏一边给电影找编剧,可找了一圈也没人让她满意,拍电影这件事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

从2004年开始,俞飞鸿索性减少了接拍电视剧和电影的数量,专心开始自己做编剧写起了剧本。

那段时光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女人就这样被逼上梁山。她试着把自己融进故事里,四年的时间,剧本终于写成了。

拍摄地选在了美丽的云南,由于云南的雨季提前到来,剧组遭遇了泥石流天气,不得不延期拍摄,剧组几十口子认就那么干等着,每天损失掉几十万的资金。一向淡定的俞飞鸿也心急如焚,却又不得不把笑容挂在脸上。

她可是导演啊,她要是慌了,戏还怎么拍?

重新开拍以后,为了拍好每个镜头,她带着剧组翻山越岭,很多人适应不了闷热的天气都病倒了,这个瘦弱的女人却一直坚持了下来。

直到杀青,俞飞鸿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一下子病倒了,高烧一周。

当2009年《爱有来生》在全国公映时,影迷们发现俞飞鸿成熟了很多,那是一种玉汝于成的从容。

《爱有来生》帮助俞飞鸿获得了当年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4女神有张不老的脸

演员李小冉曾说:“我的长相属于那种,有的人特别喜欢,有的人特别不喜欢。俞飞鸿不一样,男女老少都喜欢。”

俞飞鸿的美,不仅体现在她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上,而是由内而外的。

拍完《爱有来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总该回归到演员的“正途”上来了吧?俞飞鸿并不着急。

她选择在家里休息了两年。那可是内地电影突飞猛进的两年啊,许多优秀的演员都是在那个时候冒出来的。

比如黄渤,俞飞鸿的《爱有来生》和他的《斗牛》都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拿了奖,后来黄渤靠自己的努力成了影帝,成为内地喜剧一哥。俞飞鸿似乎还在原地踏步。

这有什么奇怪的吗?俞飞鸿对做影后并不感冒。

在她眼中,拍戏不能跟商业划等号,那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即便她从来不缺少导演的垂青,却不会让自己被片约牵着走,昼夜不停地折磨自己。

相由心生,俞飞鸿对自己太好了,所以才开起来那么年轻。

可能我们永远不会在福布斯排行榜上看到“俞飞鸿”的名字了,因为在她心目中:“房子,有一个可以住就行。车,有一辆可以开就行。没事的时候做点蛋糕送人,或者出去打打网球,回来洗澡看美剧。”

驻颜有术,天下最好的灵丹妙药应该就是保持一份舒缓的心情吧?

5我不是单身主义

俞飞鸿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单身主义者。

《十三邀》中,许知远曾问过俞飞鸿:“男人是你对自由边界的很重要的扩展方式吗?”言下之意就是“你依靠男人吗?”

俞飞鸿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的阅读、思考、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世俗意义的成功,我精神世界的丰盈,跟男人无关。”

俞飞鸿的父母都是传统的知识分子,以前还盼着女儿能早点找个好人家嫁了,很多人在同样的境况下,可能就会将就着把自己嫁了,毕竟“年龄到了”嘛。

俞飞鸿缺没有对父母言听计从。婚姻是自己的事,这与自私无关。年龄,从来不是结婚的原因。别人问她为什么还不结婚呀?她总是会笑笑说:“还没遇到合适的。”

所谓合适的,可能就是在一起会很舒服吧。

不强迫自己被婚姻绑架,是女人最高的智慧。

俞飞鸿,几代人心中的不老女神,当网红小妹们忙着靠美颜滤镜来攒人气的时候,她依然“我行我素”,活得从容洒脱。

这是最高级的美。

再次引用俞飞鸿书房的那句词,所谓: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