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本新年號,是“脫中”宣言,還是強國自信?

作者:木蹊

北京時間4月1日上午10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佈日本新年號爲“令和”,這是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的第248個年號。

雖然今天愚人節,可這則官方消息卻十分正式,他宣告着日本,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同時,也創下了日本年號歷史上的幾個第一!

1.改舊換新,宣佈“脫中”

據官方記者問的宣稱,此次日本新年號的發佈,創下了幾個“第一”:

1此次年號於正式更換前一個月被公佈,

2年號在天皇退位前被公佈,皆爲日本憲政史上首次;

3此次年號更換也將成爲明治時期以來,首次與天皇退位同時進行。

同時,現任日本天皇明仁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這也是日本近代以來首次天皇生前更替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此前的247個年號均引用自中國古籍,而此次的新年號“令和”,則改爲引用日本古籍《萬葉集》。

“令和”的寓意是什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日在記者會上就新年號“令和”表示:“它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

內閣長官菅義偉則稱,“希望能夠選出一個符合新時代的年號,(新年號)能夠深深地紮根於日本人的生活當中。”

其實,日本的年號選取是由很多要求的,此次選出來的字就要遵循6個條件:

1.使用常用漢字

2.每個字最多12-15個筆畫

3.第一個字的拼音不能使“MTSH”

4.儘量避開民間預想的年號名稱

5.不要用經常作爲人名的漢字

6.不要使用與大企業相同的名字

備選方案出來後,經過參衆兩院的商量,最後再由內閣會議決定“勝出”方案。

這裏的關鍵在於,不管法律規定得多細,最後都由有內閣決定,內閣由誰決定呢,當然是首相本人。

從以往年號產生過程看,人爲因素很大。今年安培選擇日本經典,也反映了想脫離中國影響的考慮。

曾經,世界上還有“日本第一”的討論,日本內閣大臣在國會演說的時候,也會用“日本領導世界的新理念”之類的說法。

隨着日本國際地位的提高,目前,再依賴中國典籍,在他們看來已經不合時宜。

冷戰結束後,日本進一步開始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將自己的國家定位爲,既不是個東洋國家,也不是個西洋國家,既不能處在美國的指揮下,也不能處在中國的威懾下,而是擁自主決定權的全球性國家。

就安倍本人來說,他是成長於戰後一代日本人的首相,對這代人來說,戰爭的責任不想再揹負,戰後體制是一種束縛,不管國民還剩多少心氣,安倍認爲他的使命就是讓日本重回大國地位。

“令和”這個新年號,也包含了讓日本也“走進新時代”的意思。

2.日本年號的歷史

既然是新時代,那麼舊時代的年號是怎麼過來的呢,據悉,中文的年號在日本被稱爲元號,最早可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漢王朝。

據《日本書記》的記載,日本最早的元號出現在645年“大化改新”時,當時以“大化”作爲年號。在7世紀中後期,斷斷續續出現年號的記載。

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寶”,此後,年號才作爲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當今日本明仁天皇,其年號爲平成,其來自:《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以及《尚書?大禹謨》之中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取其“內外、天地能夠平和”的意思。

此外,平成在慶應改元之際曾經被作爲年號候補之一。

1989年1月7日下午2時36分,當時的竹下登內閣的官房長官小淵惠三緊急召開記者會,在儀式上,他接下了幕僚送來的裱框書法後,非常謹慎地念稿發言,向國民宣讀了最後的決定:新年號就是“平成”。

然後,小淵將總理府職員河東純一書寫,並且緊急裱框的毛筆字展示給媒體拍攝。

這個公佈流程看似沒有特殊之處,但昭和天皇在位62年,他1926年繼位時,電視機根本還沒有被髮明出來,日本內閣不需面對大衆媒體的攝影機說明新年號。

昭和崩逝後,小淵原本只打算在記者會上以口頭說明,但在祕書官石附弘的建議下,纔將“平成”二字寫下,讓收看轉播的全國民衆一目瞭然。

小淵惠三拿着“平成”字樣向鏡頭展示的畫面,成了平成年代的第一幀歷史記憶。這一幕也延續到了今天。

在此之前,日本年號的公佈都沒有這樣的儀式感,1374年裏,日本產生了247個年號,而這些年號,出處全部來自中國的典籍。

日本裕仁天皇,其年號爲昭和,長達64年,昭和出自“書經”(即《尚書》)尭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裕仁天皇的父親,明治天皇的兒子大正天皇,其年號爲大正,大正取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日本明治天皇,他發動了明治維新,其年號爲明治,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離之》:“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改元明治。

明治天皇的父親孝明天皇,他以及他之前的天皇都有不止一個年號,但都是取自中國古書,他的年號有弘化、嘉永、安政、萬延、文久、元治、慶應。

而孝明天皇本身就是孝明天皇被追贈的爲漢風諡號,也是最後一個有諡號的天皇。在他之前的天皇們,也都是如此。

3.對於中國來說,這個問題比日本年號重要

其實,又何止是年號,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取自中國。

寺廟、漢字、詩詞、緋句、和服……

甚至還有“天皇”的稱號!

天皇作爲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源於中國道教。道教出於史官,故“天皇”並非道教神仙體系中的虛擬仙號,而是出於中國史書。

現在,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日本國家元首和國家的象徵。天武天皇因喜歡道教而使用“天皇”作爲君主的尊號,這個傳統延續至今。

其實大多數的日本人自己都承認,日本當今文化大多源自於中國古代文化。反倒是我們自己經過幾場運動,很多傳統文化和道德意識變得淡漠,這,值得深思。

歷史已經是歷史了,瑪雅文化曾經多麼的輝煌一時,現在呢?還不是成爲遺址。

如今,關於唐服、摺扇、茶道等傳統文化,我們甚至還要跑到日本去“尋根”。

當日本公佈新年號時,網上出現很多調侃。比如

當然,也有不服的。

有人提出,已有學者指出,“令和”雖自稱依據《萬葉集》,是日本人自己的古典,但其所據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其實化自唐代薛元超的文章“時惟令月,景淑風和”。

這樣的依據,實屬牽強,若如此搭配,那麼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文章都是易經、道德經那幾本經典的排列組合了。

尊重事實,也尊重歷史,儘管我們不願意去承認,可曾經哪個東渡來唐的措爾小國。現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甚至,值得全世界學習。

“令和”的脫中也是在宣告,一個國家學習別國並不可恥,從東瀛蠻夷到亞洲之光,日本告訴世界,要麼學習,要麼要被世界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