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日本年號沒使用中國古籍

「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書經堯典》「百姓昭明、萬邦協和」。

「平成」取自《古文尚書·大禹謨》「內平則外成也,地平則天成也」。

再看看令和:《萬葉集·卷五》:「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這是日本年號出自中國古籍的情況


雖然日本政府官方文告說「令和」出典自《萬葉集》「梅花之歌三十二首」序言中「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但有「好事者」(包括日本學者)不斷找出華夏古籍中的「先賢之作」,來佐證《萬葉集》的「借鑒」之處。

比如漢代張衡《歸田賦》中「仲春令月,時和氣清」,比「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最少早五個世紀。

再比如更早的《黃帝內經》中「氣可令和,和氣之方,必通陰陽」則直接給出「令和」兩字。

還有《禮記 經解》的「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萬葉集》是日本人所作,但引經據典大多來自華夏古籍,更有從構文到用詞多加模仿之處。這次國號出典「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就和「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就沒改動幾個字。

但是,日本自大化時代(公元645年)開始,一直到昭和天皇去世,現在的「平成」天皇繼位,至今247個國號都是出自漢文典籍,沒有改變。可以說日本在傳承華夏文化方面,還是做了一些貢獻的。


自作主張地來湊個熱鬧。若有解答不妥之處,歡迎隨時指正!

「令和」是日本歷史上的第 248 個年號,也是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為引用來源。 2019 年 4 月 3 日,日本外務省就新年號「令和」向外國媒體公佈了官方英文翻譯:「Beautiful Harmony」。

這個新年號的引用來源,便是《萬葉集》。其具體來源是《萬葉集》第五卷的「梅花歌三十二首」的序文。序文原文如下: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薫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羅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谷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裏,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請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令和」一詞,便出自於「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這一句。其實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大家乍一看到「令」這個字的時候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認為是「命令,號令」的意思,其實「令」這個字還具有美好,善良的意思。「令和」兩個字搭配在一起,表達了對美好時代的憧憬和願望。

再來說說這個「梅花歌三十二首」。話說天平二年(公元 730 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十八年 2 月 8 日,到大宰府(當時掌管九州地區的行政中心)赴任的大伴旅人在宅邸召開梅花之宴,與參加者們共同賞花作歌,記錄於此,便有了這「梅花歌三十二首(並序)」。其實無論是當時的情形,還是這篇序文的內容,以及三十二首的排列組合,大家讀完可能會覺似曾相識。沒錯,這就是仿照《蘭亭集序》的制式而作成的。其實王羲之的作品,無論是其文章還是書法,傳入日本以後那可是被當成祖師爺一樣供著,是很多日本文人墨客的字帖和模板。在當時的日本,會認漢字,讀懂漢文,能作漢詩那可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啊,作為高級官僚的大伴旅人以及他的小夥伴們當然要藉機秀一秀漢文素養了。另外,梅花,以及賞梅這麼一個活動,是妥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習俗。總之,奈良時代的日本,是處處學習中國文化,以與中國齊頭並進為發展目標。至於現在的日本人喜歡賞櫻花,那是奈良時代結束後平安時代逐漸開始的習俗。其目標是不是「脫漢揚和」就很難說了。

日本這邊剛一公佈年號,就有中日網友表示「令和」雖說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但本源是來自中國典籍。並找到了其具體出處:

仲春令月,時和氣清。(晉張衡《歸田賦》)

一點兒錯也沒有,這一句和梅花歌序文裡面的這句簡直一模一樣。但這裡面的概念其實比較微妙。如果單純地只說日本人的「令和」出自《歸田賦》也不太準確。為什麼呢?首先,在討論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兩個客觀事實:

1.《萬葉集》是一部全部用漢字寫成的和歌集,但和歌裡面的漢字只表音不表意。《萬葉集》深受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因此裡面的東西能夠找到中國古典文學的影子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力感到驕傲的同時,不能否定《萬葉集》對日本語言文字發展的重要性。不能否認它是一部日本文學作品。

2.《萬葉集》裏摻雜了很多諸如梅花歌序這樣的漢語形式的文章,但仔細閱讀的話會發現有一些字詞,語法並不符合中國標準古代文言文的規則(相反,符合日語的語序和規則)。因此我們只能說這些文章是仿照中國古文的「形式」而寫成的,在日語裏有一個詞叫做「和習漢文」,而不能說它是中國古文。

明確了上述兩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探討一下「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的出處了。日本官方表示「這句話出自日本古典《萬葉集》」,單從這個表述上看是沒有問題的(參見第一條)。至於後來被網友扒出來它與《歸田賦》的關係,說實話,我們的神仙網友們的發現並不是首創。因為早在 1690 年,日本有一個和尚叫做契沖,寫了一部關於《萬葉集》的注釋書,叫做《萬葉代匠記》。他在這部書裏對梅花歌序文的注釋中這樣寫道: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張衡歸田賦雲。仲春令月時和氣清。蘭亭記雲,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契沖名正言順地表示這一句是在學《歸田賦》和蘭亭序。此外,日本近代學者金子元臣,澤瀉久孝等很多學者也都在他們的注釋書裏也表達過同樣的意思。所以說,日本學者已經證明瞭,並且是完全承認二者的關聯性。另外,如果有在日本收看當時官方直播的小夥伴們會發現,年號宣佈以後日本政府沒有避重就輕,是有嚴肅地解釋了「令和」一詞與中國典籍的關係的。這令我們比較欣慰。

其實這個張衡的《歸田賦》啊,是被收錄在《文選》(梁代昭明太子編纂的文學總集)裡面的。《文選》在當時日本的地位絕非一般,那屬於是國家公務員考試指定必背書目。所以還是那句話,作為高級官僚的大伴旅人和他的小夥伴們能身居此位,當年也是一篇一篇背《文選》背出來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輪到這幫人寫作的時候在腦海的記憶中扒出來點中國文獻也可以理解了。只是當時我們大唐可能是忘了向大伴旅人他們徵收巨額版權稅了,給了一個讓他們在日本搶先註冊商標的機會。

不過對於年號「令和」,日本政治家們也有過一些反對意見。比如,它的本源是《歸田賦》,是本該作為政府官員勞動的張衡卻辭官回家種地清閑享樂而寫成的,所以就有人質疑你們皇室年號用了這麼一個消極怠工的典故到底是何居心!不過對於這種質疑,還是參見上述第一條。「令和」選自《萬葉集》的梅花歌序,你不能說它直接跟張衡的《歸田賦》有什麼聯繫,更不要提它跟張衡當時的作詩背景能直接掛鉤了。採用「令和」作為年號的初衷,完全來自於《萬葉集》梅花歌序所表示的氣候怡人時節美好之意。

也有漢字學者表示,「令」這個字在古代辭書裏有多種寫法,字形不受限制。所以選用「令」字是不是也代表了一個自由開放時代的開始呢。當然對於這個年號的種種,仍然是眾說紛紜。無論怎樣,新年號從《萬葉集》中選出,一方面證明瞭《萬葉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再次體現了中國文學與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影響至深。


尊重它。正如你父母說你的名字取自什麼什麼,尊重他們的決定,旁人要是跟你父母硬說你的名字不是這樣這樣,你就告訴他們:關你啥事!


令者,發號也。

和者,相應也。

和在一起就是服從組織安排


這樣評價(逃


請移步專欄

甘棠:盤盤日本新年號?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第一次從非中華經典中找名,感覺這名字底蘊不深。漢語發音和零和諧音,容易讓人誤解。


公主名。想問一下出自萬葉集哪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