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社会新鲜人还是负担家计的中壮年族群,可善用组合投保方式规划意外险,为自己和家人准备好保障。(图/达志影像/示意图)

▲购买人情保单务必要多了解保障内容及审视自己的财务预算。(图/达志影像/示意图)

记者李蕙璇/台北报导

近日有三桩国内寿险公司遭申诉业务员招揽不实,以致以为购买的保险是储蓄险解约不会扣违约,不知道投资型保单报酬得自负盈亏,甚至保单被冒名贷款也毫无所悉,金额都高达400多万元到1,700多万元,总计约3千万。

而这些案件的共同点都是业务员与保户有亲戚血缘关系,为女儿、妹妹与妻儿等的关系,剧情错综复杂到让保险公司也感到头痛,皆交由相关单位调查中。

记者采访保户当事人,他们说「要帮家人做业绩」、「相信老婆主管」」、「佣金给家人」等的话语,都了解自己确实同意要买保单也签名,但是到底了不了解保单的商品结构与内容,甚至临时解约会被扣违约金等的重大注意事项,保户却都说「不知道」。

还有保户说很相信当业务员的妹妹,甚至借钱来买保单帮她做业绩,从来都没有拿到保单契约,连银行帐户都是妹妹去开的,只是当投资型保单的获利没有妹妹说的高,她又要应付债主的催缴的压力下,听信妹妹之言把保单卖给他人,结果搞到最后几乎血本无归,还与妹妹感情绝裂,闹上法院打了好多年官司,控告妹妹伪造文书等却吃了败诉。

另一个保户是说老婆的主管到工作的地方向他说明保险,只说「就是当作储蓄」,利息比放在银行邮局还高,况且又可以把业绩做给自己家人,保户就把原来放在银行的定存解约,改买「利率变动型寿险」。结果在短短一、二年内签名买了20张高额保费的保单,年缴保费40、50万到数百万元,累积起来缴了1千多万元,搞到自己后来无力缴费,听了保险公司的建议办理解约、减额,保费没拿到多少回来。

还有一个保户是跟女儿买了保险,后来女儿离职改换另一个业务员,结果缴了好多年保单数百万元的保险费过程中,保单被业务员拿去贷款。只是保户的印章、存折都没有给过业务员,贷款的费用也是直接入到保户的帐号内,而保户说到底之不知道保单有拿去贷款质借,帐户内的款项来源为何等等,剧情错综复杂,正交由检调单位审理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