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睡神纠缠,怎么睡都睡不饱好疲劳,四肢莫名水肿、头昏脑沉,排便不干净,尤其渐渐变肥胖却瘦不下来等,有这一些困扰的人,大概脱离不了中医所谓的「湿邪」。中医有一句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难怪排湿是很重要的养生关键。中医针对排除湿气有法宝,特别推荐一味「排湿四神汤」,大家不妨赶快笔记学起来。

中医减重根据肥胖类型去湿制水、健脾、活血行气

体内湿气太重,会形成一种病症,即中医经常说的「湿邪」。爱美的女性最在意的突然体重增加、水肿消不掉、身材大走钟,被肥胖压的喘不过气,到底肥胖与湿气之间有什么关联?中医有解决的法宝吗?彭温雅中医师表示,以中医减重的观点,肥胖往往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选择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等相关,

肥胖症的原因不外乎湿、痰、水、瘀等,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对运输养分、利水效能减弱,新陈代谢循环就变差,人就容易有肥胖、水肿等现象发生。 因此,中医减重会根据肥胖类型以去湿制水、健脾、活血行气等方法,来改变体质并调节人体脏腑和内分泌,使气血顺畅、加速新陈代谢,甚至将体内多余水份、废物、毒素一一排除。

脾胃失去健运的功能 就会导致身体肥胖

彭温雅中医师表示,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透过食物吸收营养,在食物进入胃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属于营养成分的精微物质会被脾胃吸收,并往上输送到肺部,肺朝百脉,肺部透过一呼一吸之间,会将这些营养物质透过血液传达到身体的五脏六腑,进行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果脾胃失去健运的功能,造成营养物质堆积,而无法有效地被身体加以利用,这些养分反而会变成负担,就会导致身体肥胖。

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对运输养分、利水效能减弱,新陈代谢循环就变差,人就容易有肥胖、水肿等现象发生。
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对运输养分、利水效能减弱,新陈代谢循环就变差,人就容易有肥胖、水肿等现象发生。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身体的脾,是体内津液代谢的总开关,如果脾虚失去运化,原本应该转化为营养的精微物质,反而会转变为湿气及痰饮,导致痰湿堆积体内,不仅使人容易肥胖、水肿,还容易感觉疲倦乏力、头重脚轻、皮肤黯淡。所以可以说脾胃太差,湿气就会来纠缠,一旦身体有湿气,一身都是病!

高糖饮食的习惯,过多的糖量,会对肝脏的代谢造成很大负担,因为过多的糖类无法被人体吸收,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最后更加重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高糖饮食的习惯,过多的糖量,会对肝脏的代谢造成很大负担,因为过多的糖类无法被人体吸收,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最后更加重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体内湿气多 恐来自错误饮食习惯

错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带来湿气!有一些人喜好高糖、高油、高脂的三高饮食习惯,本来就容易引起血脂、体脂过高。过量摄取的热量,导致肝脏分解代谢减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变弱,易造成脂肪堆积,这就是痰湿体质形成的原因。再加上三高饮食会产生的自由基,容易让血脂在动脉管壁上沉积,造成动脉硬化,进一步引起血管老化。尤其是高糖饮食的习惯,过多的糖量,会对肝脏的代谢造成很大负担,因为过多的糖类无法被人体吸收,容易在体内变成脂肪,最后更加重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去除体内湿气:饮食、运动、日常生活多管齐下

要除去体内湿气,还是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彭温雅中医师建议,透过运动、清淡饮食及避免湿邪,能改善痰湿体质,帮助身体轻松去除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运动可以纾压,活络身体器官,加速湿气排出。现代人多动脑、少运动,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室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起的能力变弱,试试看从最简单的每日走1万步、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让身体有点喘又不会太喘,微微会流汗的运动,可以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湿代谢。

饮食方面建议七分饱,因为现代人大多营养过剩,而肠胃系统与营养及水分代谢相关,最好的方式就是均衡且适量的饮食。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过量饮酒也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发炎;精致甜点及油炸食物,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无限量食用也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日常生活也要注意,潮湿下雨天避免淋雨,避免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同时水分的摄取也要适量,如此对于湿重引起的水肿身材,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以下特别推荐一道排湿四神汤,提供有湿气困扰的人食用:

【排湿四神汤】:

这是针对一般体质的补益肠胃、强壮筋骨、排除湿气推荐的食疗。

材料:淮山100克、茯苓20克、莲子20克、芡实20克、当归10克、米酒少许、盐少许。

作法:

1.锅中放入所有的药材,加入2000c.c.开水煮滚后转小火再炖煮半小时。

2.食用前滴入少许米酒及盐即可。

功效:

山药补益脾胃;茯苓利水渗湿,适合经常水肿的人;莲子养心益肾,能够缓解因心肾不交产生的虚烦失眠、心悸等状况;芡实益肾健脾、收敛固涩的特性,对于经常软便、腹泻的人有帮助;适合常拉肚子、身体虚弱的人,用于调理脾胃,帮助排除湿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