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黄沈瑛芳
摄影/慈济月刊提供

    周日在台北车站大厅,一所为外籍移工打造的活动医院开诊,两个月一次、已持续十五年,没有限制看诊科别数目,还有翻译志工陪伴畅所欲言。

    位于台北市中山北路上的天主教圣多福教堂,是移工假日固定的聚会场所;二○○四年起,慈济人医会与台北市劳工局开始合办外籍劳工健检与咨询,假日的教堂外,医师、护理师、社工人员等专业人员穿梭于东南亚族群悠闲的身影和笑声中;每当李嘉富看诊时,陈嘉琦就在现场发送卫教宣传单。

    长期关照移工身心问题,李嘉富慨叹,投入看护工作的外籍移工忙于照料雇主家中的长者、病弱者,不仅耗费大量体力,面对生活背景、语言文化的不同,身心的压力非外人能想像;他们前来身心科问诊,不见得是要寻求医疗协助,而是希望有人关心,发泄积压已久的情绪。

   「他们每天战战兢兢,怕出错而丢了工作。换个角度来看,国际移工这么用心照顾我们的家人,若我们也能用同样的心情去对待他们,相信他们会更加努力照顾老人家。」李嘉富医师认为,若移工身心没有受到良好照顾,发生问题时,社会将要负担起共同责任。如何让他们有「异乡变故乡」的感受,是大众的责任。

   在身心科问诊中,李嘉富教导移工纾压放松的方法,也邀约从事居家服务照顾的志工和移工们互动。这些居服员都受过专业训练,长期到宅关怀照顾长者,比较懂得台湾阿公、阿嬷的习性,他们跟移工们分享照顾长者的经验,希望能减轻移工们的压力,如此也才能和阿公、阿嬷有更好的关系。这分贴切的同理心,让外籍移工感动得甚至哭了。【本文为「慈济月刊」授权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