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庭療法(sandspiel,sandplay therapy)又稱沙盤遊戲或心理沙盤,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實用的心理干預技術,將箱庭體驗者的心靈語言藉助沙、水、小玩具等在沙盤上進行及具體化的表達,當面對這個立體的、生動的畫面時,沙盤體驗者不僅要調動自己的視覺,而且還要調動聽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等來來綜合感知和呈現其意識的、特別是無意識的世界,自動進行意識、無意識的聯結,平衡心理能量,自動整合自己、自動發生內心的成長、問題的療愈。

箱庭療法是從歐洲發展起來的一種心理療法,起源於小兒科醫生勞恩菲爾德用於兒童心理治療的「世界技法」,心理治療家卡爾夫將勞恩菲爾德的世界技法和榮格

分析心理學的象徵理論以及東方的佛教、道教理論相結合,創造了一個「自由與受保護的空間」,並用sandplay命名。河合隼雄先生將其介紹到日本時命名為箱庭,因為當時日本民間有一種類似sandplay的遊戲叫「HAKONIWA」,漢子書寫為「箱庭」。

張日昇教授將sandplay引入中國時,考慮到了箱庭對東方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與中國傳統園林、盆景藝術的相似性,在箱子里製作園林庭院又可以很好地表現卡爾夫的sandplay傳統,所以在中國使用「箱庭療法」這一名稱。

箱庭療法是採用意象的創造性治癒形式,是現實的意識世界,張日昇教授將其比喻為:睜著眼睛做夢。

團體箱庭療法於八十年代多美尼科將箱庭運用於團體開始,拓展了箱庭療法的適用範圍。

團體箱庭療法,是指有一定限制性規則的團體箱庭治療方法,限制性規則是為了保證團體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也為團體提供一個受保護的自由空間。團體箱庭療法以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國的傳統文化(佛教、道教、王陽明的心學)、卡爾夫的整合思想為主導,結合團體心理輔導理論、螺旋心理劇等理論與技術,融合其他多項技術而設計。

箱庭療法通過沙盤師以非言語工作狀態,無意識水平的工作等,為來訪者營造一個自由、安全、受保護的空間,來訪者把沙子、水和沙具在富有創意的想像中,創造出一系列的箱庭作品、沙盤意象,反映了來訪者深層持續的意識、無意識之間的對話與溝通,以及由此而激發的治癒過程與人格發展。

團體箱庭的前提是承認「心理場」的存在,它影響著團體的人際關係和其中每個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設定意識和無意識的對話和交流,擴大團體中個人的意識容器、提高天理良知(王陽明)、平衡心理能量,促進成員心理成長和行為改變。

箱庭療法不僅是一種心理治癒的方法,能夠針對諸多心理問題進行工作,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技術,在培養自信與人格、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