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得定都關中是唐王朝最大的敗筆,如果說把國都六陷,天子九逃認為是唐朝定都關中造成的,那純粹是無稽之談。難道可以說北宋滅亡、皇帝被擄是因為定都開封?不從深層次挖掘原因而僅僅歸結於都城所在地,是一種非常不嚴謹的行為。

瞭解歷史的都知道凡是定都長安的統一王朝都是非常強盛的,比如周、秦、漢、隋、唐,這些王朝莫不是在文化、疆域、外交、軍事方面都堪稱封建王朝的巔峯時期,而每個王朝後期衰落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還是吏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唐王朝也是覆滅於農民起義軍。

中國古代王朝最大的威脅都來自於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兩宋時期的遼、金。而長安正好處於對匈奴、突厥作戰的前線,便於在遊牧民族南下的時候快速集結軍隊作戰和反攻,而洛陽和開封由於位於王朝腹地,平原地區幾乎無險可守。關中地區四處都有關隘,在人口爆炸之前的非常適合建都。事實也證明建都關中的統一王朝前期都是非常強盛的,至於每個王朝的後期衰落原因都大同小異!


隨著近年來唐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識到,李唐王朝最初選擇定都關中,是導致唐朝衰落、「國都六失、天子九逃」的最主要原因。

那麼為何李淵父子一開始會選擇定都關中呢?

原因一:李淵父子晉陽起兵,力有不逮

隋末亂世,羣雄爭霸,遠在晉陽的李淵父子決定分一杯隋朝的羹。當時隋朝的國都是洛陽,雖然隋煬帝人在江都,但卻命楊侑,也就是後來的隋恭帝卻留守洛陽,隋煬帝被師殺後,隋恭帝秉持正統,也是在此號令四方,因此作為國都的洛陽自然是隋嚴加防守的對象,李淵父子只能從薄弱的關中地區入手,這也就決定李淵父子脫穎而出後,作為革命根據地的關中自然就有了難以割捨的厲害關係。

也就是說,是李淵父子只能以關中為大本營,這不是由它決定的。

敗筆二:關中環境險惡,饑荒不斷

我們知道關中號稱四塞之地,但在隋唐時期,隨著環境的惡化,關中土地越發貧瘠,水土流失嚴重,並且北部的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險惡,終唐一代,關中地區有史可查爆發的饑荒就不下100次!幾乎每三年就爆發一次,而且由於關中地區偏西,加大了從江淮地區運糧補給關中的難度和成本。

好在人們及時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公元657年,也就是唐高宗顯慶2年,唐高宗決定移都洛陽,此後一直到公元723年,唐朝的國都都是在洛陽而非關中(包括武周),但是作為李唐王朝爭奪天下的大本營,關中地區仍然具有某種不可更改的法定地位,不過這種地位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就好比南宋雖然實際定都杭州,但法定國都依然是東京汴梁,杭州號為「行在」,這種情況還有明朝朱棣遷都北京後的南京,地位崇高但喪失了政治中心地位。

有唐一代,關中地區災荒何其多!

有唐一代,關中地區饑荒不斷,唐天子不得不發布敕令,允許關中饑民自由逐食,也就是四處要飯,作為大運河中點和大型糧倉的集散地的洛陽當時就接納了大匹的關中難民(我們知道,隋唐二代的大型糧倉都置於洛陽,興洛倉、回洛倉、含嘉倉,保證了帝國的繁榮)。

不過,唐玄宗繼位後的十年,也就是723年,李唐決定再次遷都關中(所以說唐玄宗導致安史之亂完全是咎由自取),但洛陽的國都地位仍在,直到743年,也就是天寶元年才改洛陽為東京,正式將洛陽從國都降為陪都。 也就說,在盛唐的大部分時間裡,唐朝的國都是在洛陽而非關中。

不過,遷都關中後的唐朝很快就日薄西山了,之後吐蕃不斷入宼邊境,號稱「金城之國」的關中在短短的一個世紀的時間裡被攻破了六次!這就是讓後世人羞於啟齒的「國都六失、天子九逃」。

吐蕃崛起,關中首當其衝!

為什麼地勢險要的關中卻在中晚唐一再被侵犯攻破?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核心部分。

我們知道,吐蕃幾乎和唐朝同時崛起,而關中除了我們剛才說的土地貧瘠、地域狹窄、不方便物資運輸的不利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過於緊逼吐蕃,導致吐蕃鐵騎入宼關中易如反掌,看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即使在唐朝最強大的時候,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也沒有形成絕對優勢。也並沒有從吐蕃那裡討到多少便宜,反而為了提防吐蕃,唐朝不得不加大防守關中的成本,此刻的關中,地理位置再無西漢時期的優越性,反而嚴重拖累了唐朝的國防力量,加大了財政負擔,後期唐玄宗為了節省財政開支,不得不賦予各地節度使更大的自主權,又釀成了「安史之亂」。

說關中是敗筆絕不為過。


李唐王朝是繼隋朝之後又一個在關中崛起的以關隴集團為主體的王朝,唐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為發達的時代,縱觀中國的強大的王朝基本都在關中興起,這與關中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自遠古時代的華夏先民的經濟文化中心都是在關中地區發展,一直到唐朝,所以說關中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而唐朝之後,中國歷代王朝就沒有在關中建都了,這與此後中國的多民族融合有關係,關中地區畢竟是以漢人為中心,其他少數民族在關中沒有什麼影響,而北京既靠近漠北,也靠近東北,而且還是中原地區,說李唐王朝定都關中是敗筆是毫無根據的,定都關中是歷史的選擇。


因為關中那時候沒有糧食或者糧食少的可憐??,連皇帝都經常餓肚子,無奈死要面子活受罪,還偷偷的跑去洛陽蹭喫蹭喝,敗不敗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關中定都的國家,不光窮,還會受到其他六國的鄙視??,只能靠偷靠搶,所謂的陝西冷娃就是這個意思,關鍵你還不能說,一說就生氣??,代表人物—爾康


敗筆?我不這麼認為。眾所周知先大興於關中,後有個敗家兒子定於洛,李家父子太原起兵當時如同無根之萍。柴駙馬與公主打下長安才定,當時的黃泛區呢,又是羣雄割據,在後面李淵定長安,李世民貞觀於長安,武則天之所以逃之洛陽,就是為了防止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封殺,所以啟用一大批寒門,再其死後仍然回關中,之後李隆基於長安開元?你說是敗筆?


金角銀邊草肚皮,關中是金邊,秦朝始於關中,漢朝起於關中,三國孔明更是提議劉備佔據關中,西楚霸王項羽就是敗在了棄關中歸中原,李唐定都關中更是建立了長達289年的大唐盛世,而且是公認的強盛時代,怎麼是敗筆呢。


先入關中者得天下,後主中原者失河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