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穩健,從容應對市場變化

  3月18日,房企龍頭碧桂園(02007.HK)2018年財報發佈會上,給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1.  權益銷售金額5018.8億元,權益銷售面積約541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25%和23.06%;

  2.  營業收入3790.8億元,同比增長約67.1%;

  3.  毛利1024.8億元,同比增長約74.3%;

  4.  淨利潤485.4億元,同比增長約68.8%;

  5.  淨借貸比率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僅爲49.6%;

  6.  權益土地儲備2.4億平方米,可滿足集團未來三到四年的銷售量。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儘管當前房地產行業增速整體下行,碧桂園銷售表現仍然強勁並繼續領先行業。這份成績單也表明,碧桂園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其優化內部管理,大力提升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努力也正在奏效,公司銷售韌性及經營管控能力凸顯。這樣的成績也使得碧桂園在今後應對市場的變化時,也將更加從容和自信。

  碧桂園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評級公司及主要金融機構認可和支持。摩根大通、興業證券、摩根士丹利、中銀國際等多家國內外權威機構均表示看好,並給予“買入”評級。

  這一切得益於碧桂園在2018年下半年主動提出“提質控速”,追求有質量的發展。而穩健的財務狀況,也爲公司保持業務運營效率以及拓寬新業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多領域發展,多元業務佈局

  打開碧桂園官網,在“公司簡介”一欄,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篇介紹“碧桂園是什麼?碧桂園是爲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文章中具體列出三條:

  1.  我們積極投身智能製造,發展科學技術;

  2.  我們發展現代農業,振興鄉村;

  3.  我們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 變得更加美好。

  前兩條是碧桂園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第三條則是碧桂園的企業使命。

  當前,在消費需求升級和政策調控不放鬆的市場環境下,房企去地產化,跨界多元化發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已經成爲發展趨勢。例如藍光投資了3D生物打印,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碧桂園則選擇了智能製造與農業發展。

  碧桂園對智能製造和農業的重視程度從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今年兩會期間的兩份提案中便可看出端倪。今年兩會期間,作爲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針對傳統建築業改造升級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問題,帶來了《關於推進人工智能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和《關於推進農民在小鎮集中居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提案》。

  機器人和農業都屬於國家重點產業,前景十分廣闊。目前來看,碧桂園的跨界發展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碧桂園已宣佈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投資設立全產業鏈所需的研發、設備製造工廠和供應鏈渠道,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

  去年7月,碧桂園集團對外宣佈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之後公佈建設機器人谷項目,先後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湖大學、東北大學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等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今年2月28日,被譽爲近年佛山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投產——佛山2019年上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選址在距離碧桂園總部800米外的一片廠房上,那裏正是碧桂園投資的順德機器人谷所在地。

  只有農業的現代化,纔有國家的現代化。在農業方面,碧桂園農業的規劃藍圖是將科技與農業的高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去年7月,碧桂園在農業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與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式簽署協議,共建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碧桂園旗下社區生活服務品牌鳳凰優選,主打特色生鮮食品、日用品和增值服務,以“爲社會提供豐富、安全、好吃、實惠的食品”爲企業使命,優化農產品供應鏈,通過高標準挑選和全鏈路品控,給消費者帶來“從田間到餐桌”的健康體驗。

  至此,一個以地產+機器人+農業爲產業格局的全新碧桂園就形成了。

  提質控速,行穩致遠

  行穩並非無所作爲。在行業提速下行的今天,碧桂園能夠提出“提質控速”,是對市場發展的正確把控。年報中提到“當前經濟形勢複雜,但碧桂園始終對我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長期向好抱有堅定信心,對十四億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有堅定信心。碧桂園的發展歷經數次地產行業週期,波動纔是這個行業的常態。”這是對行業的信心也是對企業的信任。

  如今,有超過400萬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碧桂園也一直在爲實現“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而努力。在房地產行業提速下行的今天,碧桂園力求“行穩致遠”,把控發展節奏、鞏固發展成果、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爲服務社會發展、打造高科技綜合性企業而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