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是万病之因,寒湿是万病之源。

我自己体会,从踏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门系统学习中医开始,二十余年,到去年得董学军老师指点,重新认识阴阳,感觉才真正入了中医的门,明白了今后的路。经常有人问我,有那么多阳虚的人吗?不可能每个人都是阳虚啊?临床只用扶阳中药已经一年多了,以我尚不成熟的思路看,还真没见到一个阳气不虚的人!也许有的人暂时没有传统中医所谓阳虚和寒湿的感觉,但是真正的阳虚并不是现在书本和网路上说的,必须有全身怕冷的感觉才是阳虚。寒湿也并不是必须出现厚腻的舌苔才能明确诊断。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疾病,根本上都是这两个原因所致。尤其很多错综复杂的病症,必须用这两个因素才能说得通。希望我能够把这看似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语言逐渐告诉大家。

现代人阳气虚弱得非常严重,是大多数慢性疾病包括癌症高发的根本原因。而阳气为什么会虚弱到如此地步,我建议每个人都多读读下面这篇文字。下面的文字摘自于卢崇汉老师的《扶阳讲记》,后面加了一些我自己的认识。我从网路上搜来,分享给各位,但愿这样做没有侵犯卢老师的版权,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到阳虚导致生病方面的知识。卢老师讲的太好了,我能够拜读和分享这些文字,感到很荣幸。

阳虚九大原因(我加的标题)

第一是先天的不足,就是当我们在母胎的时候,母亲的状态直接决定胎儿的素质,因为那个时候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完全依附于母亲,所以母亲的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决定著胎儿的素质。像怀孕以后,妊娠恶阻,不吃东西,还有孕妇的不良情绪,都容易造成先天的阳气不足。

:虽然西医也提倡优生优育,但是他们的理念都来自于西方,不知道哪些因素是适合国人的。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白种人迥异,先天脾胃较弱,阳气的化生不足。老祖宗的一些土办法可能没有所谓的科学依据,但更适合我们自己。卢老师没有讲到哺乳期,这个阶段和之后婴幼儿的哺育也很重要。现在的营养学只强调各种营养元素要均衡,不知道这些物质的阴阳属性,所谓的科学喂养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妨碍阳气生成和损耗阳气。其实保护阳气很简单,就是尽量吃温性的食物,而且入口的饮食一定要温热。

第二个原因就是嗜食生冷,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嗜食生冷寒凉的时代,过去没有那么多生冷寒凉,我们小的时候,想吃一个水果都不容易,甚至还要做树上君子,才能吃上一个,冰冻的东西就更加少了。现在不同了,你去宾馆,饭店,到处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凉冰冰的,想吃点常温的反倒不容易。所以现在寒凉充斥的太厉害了,这都是损阳的东西,作为中医,我们不能轻视这一点。你开的处方为什么没有用,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你扶了四分阳,他给你损了八分,你说会有效果吗?不会的!

:有必要明确何为生冷!卢老师没有细讲何为生冷寒凉?其实多数人对此都有误解。「生冷寒凉」,有两个方面,一是食物的属性寒凉,这类食物涵盖广泛,常常被人忽略,如西瓜、柿子、猕猴桃、火龙果,黄瓜、苦瓜、茄子、蘑菇、西红柿、大白菜,各种海鲜,蛙肉,绿豆、豆芽、豆腐、豆浆,绿茶、凉茶、菊花,矿泉水,等等。现在大家都崇尚天然,回归自然,但是市面上流行的所谓天然水、矿泉水,实际上并不健康。这些纯天然的矿泉水用酸碱度和矿物质炒作概念,根本不科学,它们都来自极深的地下或者深山老林,甚至为冰雪所化,是极为寒凉的东西,即使煮沸也不能改变它的寒冷本质,现在却作为健康的饮品大行其道,对人体阳气的损伤可谓是潜移默化。有些人觉得自来水不够健康安全,只买矿泉水喝,甚至煮饭做菜都用矿泉水,殊不知那是天天在吃喝自己的阳气!而其他各种碳酸饮料和所谓功能性饮料,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却长期成为很多青少年的最爱,难怪临床上常见一些年轻人阳气虚得比老年人还严重!还有那些反季节的水果,违背自然规律,阴阳属性可能都变了,必定有害,千万别吃。二是食物本身是凉的,这类食物可不仅仅指冰淇淋,凡是入口不够温热的皆为寒凉。如凉粥、冷盘、酸奶、凉白开等等。很多人以为常温、室温就不是凉的,其实这个温度还远远低于我们胃肠道的温度,仍然会耗损阳气。

第三就是误用苦寒,现在因为观念问题,我们动不动就用寒凉,寒凉可以滥用,因为法不责众。而用温热就不一样,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不但病人责怪,医者也会失去主张。这个问题很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对阴阳的认识不足,对于阳主阴从的关键点认识不足。认识不足,就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扶阳看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我看到很多医者不但先天不足,后天也不足,要想打翻身仗,还得依靠经典。因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可汗最伤阳气,最伐生机。清代医家陈修园曾说过:」宁事温补,勿事寒凉。」这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我一直都认为,人家说中医好,没副作用,我不这样认为,中医不但有副作用,弄不好还会有很大的副作用。西医有副作用他清清楚楚地写在纸上,这个会伤肝,这个会伤肾,而中医友人说清楚寒凉会怎么样吗?大家想想,人他是一个阳实之体,老是生发。运用苦寒,施治潜藏也未尝不可,像阳明的三承气汤,白虎汤,但是举目望去,现在有几个是阳实之体啊。没有阳实,我们却用苦寒,阳气他一天天被夺去,难道这个副作用还小吗?所以陈修园有了「宁事温补,勿事寒凉」之戒。他不是对明眼人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辨认清楚阴阳寒热,用得著这么谆谆教导吗?正因为世医昏庸,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照著这个方法去治病,当不了上工,十之七八,当个中工还可以吧。仲景把这么大的天机透露给你,你还在那里滥用苦寒,这个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重视。

:中医现在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自己引以为傲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病不明阴阳之根本,见火就去火,见热就清热,和下文中滥用抗生素的西医没什么区别!中药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医生辨证错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不知虚实。现在的中医教育也是问题根源之一,只教脏腑辨证,而辨证中又只强调得病的某一脏腑的症状,看看中医内科学那些辨证分型,完全割裂了人体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教出来的医生能在临床上融会贯通吗?

第四个就是滥用抗生素,这个问题尤其严重,现在西医在滥用,中医在滥用,老百姓自己也在滥用。你去问是个病人,喉咙痛吃什么?保证都回答,抗生素!抗生素在中医是苦寒一类的药物,尤其容易攻伐阳气,所以对实热病人,效果很快。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确实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也伤害了许多人的生命。美国在反思二十世纪的十大蠢事是,滥用抗生素是其中之一。沉痛的教训让他们醒悟了,现在西方国家把抗生素当成了洪水猛兽,管理比枪支都要严格,必须是严格的凭著医生的处方。而我们的国家正好相反,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尤其是现在的小孩,只要感冒发烧,一律使用抗生素,其实感冒没有什么,过去大人们常说,小孩发一次烧,就长一次身体长一次智慧。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做功,是阳气在做功。感冒发烧,大多是因为寒,《内经》讲的很清楚「寒者热之」,他怎能不发烧呢?这一点许多人想不到,而古人想到了。这个热是肌体在做功,驱邪外出,而我们要去帮它,怎么帮,让他更热,就像以前美国人打过来了,我们要抗美援朝一样,要分清敌我。现在不管了,全部上抗生素了,或者是一派寒凉,你说是在帮谁。大家看伤寒论,发烧了,先问有汗没有,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而桂枝、麻黄都是很热的东西,都是在助热,寒凉散了,肌体自然就不热了,他是很奥妙的。现在,我们恐怕来呢肌体的百千分之一都没有认识到,我们只有跟著感觉走,这样容易走对路子。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这个意思。做中医的,要跟著脉证走,不要跟著指标走,跟著指标走,就会出很多问题。现在很多问题出来了,小孩身体素质很差,经常感冒,一感冒就打点滴,过不了多久又来了。人体阳气的积极性,一次次被打击,他刚要寒者热之,你跟他唱反调,所以敌人越来越猖狂,怎么能不三番五次感冒呢?这样的病人,如果用中医辨证治疗,适当调理后,就很少生病了。因为你鼓励了他的阳气,鼓励了免疫力,他就会自己去做,人体很奇妙,你只能顺著他走。

:卢老师已经提到了,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输液的危害性。「打点滴」,农村俗称「挂水」。输液能够把药物迅速的运送到患处,对于部分急性病确实见效快,而且有很好的快速补充阴液的作用。但输进体内的液体并非就是我们自身的体液了,是需要自身的阳气去温化才能被人体利用的。而且输液这个过程并不安全,必定带入一些微小的杂质,经常和过度的输液对人体绝对是有害无益!很多老年人和危重的病人到最后越是输液阳气越虚,是药效无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大夫不知道需要温助阳气,以至于无可挽回,真是让人悲叹!

待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