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和網紅城市,以休閒慢生活聞名於世,是很多人嚮往的旅遊目的地,而武候祠作爲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是成都當仁不讓的城市重要文化名片之一,深受遊客的喜歡,幾乎到成都旅遊者,無不到此遊玩。

而錦裏則是武候祠的一部份,是一條集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爲一體的免費仿古街道,據說錦裏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現爲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街,爲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仿古建築,以三國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爲主要內容。古街佈局嚴謹有序,酒吧娛樂區、四川餐飲名小吃區、府第客棧區、特色旅遊工藝品展銷區錯落有致。

世人都知武候祠與錦裏,但卻鮮有人知道在錦裏與武候祠之間還有一個國軍上將、川軍抗日首領、四川第一任省長、重慶大學的創建者與第一任校長長眠於此,這個人就是劉湘。

劉湘(1888年7月1日-1938年),譜名元勳,字甫澄,法號玉憲,客家人,是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川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四川省首任省政府主席,盧溝橋事變爆發的第二天,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籲請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後來作爲第七戰區司令長官,兼任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川軍帶病奔赴抗日前線。在抗戰前線吐血病發於1938年1月20日在漢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中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這是一個充滿傳寄色彩的人物,他參與過護國戰爭,主導過川滇鬥法,也被迫退居過山野,圍堵過長征的紅軍,又組織過出川抗日,創建了重慶大學,參與了西安事變……

劉湘墓園與武候祠相鄰,諸葛亮與劉湘皆有出川打仗的經歷,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劉湘則率三十萬川軍出川抗日,較之諸葛亮無謂地率蜀軍出岐山攻魏,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於其歸宿可知。1938年2月,劉湘靈柩被扶送回川,蜀民哭聲震天,爭相迎送,十里長街,萬人空巷。諸葛亮則遠葬在漢中勉縣定軍山下。

劉湘靈柩被扶送回川后,其陵墓選址於成都南郊,緊鄰武侯祠惠陵旁,作爲一代軍閥,其墓園由建築專家楊廷寶仿南京中山陵園形式規劃設計。墓園內修旌忠門(三闕),立神道碑(碑亭),建紀念亭(多角亭,毀於文革),澆鑄劉湘銅像(1949年前後已不存)。

劉湘墓園於1938年動工,共耗資140餘萬大洋,歷時四年,至1942年1月墓園落成。陵墓建成後就被闢爲“甫澄紀念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1953年由成都市市長批准,政府出資2.5億元(舊幣)整修武侯祠和劉湘墓園,對劉湘墓園的全部宮殿式房屋進行了油漆、粉刷、彩繪、修補和整修;同時培修了大門外到大門內直至果園的道路以及部分牆垣。並擴挖了劉湘墓園內的池塘。

整治後的劉湘墓園與武侯祠合併爲南郊公園。六十年代受世年共知的原因,被挖掘墓壙,鑿砸墓冢,破毀棺槨,焚燒屍骨,劉湘墓遭到徹底“革命”,嚴重破壞。直到1974年,當地才重新成立武侯祠文管所,武侯祠與南郊公園分治,劉湘墓地屬南郊公園管轄。

1985年,爲配合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週年,四川省政協、中共四川省委統戰部建議整修劉湘墓,重新樹立墓碑,至1999年底,基本恢復了劉湘墓原貌。後來,武侯祠與南郊公園合併,劉湘陵園則成爲武候祠的一個附屬免費景點。

現在的武候祠和錦裏都成了成都的著名景點,裏面的遊客也人流如織,但作爲與之相鄰的免費景點——劉湘墓園則冷冷清清,對於劉湘一生,蔣介石曾有評語“川故主席劉湘兼綰軍符,歷膺疆寄,翊贊中樞,忠貞自矢”。而著名文學家郭沫若特爲其作輓聯一幅:

治蜀是韋皋以後一人,功高德懋,細謹不蠲,更覺良工心獨苦;

徵倭出夔門而東千里,志決身殲,大星忽墜,長使英雄淚滿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