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今天下午在台北商业大学以「哪里来的通识教育」为题演讲,他明白点出,台湾的通识教育与其他国家相比,从大学才开始培养「太晚了」,尤其有些所教内容都与社会脱节,学生也缺乏深度思考,因此专业课程如何与社会现况密切结合,将是未来大学教育所应重视的课题。

该演讲由台北商业大学与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联合举办,并由北商大校长张瑞雄主持,吸引不少企业及学界人士到场聆听。在切入正题前,郭位先分享他在台湾教育看见的特殊现象。他表示,「台湾的高教学位千奇百怪」,什么学位都有,比如大学有素食系,但其实就是食品工程学系,这类情况不只台湾独有,还包括大陆及香港,他笑称这是一种「中华文化现象」。

他分析,为何学校不直接称为食品工程系,原因就在于特殊名称的科系,短期内可能吸引许多学生报名,但很快地新鲜感就会消失。为了争取学生,大学因此必须常要改变学科名称。这样的作法说的好听是「有弹性」,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则是没有「延续性」,这与西方就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美国几百年以来,鲜少会去改学位名称。

郭位说,美国的大学毕业生通常都对自己学校很有归属感,尤其最厉害的是,不管学生毕业后到哪,都能够联系本人,校方会有一张表,清楚记载了校友的姓名、职业、收入等。此外,美国的大学排名还有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有多少个校友对大学捐款,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名列第一,原因之一就是有高达8成校友都愿意捐款。

他补充,美国的大学毕业说对学校的归属感,并不是建立于捐款上,就像一般人去探望年长的父母,也不一定要提供金援,只要回去看他,就已经是贡献,对大学来说在排名上就能得分。他笑称,「就像他对清大很有归属感」,并问在场听众,「台湾成立这么多大学,对母校有没有归属感?」,现场民众听完彼此对看,引来一片笑声。

郭位也点出台湾教育的两大问题,其一是大学兴起、技职教育式微,他分享,演讲当天他搭车与司机聊天时,发现对方很有学问,一问之下得知原来该名司机毕业于师大工业教育系,还专攻冷气与能源。郭位虽不清楚为何他会来当司机,也许是兴趣或想多赚点钱,但发现大学的确让技职教育走向式微,台湾教改虽有调整,但晚了20多年。

至于第二个毛病,则是通识课程所教的内容已与社会脱节。郭位说,大学通识教育兴起后,各校开始推动全人教育或博雅教育,起初立意良善,想给学生广博又优雅的知识,但却有许多学校达不到,原因就在于通识课程无法连结社会脉动,学生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恐难以面对未来剧烈变动的世界。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认为,台湾的通识教育起步太晚。记者吴佩旻/摄影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认为,台湾的通识教育起步太晚。记者吴佩旻/摄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