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爲王的精品化成爲網絡視頻的必然選擇,紮實的“文藝創造”引領了整個視頻行業的轉型。網絡視頻精品節目發展正呈現出三大趨勢。


文 | 陳思 劉雁翎

來源 | 國家廣電智庫


2018年是中國網絡視頻產業的一個蛻變期,在主管部門的監管和引導下,市場趨於穩定和理性,作爲競爭產品的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發展勁頭迅猛。


過去幾年流量爲王、IP爲王的模式都開始失靈,內容爲王的精品化成爲網絡視頻的必然選擇,紮實的“文藝創造”引領了整個視頻行業的轉型。


網絡視頻精品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8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網絡影視精品化較好適應了新時代對於文藝創造的需求,迴應了時代的要求。


一是着力提升作品自身的思想文化價值,堅定正面的價值導向;二是不斷提高作品的藝術審美水準,開發更多的創新模式。


據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解析,2018年網絡視頻自制內容上線量同比呈略微下降的趨勢,但播放總量、單劇播放量均大幅增長,精品、獨播、創新的內容形態更受用戶青睞。


從當下市場格局來看,網絡視頻已成爲網絡娛樂產業的核心支柱,成爲數億用戶的娛樂剛需。優質節目“先網後臺”的平臺播出順序已成爲常態。


短視頻迅速崛起,網絡直播在獲得高額融資後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進入精細化運營的轉型期。與日漸“電視化”“電影化”的網絡視頻相較,短視頻所提供的訊息和娛樂短、平、快,更鼓勵UGC內容的生成,具有更加明顯的社交屬性;網絡直播中使用率最高的則爲遊戲直播,與4.84億網絡遊戲用戶深度關聯。


時值“碎屏時代”的當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都具有了自身不可替代的特徵與難以爭奪的用戶羣。網絡視頻若想要保持自身優勢,建立更加穩固的市場根基,必然要集結更加優質的資源,創作精品乃至經典,才能在視聽內容過度盈餘的時代守住自身核心支柱的地位。



網絡視頻節目精品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


(一)網絡劇


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分野益發縮小,網絡劇的競爭優勢從寬鬆的平臺優勢轉移至背後互聯網公司的資金優勢,與電視劇競爭的核心也逐漸歸結於誰能製作出或首播精品化的內容。


2018年,網絡劇的備案數量相較於2016年和2017年有所回落,但總體品質上升,雖缺乏《白夜追兇》等極具代表性的頭部劇集,精品內容從文化意涵與審美品位上來說仍是可圈可點的。


從文化意涵的角度來看,2018年網絡劇最明顯的轉化來自懸疑劇,以《原生之罪》《古董局中局》《瘋人院》爲代表的網絡劇不再用血腥暴力鏡頭作爲賣點,而是靠環環相扣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成爲精品。劇集中對於文物保護或精神疾病的較爲嚴肅的探討皆符合正向的價值導向要求。



從審美品位的角度出發,2018年的精品網絡劇有兩大亮點:


其一,以《延禧宮略》爲代表的古裝劇摒棄了網絡古裝穿越劇偏愛的鮮豔色調,用考究的、符合史實的服化道和內斂的後期調色獲得了受衆的喜愛,掀起了一場網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追捧;


其二,以盜墓筆記系列的《沙海》爲代表的對CG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探險劇和玄幻劇,擺脫了網絡劇特效一貫的廉價感,同時不再單純追求流量明星所能帶來的點擊量,贏得了網友和原著粉絲的好評。



2018年的網絡劇雖然在整體精品化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但其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現實主義題材的缺失,缺乏真正能切入時代痛點或反映時代變遷的劇本。


(二)網絡電影


網絡電影業已脫離草根化的標籤,以“網大”的名號併入了主流表達之中,獲得了不錯的商業回報。相關機構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電影行業規模達到了30億元。


相較於體量大、週期長的網絡劇和網絡綜藝來說,網絡電影通過靈活的融資和合作製片機制,鼓勵了藝術創新,出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內容。


在題材上,網絡電影中動作片的播放量最高,佔比達28.9%,其次爲懸疑、愛情、奇幻和喜劇,這一特徵與院線電影基本一致。


在市場表現上,網絡電影的項目週期短,製作週期平均3個月左右,從項目啓動至回款通常不超過13個月,因而頗受資本市場的青睞,行業仍處於紅利期。


對於平臺來說,獨播成爲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三大網絡電影平臺的競爭策略,截至2018年11月,網絡電影在三大平臺的獨播佔比超過95%,獨播網大的分賬率遠高於非獨播影片。



網絡電影的市場表現良好,整體上與精品化尚有差距。即便是頭部內容,也和網絡劇的製作團隊水準差距較大,行業中不乏追逐資本的投機者,真正的深耕者數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網絡電影的差異化、創新性發展,在觀衆中的口碑也普遍不高。


(三)網絡綜藝


2018年是網絡綜藝開疆拓土的一年,在守住了堪稱精品的語言類節目、情感類真人秀節目和文化類節目的陣地的同時,將選秀類節目的陣地拓寬至偶像養成,並將目標對準了相對小衆的載人航天事業、街舞文化、機器人格鬥文化和街頭籃球文化等等。


通過一線流量明星的加盟和成功的話題運營,讓綜藝不再僅限於泛泛的大衆娛樂,而具有了一定的分衆化的、專業化的特徵。


偶像養成是2018年網絡綜藝中對流行文化影響最爲廣泛的一個新生種類。《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網綜製作較爲精良,都有流量明星加持,且能持續保持話題度,將選秀類節目的審美趣味從“一夜成名”帶至長期的情感羈絆與養成。


文化綜藝一向是網綜的精品聚集類別。《圓桌派第三季》《一千零一夜·出走季》《局部第二季》等看理想系列“三劍客”皆獲得較高的用戶評價,昭示着互聯網視頻所能代表的當代社會的心智生活和其所能展示的藝術水準可以達到“影像出版”的層級。


原創文化綜藝《一本好書》透過舞臺劇的表演讓觀衆“場景式讀書”,創新詮釋經典之餘,鼓勵觀衆去閱讀原著、提高審美水平。


代表了小衆文化的航天類綜藝和機器人格鬥類綜藝的精品化,說明在網絡視頻中製作較爲專業的、帶有長尾性質的類型綜藝是可行的,可以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帶動了年輕用戶們去了解這些小衆文化。



(四)網絡紀錄片


網絡紀錄片以整體的高水準在網絡視頻中站穩了腳跟,所涉及的體裁極爲廣泛,創作者們用作品解讀現實世界,爲現實世界的情感找到出口,引發共鳴。


網絡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和《人生一串》大獲好評。前者通過全球視野審視中國美食,超微觀攝影和顯微攝影的拍攝方法爲觀衆展示了技術帶給藝術的美好變化;後者展現了全國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文化,極具市井氣息,傳遞了燒烤的樂天內涵與江湖風味。



紀實性真人秀是網絡紀錄片與網絡綜藝的結合體。紀實性明星真人秀《奇遇人生》,讓主持人“通過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將非洲的大象孤兒院、美國的龍捲風和臺灣的身心護理療養中心拍出了頂級風景片的質感,不露聲色地展露了當下的環境保護、臨終關照和文化遺產保護等問題。


關注素人的紀錄片有定位爲“互聯網微紀錄片”的《三日爲期》《紀實72小時》,將紀錄的落足點放在進藏公路上、街邊的遊戲廳裏、國貿的觀景餐廳等等,沒有什麼驚險刺激的故事,能看到的只是現世生活的切面,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網絡視頻精品節目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一是臺網分野的消弭。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泛視頻行業進入碎屏時代,各類視頻提供者進一步爭奪在交通工具上的或睡前、工作間歇等碎片化時間中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觀看視頻的觀衆。


加之網絡視頻所具備的社會影響力和資本力量已經不輸傳統媒體,在相同的監管標準下,專業團隊製作的網絡視頻節目的競品不再是電視臺播出的同質節目,而成爲了短視頻、直播等平臺上輸出的由UGC和MCN集結的PGC共同構成的碎片化內容。


因此,2018年之後網絡視頻需要關注的問題不再是臺網分離或臺網互動,而是如何通過更爲精良的製作和差異化的方略保持並擴大自身的市場。


二是雅俗共賞的取向。在2018年,央視的《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詩詞大會》等精品節目獲得了較高的受衆滿意度,網絡文化類綜藝以及網絡紀錄片與之齊頭並進,在脫離了過度娛樂化的傾向之後選擇了雅俗共賞的審美取向——以視頻作品的故事性、知識性和藝術性爲主導,而並非以話題性爲主導。


此取向的選擇是浮躁的市場趨於冷靜的標誌,創作者不再一味追逐出場費昂貴的流量明星,或者用剪輯手法刻意製作衝突,而從編劇、藝術指導、後期等環節增加製作成本,齊心協力爲一部作品反覆打磨。


這也爲網絡視頻的後續發展提供了新的範式——雅俗共賞審美取向及其所指向的製作方式。


三是自主創新的崛起。在經歷了多年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視頻節目版權引進之後,網絡視頻迎來了自主創新的一年。2018年堪稱精品的網絡綜藝和網絡紀錄片幾乎都是自主創新的結果。


如《奇遇人生》《一本好書》等,對樹立起文化自信,推動更爲廣泛的自主創新作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