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人一年可以喫掉8500噸的比目魚,價值超過15億。而比目魚類中的「牙鮃」,多半被使用在日本料理,是生魚片中的高檔食材,1公斤就要價1500元。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繁殖成功,未來1公斤可以壓在800元左右,期望所有人都能喫得起牙鮃。

水試所1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牙鮃肉質鮮美,是高經濟價值的實用魚,但因為屬於溫水性魚類,臺灣又位處亞熱帶地區,先天自然條件不適合生長,因此多從中國大陸、格陵蘭、加拿大等國家進口。水試所4年前從韓國進口牙鮃魚苗開始培育,透過水溫的控制,如今已能利用溫差刺激牙鮃產卵和受精,水溫控制在22至25度C左右,魚苗一年內就可以長成成魚。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牙鮃養殖成本和石斑魚差不多,未來養殖技術轉給民間業者後,預估每公斤可降至800元;另外,為了研發牙鮃的人工養殖技術,水試所每年投入50萬,就是希望不久的將來「民眾都點的起比目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