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定會取代漢獻帝的,但一定不會是血腥殺戮的場面。漢獻帝絕不是個庸才,只不過漢室江山傳承他手中時,已經是禮樂崩潰,朝綱敗壞。他的命運和運氣實在太差了,先是有飛揚跋扈,殘忍暴虐,殺人如麻的屠夫董卓專權,後是有文韜武略,有安邦治世之才的曹操把持朝政,內無依靠,外無援助的獻帝縱有凌雲之志也是無法施展的,只能做個任人擺布的傀儡。如果劉備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憑著他為人謙和仁德的超級人格魅力,禮賢下士,寬以待人會籠絡人心的超級本領,以及他知人善用會團結人的特長,他會使天下人心盡歸於他,一切軍政大計均出自皇叔,而獻帝依然只是一個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坐冷板凳的傀儡。而劉備又是一個志向遠大想恢復昔日漢室榮耀與輝煌的亂世梟雄,這時會有善於揣摩劉備心思的下屬跳出來提議造勢,形成一個劉備取代獻帝登基稱帝的有利氛圍,而睿智的獻帝縱有千萬個不情願理由,在大勢所趨現實面前,為了自己身家性命,也決不會再裝傻充楞的硬撐下去的,畢竟漢室江山沒有落入外人之手,自己主動提出禪讓,還可以保住自己子孫的榮華富貴。可以想像的場面:獻帝幾次禪讓,劉備幾次痛哭流涕的推讓不受,以諸葛亮為首的文武百官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劉備接受禪讓,然後極不情願,被迫接受的劉備會選擇一個黃道吉日接受禪讓登基稱帝,並妥善安置獻帝,大封文武百官。這只不過是個人觀點的揣測,而歷史是沒有假如的,如果有假如,人人皆可為先知,皆可為堯舜。

雖然劉備(161一223)貴為皇室後代,可到他那裡時,由於父親劉弘早亡,少年的劉備和母親以織席販履為職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能在比他條件好許多的劉室宗族子弟中脫穎而出,並能在三分天下的大勢中取得一席之地,真的十分不容易,可以說是歷經艱辛磨難,九死一生,方成就一番大業,無愧於亂世梟雄的稱號,也算是一代人傑。

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讓劉備有機會脫穎而出,展露頭腳。公元184年,23歲的劉備因鎮壓黃巾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可惜好景不長,朝廷下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得知消息的劉備去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說有病不肯見劉備,懷恨在心年輕氣盛的劉備將督郵捆綁起來鞭打了兩百下後,與關羽,張飛棄官而逃,劉備的第一次創業就這樣失敗了。

劉備的命運轉折點是在公元207年,(此時的他已經46歲)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給劉備獻上了歷史上有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精闢分析讓劉備茅塞頓開,也讓劉備找到了總是失敗的的根源,讓在江湖上混了二十三年毫無起色的劉備開始了精彩的人生。至此也開始了劉備和諸葛亮肝膽相照,共同創業,更是留下了諸葛亮對劉備劉禪父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段歷史佳話。

公元208,劉備聯合孫權,與周瑜率領的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大勝後的劉備收復荊州四郡,又從孫權手中借的荊州江陵(南郡)此時的劉備佔據荊州五郡,在江湖上飄了二十四年的劉備終於有了棲身之地,有了屬於自已的根據地,這對於已經47歲的劉備來說,無異於天大的福音,終於有機會能大展拳腳,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了。

命運之神又一次開始垂青劉備:公元211年,劉璋聽從張松建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川襄助自已對付張魯,法正,龐統此時勸說劉備圖取益州,劉備留下諸葛亮,關羽守荊州,自己帶領數萬將士入川,與劉璋相會於涪城,這期間張松,法正,龐統都勸劉備殺劉璋,劉備以初來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輕舉妄動為由拒絕。公元212年張松事情敗露被殺,從此劉備與劉璋反目成仇,兩人之間開始了相互的攻伐。

公元214年,雒城被圍近一年被攻破,(龐統在公元213年率軍攻打雒城時為流矢所中戰死城下),劉備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共圍成都。這時劉備派建寧督李恢說降馬超,馬超來到成都,劉備命他率軍屯城,城中開始恐慌,劉備派簡雍勸降了劉璋後,劉備領益州牧,任用了蜀中許多人才。

公元215年,孫權認為劉備已經佔領益州,想要回荊州,劉備回付說等取了涼州就把荊州還給你,孫權大怒,於是派呂蒙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率兵5萬下公安,讓關羽入益陽。這一年,曹操定漢中,張魯逃往巴西,劉備聽說後一方面與孫權議和,平分荊州,一乃面派黃權去迎接張魯,此時張魯已經降曹。公元219年劉備取得漢中之戰勝利,並派劉封,孟達等佔領上庸,同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公元221年曹丕篡漢稱帝後,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公元223年(章武三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四月劉備病逝,享年63歲,謚號為昭列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如果控制漢獻帝會挾天子令諸侯嗎?就當時大的形勢看肯定會利用這種有利條件,不過,劉備與諸葛亮可能做的聰明一些,不會像曹操那樣明目張胆地強迫。至於最後是否會發展到篡權謀位,要看劉備諸葛亮集團實力以及各地割據勢力被平定的情況而定。如果三分天下有其二,軍力,人口,經濟佔據絕對優勢,劉備本人身體健康心情好是有可能篡權的,但由於劉備本身姓劉,又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估計國號不一定會改,而會讓諸葛亮及熟悉合法皇位傳承的謀士們想出更文明的換位方式,然後,堂而皇之地「合法「的把皇帝換成自己。


會。理性分析一波,如果劉備不取而代之,他手底下這些文臣武將一個個都會被獻帝給除了,因為獻帝不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只是生不逢時。獻帝從小就聰明,他哥少帝就是因為不夠淡定就被董卓給廢了,立個他當傀儡。劉備要是不取而代之,他這少不了會被滅族,弄得好滅族之後獻帝給他封個什麼王什麼的風光大葬,然後在把他的文臣武將一個個除掉,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他不取而代之都得完蛋。 但是如果取而代之就簡單多了,跟他自己封自己為漢中王一樣,假仁假義一波,但這是大勢所趨,手底下的人需要更高的爵位來封賞安撫,這也是做人和做王的手段,他的兩個兄弟會極力勸進的,還有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要麼劉備會跟曹操一樣,把這個機會留給他兒子劉禪,把真心忠於漢室的老臣熬走一波,然後劉禪在把獻帝給幹掉,在做個樣子三辭之後進位神器。然後皆大歡喜,功臣之後封賞安撫,天下繼續姓劉,然後史官史書一改,說是獻帝自己給的帝位。

總結一下就是劉備不取而代之就是所有跟著他的人都得玩完,取而代之就是皆大歡喜,苦了獻帝一家,反正天下還是姓劉,比姓曹或者司馬強多了。


會是肯定的了,權力面前人人平等,誰不想當皇帝啊。是個人都有野心,劉備也好,曹操也罷。費盡心思,不就為了那點權力嗎,無外乎外界條件不允許罷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劉備和曹家一樣不會殺了漢獻帝,從劉璋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來,畢竟劉璋活的比劉備時間還長。孫權就有點靠不住了,從他手下陸遜等人可以看出,孫權不會讓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存在的


一般會,三國演義裡面雖然說劉備不會,但就當時形勢來看,他必須稱帝,才能更有前途,當然,他也許不好明目張胆這麼干,也許會找個什麼理由讓天子消失了,這樣他稱帝就名正言順了。


若是劉備挾天子令諸侯,最終肯定會取而代之。首先史上劉備被稱為梟雄,和演義中形象相差很大,其次劉備投奔過劉表劉璋,劉表死後劉琦死,劉璋乾脆就明搶,若是劉備挾了天子,估計還不如曹操對漢獻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