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清楚地史上冰期的次数和对生物演化的具体影响,仅仅就第四纪冰期和对中国昆虫的影响稍作过了解。

一般认为,我国地跨古北、东洋两界。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形成天然阻隔,两界界线较明晰,东部地势低平而使南北成分得以混杂,界线模糊。

第四纪冰期,受北半球恶劣气候之影响,北方成分长驱南下,南方成分往更南退缩,造成现今中国昆虫古北成分向南渗入较深而东洋成分向北渗入较弱的大体格局,如赤条蝽Graphosoma rubrolineatum 在俄罗斯、蒙古等典型古北界分布,往南可至云南、两广。

间冰期,物种回迁。东部地区需要长距离回迁,也有的物种不回撤,由于在以前的栖息地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便形成了我国特有种的一部分或演化素材。西部地区,如横断山区由于高山深谷存在则不必长距离回撤,而是去占领高山高原,也形成一些高山、高原种,如高山叶甲属 Oromaela。还有的种未完全回撤,甚至向东南亚等地进一步南下,形成古北—东洋广布种,如蓝蝽 Zicrona caerulea,不仅广布于古北界,向南还可至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因此在这个时期,冰期—间冰期的物种南来北往,对东洋界格局、中国特有种、高山高原种和古北—东洋广布种的形成具有的影响。


冰期的判断一般是根据冰碛岩,冰川作用地貌遗迹以及古生物面貌来判断的。由于地球历史显生宙之前距现在时间久远,古生物化石稀少,且由于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无法根据上述标志判断。

从现在掌握的资料,从全球范围笼统来说,地球历史有证据表明经历过三次大的冰期,即6~7亿年前的震旦纪大冰期(雪球地球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晚期的石炭—二叠大冰期,以及从新生代第四纪至今的第四纪冰期。

每个大冰期又不是连续的,可以将其分为冰期和间冰期,比如距我们最近的第四纪大冰期迄今为止可以分为5个小冰期。 从气候变化对生物演化的影响来说,气候因素的改变会影响生物面貌,使其发生改变,从而促进生物演化。例如震旦纪冰期之后便有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大冰期与晚二叠生物大灭绝有一定的影响,为中生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做了铺垫。而第四纪冰期的开始恰好是人类从猿类快速进化的时期。

泻药。

这个我不懂。。。坐等好答案


我们地球的冰河算不得什么。很多和地球一样的行星上的人类灭绝于冰河。我们这个地球还会有冰河时期,那时对人类是一次考验。希望那时的人类有能力和办法与冰河共存。
地球自转时由于引力大于离心力,所以地球向地心坍缩,增加温度,形成很多岩浆,这时地球温度高!当岩浆温度升高到一定成度形成大量火山喷发出来!由于热量失放,大量火山灰和烟挡住太阳,植物燃烧产生烟!这时进入冰河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