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

美国政坛有一句名言:“笨蛋,重要的是经济!”此话用于形容经济发展对一名政客尤其是总统的重要性,如果任期内经济不好,民意支持率就会走低,总统宝座就很难保住。

这是一条不成文的“政坛定理”,在美国历史上也有诸多案例可以佐证。

不过,美国观察家发现这个“定理”的“逆定理”——即“经济搞得好,民意支持率就高”,对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好像失效了。

特朗普2017年1月正式就职总统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相对高速的增长,失业率则创下历史新低,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幅也达到一个新高,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任期结束至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美国民众对国内经济的评价也非常积极,认为确实发展得不错。不过,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却几乎没有任何提升,在2017年12月跌到37%的波谷之后,一直在40%-44%之间波动。

美国政治分析师说,2020大选在即,在大选前一年,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要低于前面两任,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布什在同期的民意支持率水平。

特朗普的情况,跟美国政坛历史上多任总统均有较大差别。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让美国时任总统胡佛的民意支持率从1928年的58%下降至1932年的40%;随后,经济增长,让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民意支持率从1932年的57%增加至1936年的61%,并成功实现连任。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1983年1月的支持率只有41%,随后因经济增长迅猛,1984年10月的支持率飙升至58%,一个月后他横扫50个州中的49个、成功连任。

为什么特朗普任期内,“定理”失灵了?

美国政治分析师、历史学家迈克尔·巴罗尼(Michael Barone)3月21日撰文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解读视角:当前一代美国选民,跟前几代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比如说,20世纪40年代的选民,会对30年代的大萧条记忆犹新,他们愿意跨越党派界限去给那些能带来经济繁荣的总统候选人投票。哪怕选民是共和党人、喜欢共和党候选人,他们也可能因为“民主党候选人把经济搞得好”而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

在这种大背景下,1956年、1964年、1972年和1984年的美国大选,胜出者获得的选票在57%-61%之间。但从1988年的美国大选开始,越来越多选民已经对“经济萧条”和“战争”没有什么感觉,从那时起,那些美国大选的胜出者所获支持率无一超过53%。

现在的美国人对经济萧条和战争的感觉都不明显

换句话说,美国这一代选民并不是特别在意经济,更在意其他层面。特朗普任期内虽然经济飙升,但他面临的“通俄门”质疑、两党之争、修建美墨边境墙财政预算纠纷、政府关门危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都是很多选民特别关注的事情。

那些民主党的传统支持者,几乎不可能翻转立场去支持特朗普,相反,特朗普和共和党的铁杆支持者,也几乎不会抛弃特朗普。

从这个角度来说,2020年美国大选的对决,更像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传统票仓的较量。

特朗普目前的民意支持率在40%左右,尽管经济飙升没有帮他提升支持率,但如果他在接下来的20个月左右时间里,不发生重大失误或遭遇“通俄门”相关铁证指控,民主党候选人要想把他拉下马,恐怕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文/张健 审/郭东)

【本文系独家专供腾讯企鹅号内容,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