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政壇有一句名言:“笨蛋,重要的是經濟!”此話用於形容經濟發展對一名政客尤其是總統的重要性,如果任期內經濟不好,民意支持率就會走低,總統寶座就很難保住。

這是一條不成文的“政壇定理”,在美國歷史上也有諸多案例可以佐證。

不過,美國觀察家發現這個“定理”的“逆定理”——即“經濟搞得好,民意支持率就高”,對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好像失效了。

特朗普2017年1月正式就職總統以來,美國經濟保持了相對高速的增長,失業率則創下歷史新低,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幅也達到一個新高,是美國前總統里根任期結束至今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另外,美國民衆對國內經濟的評價也非常積極,認爲確實發展得不錯。不過,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卻幾乎沒有任何提升,在2017年12月跌到37%的波谷之後,一直在40%-44%之間波動。

美國政治分析師說,2020大選在即,在大選前一年,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要低於前面兩任,即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布什在同期的民意支持率水平。

特朗普的情況,跟美國政壇歷史上多任總統均有較大差別。

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讓美國時任總統胡佛的民意支持率從1928年的58%下降至1932年的40%;隨後,經濟增長,讓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民意支持率從1932年的57%增加至1936年的61%,併成功實現連任。

里根就任美國總統時,1983年1月的支持率只有41%,隨後因經濟增長迅猛,1984年10月的支持率飆升至58%,一個月後他橫掃50個州中的49個、成功連任。

爲什麼特朗普任期內,“定理”失靈了?

美國政治分析師、歷史學家邁克爾·巴羅尼(Michael Barone)3月21日撰文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解讀視角:當前一代美國選民,跟前幾代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

比如說,20世紀40年代的選民,會對30年代的大蕭條記憶猶新,他們願意跨越黨派界限去給那些能帶來經濟繁榮的總統候選人投票。哪怕選民是共和黨人、喜歡共和黨候選人,他們也可能因爲“民主黨候選人把經濟搞得好”而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

在這種大背景下,1956年、1964年、1972年和1984年的美國大選,勝出者獲得的選票在57%-61%之間。但從1988年的美國大選開始,越來越多選民已經對“經濟蕭條”和“戰爭”沒有什麼感覺,從那時起,那些美國大選的勝出者所獲支持率無一超過53%。

現在的美國人對經濟蕭條和戰爭的感覺都不明顯

換句話說,美國這一代選民並不是特別在意經濟,更在意其他層面。特朗普任期內雖然經濟飆升,但他面臨的“通俄門”質疑、兩黨之爭、修建美墨邊境牆財政預算糾紛、政府關門危機、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等,都是很多選民特別關注的事情。

那些民主黨的傳統支持者,幾乎不可能翻轉立場去支持特朗普,相反,特朗普和共和黨的鐵桿支持者,也幾乎不會拋棄特朗普。

從這個角度來說,2020年美國大選的對決,更像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傳統票倉的較量。

特朗普目前的民意支持率在40%左右,儘管經濟飆升沒有幫他提升支持率,但如果他在接下來的20個月左右時間裏,不發生重大失誤或遭遇“通俄門”相關鐵證指控,民主黨候選人要想把他拉下馬,恐怕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文/張健 審/郭東)

【本文系獨家專供騰訊企鵝號內容,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