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贝纳德的堕落 HARVEST
作者:泰丝.格里森 (Tess Gerritsen)
译:陈宗琛
博客来连结: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1529

11069817_10204272166377605_4885830396441168531_n  

泰丝.格里森在我书架上的作品有好几本。
一开始只买一本,后来买了第二本,再去二手书找了其他本,于是在新作品预购时也预购了。

这本出版的日期跟莫拉的双生相近,写作方式也类似,都是用两条看似不相干的故事各自描述。

而且都有故事越到后面,越让人忍不释卷的风格。

悬疑小说有许多种,有一开始就知道凶手的(案件已发生),有跟著剧情发展让读者跟著主角经历事件的。

泰丝.格里森的作品大都属于后者,对我来说这种常看小说电影看到一半的就可以猜到结局的人来说,她的作品常常让我有许多惊喜。

你或许猜得到结局,可是在还没完全落幕前,每个人都还具有嫌疑,结局也可能会来个大转折。

于是在边猜测的同时却又忍不住想赶快知道事件的发展,好几天手上就只有这本书。

我在看书时常会跟同类型的书来比较,然后叹息著不同作者、地域文学的优缺点。

作者的医学背景,让他的小说总跟医学伦理有关系,不管是器官交易还是人口贩卖(或结合),在读者沉迷于作者安排的故事中,半掩眼看著描述人体肢解的文字时,都能接收到作者想传达的事实。

这世界黑暗的现实一面。

泰丝.格里森书中的主角都不是什么语言天才、密码学专家,也不是推理小说里常出现智勇双全的警探。

以这本书来说,只是个努力想成为驻院医师还背负学贷的外科医师。

也因为如此,主角不会飞天遁地,有著一般人的烦恼,不会各种武术,没什么特殊背景,读者也更容易因为主角的遭遇而紧张。

比起英雄式的电影小说,这样的设定更让人亲近一些。

全书看完其实都没有提到贝纳德,为什么书名会取名为贝纳达的堕落在书后的编辑后记中有提到,原来贝纳德医师是全世界第一位完全心藏移植手术的医生,本书说的就是相关器官的黑市交易,书名取得其实还蛮贴切,但原文书名却是「Harvest」(收获?),其实我不太懂原文书名的意思,倒是让我想到倪匡小说中存在的复制人医院,培养复制人的就是为了在重要人士需要器官时提供器官,一种收成。

或者这是书名的原意也不一定。

不仅是器官贩卖的黑暗面,本书在描述人性关系的部分中也令人常停下来思考:在面对器官移植对象的抉择时,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在面对背叛时,你会选择同流合污,选择心中的正义,还是相信每天同枕的爱人......

最后的最后,这些你所坚持所信仰的,都将慢慢呈现真面目,而事实是那么不堪时,你是否还有信心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比起近几年看的许多作家来说,泰丝.格里森的书的确是较合我胃口的。

但别忘了这是翻译文学,所以或许也该说是翻译得好。

尤其是作者常有医学上解剖人体的剧情,这时如何选择用词来让读者有足够的文字来想像画面,更考验译者的能力。

格里森的书似乎都是同一位译者译的。

有时精确的翻译文字,不见得可以正确传达情感。

「罗巴顿绕过解剖台,走到尸体脑袋的那一边,然后拿起手术刀,从一只耳朵后面切下去,沿著整个后脑勺一直割到另外一只耳朵后面,把头皮割开,然后啪的一声猛然把头皮往前掀开,覆盖在尸体脸上。」

其实有时或许传达得太丰富了也不一定。

泰丝.格里森--贝纳德的堕落

2015第一本看完的书,不容错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