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斜對面的小文正愁眉哭臉的訴說自己的苦惱,她最近拿了業績第一的成績,大老闆因此對她格外賞識,還特地安排她出去公費旅遊度假。回來上班後,她感覺身邊的同事和自己的頂頭上司都對自己變了態度。「她們都嫉妒我!你知道么?我為了避免她們嫉妒,我出去玩連朋友圈都不敢發...我現在真的覺得沒辦法在那裡呆下去了...」她因此請了病假沒有去上班,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她來到了諮詢室。

「你怎麼感覺到她們嫉妒的?」我詢問道。她接著列舉了幾個相處的細節,基本上就是打招呼的時候沒有笑、工作忙沒有顧得上跟她閑聊以及上司嚴肅地給他派任務等等,這些在我看來並不能構成嫉妒的結論。

但是她卻覺得在那裡呆不下去了,因為每個人都嫉妒得發瘋,她認為他們一定背地裡各種嚼她的舌根,恨她恨得牙痒痒。她在說這些的時候,眼神里充滿了恐懼,彷彿真的有什麼危險正在來的路上。

後來的一次諮詢,她穿了一件讓人眼前一亮的衣服,我因此多看了一眼。整場諮詢中她都顯得坐立不安,當我們嘗試去討論這份不安時,她吞吞吐吐地告訴我自己特別後悔穿這件衣服來,她感到這可能讓我嫉妒了。

在那一次諮詢中,我們討論到她總是感到和害怕別人嫉妒的來源,討論到她曾經在父親誇讚她漂亮時被母親言語挖苦甚至做蕩婦侮辱的故事,討論到她考了第一名被父親獎勵時,被妹妹撕掉她考卷的故事...

我們在討論中開始漸漸清晰,原來在她的潛意識裡,公司里的大老闆變成了賞識的爸爸,而上司和我則是那個嫉妒的媽媽,其他同事就是嫉妒的妹妹。因此,這份對嫉妒的恐懼顯得如此真實。

小文在理解這些之後,回到工作單位,發現身邊的同事包括上司並沒有對她有她以為的嫉妒,反而要好的幾個同事還挺關心的。

我常常在來訪者身上學到東西,比如小文後來在諮詢中就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漸漸明白了,其實我常常在心裡給別人加戲。我總以為別人是什麼樣的,其實可能根本不是那樣的。」

「給別人加戲」這句話把乾枯的心理學術語「投射」詮釋得多生動形象啊!在她的潛意識裡,可不是就把我們其他人的戲份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給別人加戲」這件事卻是我們很多人常常在干卻不自知的事情,而「給別人加戲」這件事也不光只是發生在一個人的潛意識裡,有時候還會「假戲真做」。

小玲就是如此,她是在跟男友分手後來到的諮詢室,她哭訴著男人果然沒有一個是真心愛她的。當我們討論到她跟男友的相處中,我會發現她常常干半夜讓男友送蛋糕、白天要求男友不管工作多忙必須時刻回她消息之類的事情以及經常對著男友各種發脾氣、冷臉甚至挖苦諷刺等等。最後男友跟她提出太累了受不了而分手。

我們在諮詢中漸漸地發現,小玲在戀愛里的表現都是因為她內心並不相信男友是真心愛她的,所以她無所不用其極想驗證男友的真心。而這種虐待式的驗證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受不了的,也沒有哪個正常男性願意停留在這樣的關係里。於是,男友最終果然提出分手,她得到她內心的答案:他果然不是真心愛我的。

整個過程中,她的潛意識首先寫下了:「沒有人真的愛我」這樣一個腳本,接著給他的男友加上了「無情負心漢」的戲,潛意識一番操作後,男友也無意識中接下來整個戲份,配合她的潛意識來了一場完美的演出。

這樣的例子,在人際關係中屢見不鮮,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術語,把這種現象叫做投射性認同。

像前面兩個例子一樣,潛意識裡的腳本常常是在早年的成長經歷中寫下的。這也是精神分析很愛強調早年的原因。當然,有時,潛意識裡的腳本不止來源於自己的成長經歷,還會來源於代際傳遞。

曉峰,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曉峰在談戀愛的時候總帶著一種莫名的恐懼:「女友會不會出軌?」這種恐懼的幻想非常的困擾他,而學過心理學的他也能夠意識到他的這種恐懼只是自己內心的東西,不是真實的。但即便如此,這份恐懼依然很深地困擾著他,他很想找到恐懼的來處,因此他跟諮詢師開始了一場探索之旅。

在跟他潛意識的工作和探索中,諮詢師嘗試從各種角度尋找蛛絲馬跡:成長經歷啦、父母關係啦、俄期衝突啦等等,但始終找不到問題的關鍵,就像面對病痛一直找不到病灶一樣。正當諮詢師都有點懷疑人生、懷疑是否來訪潛抑了某些內容的時候,曉峰偶然得知了自己外公跟外婆以及自己爺爺和奶奶的一些桃色秘聞以及家族秘密之後,諮詢瞬間跟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

原來曉峰的外公和爺爺都有遭遇妻子出軌的經歷,並且這段往事被兩人當做秘密壓了下來,雖然事件本身被大家當做秘密壓了下來,但是事件對外公和爺爺的影響以及當時還年幼的父母的影響卻被埋進了他們的潛意識裡,不論是基因的傳遞(有研究發現重大的人生經歷比如嚴重創傷會改變人的一部分大腦結構和基因)還是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這部分潛意識就如同基因一樣傳遞到了曉峰的潛意識裡。

在諮詢室里待得越久越會發現,對有些人來說,他們可能用了大半輩子甚至一輩子都在折騰於一個不被自己覺察的核心潛意識劇情。在劇情里的ta身不由己地拉著所有人陪ta演出同一個劇情。

ta在劇情中有時甚至被折騰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ta會以為這都是別人帶來的,自己很慘很無辜甚至覺得老天爺不公,對人生很絕望。但ta不知道的是這一切虐心劇情的導演其實是自己。

這個劇情有時總結下來可能就是簡單的一句話,但這句話卻凝聚了太多濃烈的焦慮、恐懼、憤怒...而這劇情背後的編劇可能會是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各種祖宗等一群人的潛意識。

寫到這裡,我會想起那些在諮詢室里努力探索的人兒,他們努力地藉助覺察的力量,逐漸讓那些糊在自己身上沉重的劇情逐漸脫落,讓自己舒展地活出真實的生命本色。此時,我真心地想要為他們鼓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