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爲CT檢查的普及以及羣衆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在臨牀工作中,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前來諮詢關於肝臟血管瘤的情況。當他們看見自己的CT報告提示有血管瘤時,往往會十分焦慮,畢竟現在社會,凡是牽扯上“瘤”字,大夥就分外留意,十分警惕。

所以現在我們就來好好談一下肝臟血管瘤的相關情況。

首先,肝臟血管瘤是什麼。

肝臟血管瘤即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普通人羣肝血管瘤的發病率爲0.4%~20%,屍 檢發現率爲 0.4%~7.3%。肝血管瘤多數生長緩慢無惡變傾向,自發破裂者少見。一般分爲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及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的爲海綿狀血管瘤。一般不存在明顯不適現象,臨牀症狀主要表現爲腹部包塊 、胃腸道不適及壓迫症狀等,嚴重者將出現血管瘤破裂出血現象,臨牀中對於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主要認爲與先天性發育異常、激素刺激學說等相關。

其次,肝臟血管瘤如何檢測?

肝臟血管瘤的診斷方法有B超、CT以及MRI等,其中CT和MRI對肝血管瘤檢出率高,均能良好顯示肝臟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徵,其中MRI對不典型表現的肝臟血管瘤顯示更佳。典型的肝臟血管瘤在CT上常有以下特徵:①瘤體邊界清晰且密度均勻,外觀呈現圓形或類圓形。②增強掃描中,動脈期及門脈期瘤體邊緣可出現呈“向心性強化”,在三期掃描過程中表現 爲“快進慢出”。③增強三期病竈呈等密度影,病竈中心低密度不強化區域一直存在。典型肝血管瘤在 MRI平掃中呈圓形或分葉型,與毗鄰正常組織邊界清晰,由於肝血管瘤內存在特殊的組織,在MRI 增強掃描中,肝血管瘤的圖像特徵主要表現在信號改變,其中出現“燈泡徵”樣高信號較常見。

最後,敲重點了,是不是肝臟血管瘤都需要治療?

《肝血管瘤射頻消融治療 (國內)專家共識》中指出:肝血管瘤多數生長緩慢,無惡變傾向,自發破裂者少見。如果瘤體較小,無明顯臨牀症狀 ,可隨訪觀察 ;如果血管瘤體積較大 (最大直徑≥5cm), 生長趨勢明顯或(和)產生明顯臨牀症狀時,常需要積極治療。

關於治療手段常有以下幾種,即傳統手術治療,包括瘤體剝除術、肝葉(段)或部分肝臟切除術和瘤體縫扎術。由於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目前已棄用。另一種爲肝動脈栓塞術(TAE),但現由於如果過度栓塞瘤體,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 肝內膽管損傷或異位栓塞等嚴重併發症,故目前僅作爲輔助治療手段或備選治療方案。近年來 ,射頻消融 (RFA)越來越廣泛地用於肝血管瘤的臨牀治療,其顯示了療效確切、微創、安全等優點以及良好的應用前景。

綜上,只有當出現巨大肝血管瘤(最大直徑≥5cm),生長迅速或有明顯症狀時,才需要進行相關治療,所以若得了肝臟血管瘤大可不必驚慌。

參考文獻

[1]. 李雪松與夏鋒, 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療. 肝膽外科雜誌, 2018. 26(3): 第161-163頁.

[2]. 吳珍寶與黃志勇, 肝血管瘤外科治療的指徵與方法. 臨牀外科雜誌, 2014(8): 第616-618頁.

供稿 /張帆

審覈 /蔣龍鳳 翁亞麗

排版 /黃雨欣

或是

感染科4月份專家門診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