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走紅「老藝術家」用針管噴墨作畫是行為藝術還是嘩眾取寵?

1 人贊了文章

用針管噴墨作畫抖音上面一位白鬍子的藝術家最近火了,他用針管噴墨作畫,現場一群人紛紛叫好,這算是藝術嗎?

鍍鋅石籠網和雷諾護墊的用途,,,

這種神經兮兮的玩意兒,一般都被是各種「書法大師」、xx書法協會會長」,看起來還頗具武俠范,有種傳統藝術的意思。在西方,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都叫行為藝術、行動繪畫,現場的氛圍和燈光都是精心準備的,比如下面這種:

而有一群人不少還是專業學者,因為沒有學到精髓,沒有自己的風格,就東施效顰,拿著皮毛在賣弄。那這位老藝術家屬於這一類嗎?

邵岩,中國國家畫員研究員,中國現代書法代表,其作品參加中外重大展覽會80餘次,出版物十幾本,作品被美國《時代周刊》、華爾街日報等中國國際知名機構收藏。如果說這樣的人是一個欺世盜名之輩的話,那恐怕就有抬杠的意思了。邵岩用注射器創作的作品,後期經過水浸達到「水墨交融」之後,成品是這樣的:

是不是覺得其實也可以接受?根據作品的創作過程和呈現出來的效果來看,畫作充滿了隨機性,外行人看來就是瞎塗瞎描,完事給作品起個名字就完事了。但是在內行人看來,用注射器作畫其實是很有創意的。寫字作畫的工具自古以來就很多,有用筆的,有用刀、用掃帚的,所以用什麼工具來寫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只要作品有 一定的美感和意義就可以達到我們創作的目的。

真讓讓大眾厭惡和諷刺的其實是旁邊那些叫好的人,幾個禮儀小姐,一個大鬍子的藝術家,幾個注射器,旁邊一群莫名其妙叫好的觀眾,是這種創作方式引起的社會的嘲笑。

邵岩的創作過程中有什麼可叫好的?他的半成品又有什麼值得欣賞的呢?這樣的行為不應該是叫好,應該叫做起鬨才對。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是願意聽到掌聲的,在自己表演的最賣力出點亮點等到時候,觀眾的叫好是對他們的認可,而不懂裝懂的起鬨就不是對待藝術該有的態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