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常听到长辈说:「吃药就是吃毒」,但我们多半不以为意,虽然知道药物或多或少都伴随著副作用,不过生病如果不吃药那还要吃什么呢?若是您一直以来都抱持这种想法,现在可能需要稍微改变一下观念了,因为药物所带来的毒性,或许远远超过您的想像。

 

日前台南便有一名62岁病患,疑因感染病毒就医,但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后,却反而持续高烧,同时在手脚增生许多水泡,还伴有咳嗽和黄痰症状。经住院会诊后,才发现罹患的竟然是罕见疾病-「史帝文生-强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简称 SJS)」

 

SJS其实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皮肤病,死亡率约为百分之1015。在美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口中约37件病例,台湾则是约68件左右。医师表示,引发SJS药物,主要以抗癫痫药物、降尿酸药、抗生素为主,常见如磺胺剂及非类固醇抗发炎止痛药为最大宗。国内药害救济则以抗癫痫药物及降尿酸药最多。

 

    SJS的患者在初期的1~3天内会出现发烧、喉咙痛、眼睛刺痛等现象,皮肤表面浮现红色斑块且中央呈灰色,病人通常在服药后数天内发生前述症状此病会让表皮层细胞陆续死亡,以致于真皮层和表皮层被迫分离,最后可能命。SJS的可怕之处在于,整个发病过程并不会出现皮肤痒的症状,患者往往都是在几周后,皮肤开始溃烂、出现血尿血便时才惊觉就医,但等到这时,即便就医幸运治愈了,也常留下严重的眼睛、肺部后遗症,甚至有1成患者会产生永久失明。

 

    并且SJS并无专门的特效药可以治疗确诊后必须停止再使用造成不良反应药物并佐以支持性疗法,如补充水分、营养、减轻疼痛和避免伤口再遭到二度感染等等。若表皮或黏膜缺损面积太大,必要时给予类固醇来抑制过敏反应以及使用抗生素预防后续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SJS发病初的症状就如同一般的感冒,因此常难以诊断。医师提醒,倘若在服用药物后出现喉咙痛、发烧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千万别拖到皮肤溃烂后才就诊。同时医师还强调,倘若服药一个多月后都没有出现任何反应,就代表没有得到SJS,请民众无需过度恐慌

健康护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