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值得推荐,可以说是世界级的炸片,适合去电影院狂欢。
好了,回归正题,今天来更新一下秦汉文学部分。
首先跟以往一样,我们来概括一下

如图所示,秦汉文学部分有4章的内容,除去绪论部分。绪论只是概述秦汉文学的概况。秦代因为他的高压政治和禁锢文化的措施(怎么说是高压政治呢?首先非常残酷的刑罚措施,第二言论并不自由【如果你像诗经中的讥刺当权者说不定你就是五马了?哈哈哈哈哈】可谓非常可怕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也就不会有焚书坑儒的事件了,另外可能当时被坑的估计不止儒生【我觉得】),所以,秦代留给我们的能提的只有一个人【李斯】同学,还有在秦统一之前完成的《吕氏春秋》一书,仅此而已。所以西汉初年吸取了秦的教训,采取了轻刑减赋,休养生息,并取消言禁,同时鼓励士人多提提意见,总结追思秦亡的教训啥的。所以当时政论散文非常兴盛。不过,汉初的最重要成就在汉赋。贾谊和枚乘是这时候的代表。

一秦汉政论散文及抒情、叙事文。

a秦代的散文和李斯

b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c董仲舒、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d东汉散文的演变

二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a司马迁及其《史记》

b《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c班固和《汉书》

d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三两汉辞赋

a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势

b司马相如、扬雄与汉大赋的勃兴

c西汉中后期的其他辞赋创作

d东汉辞赋发展演变

四两汉诗歌

a五言诗的兴起和成熟

b《古诗十九首》及其他五言古诗

c两汉乐府民歌


首先我们用上图来概括一下,秦代能说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李斯,而李斯的文章中有代表性的是《谏逐客书》。一本书《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统一前。a.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撰额。b文章短小,以事实说理,不求华丽,平实畅达。c三百多则寓言(刻舟求剑)



西汉初年政论散文,贾谊晁错是代表,有纵横家遗风。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文章特点大概都有切中现实,长于分析对策。




西汉中后期的政论散文和叙事抒情文。代表是董仲舒、刘向、司马迁和他外孙杨恽(yun4),桓宽为代表。首先董仲舒带起了儒风~天人感应啥的,另外他的文章大多引经据典,阴阳灾异思想,冷静沉稳。其次刘向,他的奏议文特点也是引经据典,切实平妥。不过他的《战国策叙录》文气盛壮有纵横之风。他的《新序》和《说苑》简短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继承了左传写人笔法(那么,左传怎么写人的?可还记得?性格,注重刻画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言行,通过人物言行、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成长,不同侧面描写,写出人物性格发展。),不过他没有穿插在历史叙述中,而成为了独立的故事,这个给后世的志人小说有一定影响。

再次是中后期的叙事和抒情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外孙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以及桓宽的根据盐铁会议整理的《盐铁论》这个可以去了解史实,当时财政部长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之间讨论盐铁是否国营等问题。全书是对话体,诘难辩驳,因为是辩论,所以没什么废话,简洁犀利,行文质直平实,但是它没有汉初政论文的丰沛气势。


东汉散文的演变,首先讲一下背景,当时刘秀非常相信图谶(将来应验的预言),并借助图谶(chen4)来巩固政权,其实这个时候社会上的政治文化环境非常的浮妄,所以你也就不难想到,总有人会怀疑和批判这个事。前期的桓谭、王充就是这样的人。
a桓谭《抑谶重赏疏》(开东汉抨击虚妄先河)
b王充《论衡》中《对作》《自纪》《艺增》《超奇》《佚文》等篇中提出“疾虚妄而立实诚,反华伪而倡实用,斥模拟而贵自创,排晦涩而申通俗”。同时,王充并不反对把文章写漂亮,所以四库馆臣有说他“反复诘难,颇伤辞费”。因为他文章有时候写的非常繁冗累赘。

那么到了东汉后期的散文如何呢?
东汉末年可谓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社会腐败。曹操的爹夏侯嵩,夏侯嵩是谁?他就是东汉后期的宦官曹腾的养子。再说外戚窦宪,窦武。😬具体的百度一下吧。那么我们的士人就根据这些背景情况写出了时政要文,指出时局弊端,所以他们的文章往往有求实的鲜明倾向。比如王符、仲长统,不过也有一些写个人情事或者批评时俗的。
a王符《潜夫论》(《实贡篇》《考绩篇》)切中时弊,富于情感。
b仲长统《昌言》《乐志论》(潇洒美丽)论辩色彩,文风质朴。

其他散文
a冯衍(休妻书)《与妇弟任武达书》
b朱穆(批评儒家仁义道德,隆崇道家“崇厚”)《崇厚论》
(世人交友中的蝇营狗苟,假公济私的要绝交)《绝交论》
好的,以上就是秦汉的政论散文及抒情、叙事文部分。接下来的都是重点…两汉文学里的重中之重。

所以认真看…




史传散文部分,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班固和他的《汉书》,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虽然概述起来就只有这么几个字。除了《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只需要了解外,其他都需要记住。
司马迁他爹司马炎(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纯属提一下。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第一,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家就是写史书的,家族荣耀。第二,司马迁挺李陵后受宫刑,发愤著书。李陵是谁呢?大家可以翻下汉书。
那么《史记》是怎么样一本书?
它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十二本纪6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种体例。

它的这些当中什么最厉害呢?
人物传记。以往的史书都是以编年或者国别来记述,而史记是以人物活动为记述视觉。

那它怎么去写这些人物的呢,又怎么样去凸显人物的性格或者命运呢?
一,我觉得司马迁可以去当导演或者后期。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剪裁功夫了得,非常精湛,比如写李广的时候,他用上郡之战,来表现李广的百步穿杨,雁门之战来表现他的机智应变能力,杀霸陵尉负能使气等。还有,他非常会安排,所以这是能当导演的另一个特质。他的互见法。什么叫互见法呢?就是这个窗户看不到你,另一个窗户就见了,如果还看不见,那就下一个窗。哈哈哈哈哈…他刻画人物在这个人物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他的主要特点,其他的事件和性格特点放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写。比如《高祖本纪》中写的刘邦都是他的正面形象,比如知人善任啊,雄才大略啊等等。而在《项羽本纪》中却将刘邦的狡诈,残忍和无赖的形象刻画了出来。
其次是他刻画人物的几种经典手法(哈哈哈哈哈,快编不下去了😂)
a刻画人物重要的是什么?比如一个人走路上,你能看出他什么性格吗?一般很难看出,但是他一开口就是“咋滴”?你就大概知道这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是吧。司马迁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刻画人物的时候会【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b红花总要绿叶来配,说话我们得给他放两个人在一起,比如一个人是说话大大咧咧的跟一个非常温柔的妹纸在一起聊天是不是更能体现每个人的人物性格呢?所以司马迁非常细腻。他将【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比如项羽和刘邦。
c那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人,让这两个人吵架或者其他矛盾冲突如何?吵架是不是就能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两个人的人物性情?所以,司马迁绝对是个好孩子,而且绝对认真学习和观察。所以,他将他的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比如“鸿门宴”。这里很能看出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刘邦的狡诈。
d在矛盾中我们去看这两个人的时候,看他们的细节,看他们慌没慌,揣测他的心理活动,看他目前的状态,看他这人心理素质好不好。哈哈哈,看他是一个积极的人还是一个消极的人。所以,司马迁跟我们一样,他写他的人物的时候也会【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比如霸王别姬,李斯怕鼠等。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说了史记逃不开的就是以后的汉书了。
再说汉书之前,说下班固。班固爹是班彪,妹是班昭。作品有《白虎通德论》《汉书》《班兰台集》,和帝时,跟随窦宪去打仗,败了,下狱,然后就再也没出来混。
《汉书》第一部断代史,(高祖到王莽止)基本继承《史记》,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100篇。12本纪,10志,70传,8表。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是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但《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

两汉辞赋(辞赋简直有毒啊…)
赋,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汉赋按照表现形式和内容主要发展如下。一以抒情述志为主的,骚体赋。二,以状物摹绘为主的,汉大赋。三,抒情逐渐增加,摹绘相对减少的抒情小赋。

西汉初期的大概有贾谊和枚乘,一般这个时期的赋都还有战国遗风,贾谊有《吊屈原赋》《𫛳鸟赋》《旱云赋》等,他的骚体赋内涵上都有有抒情述志,情感浓郁的特点,这点跟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而已,与后来大赋也有一定的区别。从艺术表现看贾谊的《吊屈原赋》(借屈原写自己怀才不遇)《𫛳鸟赋》(幽愤而豁达)都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而他的《旱云赋》(忧国忧民的深切怀抱)则比较善于写景状物,文采可观。
与贾谊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个人叫枚乘(字书),他的代表作有《七发》《梁王菟园服》和《柳赋》。他的《柳赋》对柳之形态,柳与其他物象的关系,柳与人之亲合的逐一描写,相当细腻,已经有了大赋的形貌。枚乘开创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他虚拟楚太子患病,吴客探病,这篇作品有几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第二,与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一样,《七发》完全失去了自己作者自我的真情实感,第三在遣词造语方面也不同于贾谊的质朴无华,而是走向了返繁难和华丽,第四,以主客(吴客与楚太子)的问答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的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说到汉大赋,必须要提的两个人是司马相如和扬雄。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等等。而最出名,最出名的呢《天子游猎赋》也就是《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合称。它有如下的特征,一,丧失了真情实感。二,空间的极度排比。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扬雄,他有《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又称为《羽猎赋》《长杨赋》等等。他的辞赋代表作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五篇,扬雄辞赋的代表作铺排夸丽的风格,以及其体式组构基本模仿相如赋,但是在谋篇运思上有了新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比如甘泉,河东是写祭祀。哦,从京都到外郡《蜀都赋》。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三,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

西汉中后期的骚体赋,除了大赋之外,我们还有抒情,说理,咏物类的辞赋作品啊,比如说西汉中后期的骚体赋有汉武帝刘彻的《李夫人赋》,刘歆的《遂初赋》(纪行赋的开山之作),班婕妤《自悼赋》,抒情和咏物短赋有东方朔的《答客难》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王褒的《洞箫赋》等等。

东汉辞赋的变化,主要是从汉大赋慢慢过渡到抒情小赋。首先东汉的骚体赋有班彪的《北征赋》,冯衍的《显志赋》,蔡邕《述行赋》。演变要从班固的《两都赋》说起,受班固影响的张衡(是个承上启下的一个人物)《二京赋》(汉大赋绝唱),张衡的《归田赋》是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其后还有赵壹《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啊啊啊…终于到两汉诗歌部分了…
最早有资料记载的是应亨《赠四王冠诗》和班固《咏史》,之后还有张衡《同声歌》和秦嘉《赠妇诗》等等,张衡和秦嘉的作品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古诗十九首》首见于《文选》,主要写游子思妇之辞,离别情绪,人生失意和无常之感。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表现特征有1.寥寥数语却将意思表达明确而深远。所以是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风格。《庭中有奇树》
2.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简单理解就是这些需要都是相当平常自然的,没有特意的堆砌,越简单而越有表现力,因为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会更多?😂
3.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迢迢牵牛星》全篇写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却把现实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融合了进去。《西北有高楼》写楼高,写曲悲凉,写人孤独,也正是作者自身以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东汉末年其他五言诗
《文选》《玉台新咏》收录了一些无主名的五言诗,例如所谓的苏李诗(苏武,李陵诗)。
等。



汉乐府,首先乐府最开始是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演唱的歌诗也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了诗体的名称。
最早给乐府分类的蔡邕把乐府分为四类:大予乐,周颂雅乐,黄门鼓吹,短箫铙歌。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为12类(如图所示,不想码字中…)
汉乐府民歌多存于相和歌辞。
汉乐府民歌的文学价值有
和《诗经》的周民歌是一脉相承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情感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同时,在具体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又有新变。a.题材承变(如图)b.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如图)…

啊啊啊…真的不容易…还有两章…😂😂😂😂


加油^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