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拉宝娃
舒拉宝娃

  玛利亚·舒拉宝娃通过一篇《Vogue》的文章来宣布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个选择很突然、很时尚,总而言之,这就是她,是一个大女主在转身告别时会有的姿态和派头。

  从2001年转入职业,到2020年转身告别,19年来这位美艳、高冷的俄罗斯女郎留给世界太多太多不可磨灭的印记。

  毫无疑问,这是她作为球员的成功,也是她作为WTA划时代偶像的成功。从少女时期就被WTA、赛事以及赞助商认真包装的她顺应了时代潮流,从一名被开发者变成了企业家,从被启蒙者变成了启蒙者。

  在玛利亚·舒拉宝娃之后,网球开始变得不同:球员们的目标不再只是冠军和奖金,她们努力地从多个维度开发自己,既是资产又是老板,形成一个无论内在还是外在都更加完整的自我。

  美貌成为生产力

  在女子网坛,从面容到身材,从服饰到姿态,这种「美」一直都是天生的、自然的、从有比赛的那一天就存在的。

  例如苏珊·朗格伦轻盈的纱裙下裸露的小腿,加布里埃拉·萨巴迪高尼浓密的黑发和浓郁的拉丁风情,以及库尔尼科娃在球场内外所呈现出的健康和性感……

  不过,一直到舒拉宝娃出现之后,这种美才真正被重视起来,成为网球经济中一种可以和球技并重的生产力。

  一切都要从2004年说起,那时的舒拉宝娃还只是一位17岁的小女生。当她来到温布顿参赛时,除了她和她的父亲,没有人相信她会在那里创造奇迹。然而她愣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黑马」的身份一轮又一轮不断获胜,最终来到了莎莲娜·威廉斯的面前。

  面对年长自己6岁的卫冕冠军,年轻的俄罗斯女生进入状态很快,她一上来就把对手打得没脾气。现场观众和美国人一样都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首盘的比数就变成了6比1。

  接下来尽管韦舒亚奋起直追,可舒拉宝娃还是以6比4锁定胜局。全英草地球会一片欢腾,人们在错愕、惊叹、赞美当中迎来了新的冠军——一个温网历史上仅次于辛吉斯后第二年轻的女单冠军。更关键的是,她比历史上所有冠军都要美貌,身材也更好。

  和一些「花瓶」相比,舒拉宝娃拥有绝对强大的实力。

  一夜之间,金发长腿的舒拉宝娃成了人们眼中的「黄金宝贝」,赞助商也挥舞著支票蜂拥而来。除了原有的服装赞助,她一口气接下了手机、相机、手表、洗发水、香水、皮具等涵盖不同领域的大单。

  她在IMG的经理人马克斯·埃森巴德透露:「当时,我的邮箱里全都是希望她代言的邮件,手机也总是响个不停。」

  赞助商都是逐利的,他们看重的是她的商业潜力,这种潜力包括成绩,也包括美貌。尽管把后者单独拎出来有政治不正确的嫌疑,但它的确是商业社会显而易见的影响价值的因素之一。

  在库尔尼科娃因为迟迟拿不到冠军而无法获得更大的合约时,舒拉宝娃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意识到——他们将要迎来一个新的网球经济时代了。

  WTA和赛事方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无论走到哪里,俄罗斯女生都是拿来宣传的头牌:拍摄海报、举办签名会、为主办方站台,她的人气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美」名正言顺地被讨论、被变现了,它成为了生产力,也成为推动网球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和她一起,同时代以及稍晚时候的安娜·伊云诺域治、玛利亚·基里莲科、安娜·查克维塔泽、妮可尔·瓦伊迪索娃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

  跨界产生影响力

  美成为网球经济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时代推进的结果和需求,舒拉宝娃刚好站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她就在那里,以五届大满贯冠军暨全满贯得主的身份,成为女子网坛和韦舒亚廉姆斯并列的偶像级人物——她们都从不同的层面改变了这项运动,也改变了这项运动所依存的世界。

  对于舒拉宝娃本人来说,球场上的战斗精神、面对伤病的顽强不屈、越是不擅长的事情越要把它做好的执著,是她能够不断攀升的原动力。

  当她把WTA的「Strong is beautiful」的口号写在身上时,外在和内在、自我和集体都变得统一起来,她是网球世界的头号招牌,也是头号大使。

  除了网球本身,这位大使还吸引了其他领域的目光。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不断结识著体育界、娱乐界、时尚界、文化界、商业界以及政治界的人物。

  美国版《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美籍韩裔设计师郑杜里、时装设计师Vera Wang、建筑大师科兰克·盖里以及著名演员米歇尔·崔切伯格都是她的好友,他们出席她的生日晚宴,和她一起设计服装、首饰,邀请她以不同的装束登上各类杂志的封面……

  和时尚以及娱乐界的良好关系让她成为电影首映礼以及秀场上的常客。她多次现身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的Met Gala慈善晚会,2016年一袭高开叉红裙搭配优雅的回眸一笑让人印象深刻。

  本月初,奥斯卡颁奖典礼后的「名利场」晚宴上,也可以看到她身著黄色透视曳地长裙的身影——她的照片依然是一个美好的背影,但和之前不同的是她的身边多了一位护花使者亚历山大·吉尔克斯。

  不只是在摄影记者的镜头下留下静态记忆,她还客串了辛特拉·布洛克、凯特·布兰切特、安妮·海瑟薇、海伦娜·伯翰·卡特、Rihanna等人主演的电影《Ocean‘s 8》,背景就是Met Gala。

  在詹妮弗·安妮丝顿、瑞茜·威瑟斯彭主演的美剧《Morning News》里,她也以画中画的形式出现,在「早间新闻」里接受两位女主持人的采访。

  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是她「Friends list」上的人物,他曾经公开发文为其庆生——2014年2月的索契冬奥会开幕礼上,她又作为主会场的第一棒火炬手出现。

  对于舒拉宝娃来说,人生不只是那一块网球场,它充满著各种挑战和各种可能。

  就像南非前总统尼尔森·曼德拉所说的那样,「每当你爬完一座高山,你会发现有更多的山在等著你」。从球场到秀场,从一个领域到更多领域,长袖善舞的俄罗斯人不断尝试,不断把网球的外延扩大,不断地完成著个人的蜕变。

  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网球,愿意了解并且投身其中;穆古鲁扎、姬维杜娃等越来越多的选手登上杂志封面、大小屏幕,去展现这项运动的力与美,讲述自己和网球的故事。

  资源整合向心力

  从2001年到2020年,舒拉宝娃觉得自己在职业网坛待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如今,32岁的她决定放过自己,不再和承载著各种伤病的身体较劲。

  凭借著最初的执念,她把曾经遥不可及的东西变成日常,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成长,从WTA、赞助商、经纪公司、传媒机构、各界好友以及所有合作者的身上汲取营养。

  她的社交能力越来越好,对自己的商业能力也越来越有信心——「我希望人们不止注意到我的脸,我可以打球,也可以做很多不一样的尝试。」她一边说著,一边在2012年盛夏将筹备了很久的个人糖果品牌「Sugarpova」正式推向市场。

  「Sugar」是糖果,而「pova」则来自于她的姓氏「Sharapova」。这种每小袋售价5.99美元的糖果很快就风靡全球,纽约、东京、墨尔本、伦敦等地都开设了柜台,销售业绩相当抢眼。

  从那以后,出席WTA推广活动或者参加巡回赛时她时常会顺带推广一下自己的糖果,甚至在赛后新闻记者会上让记者们进行「消费体验」。

  2014年,她在巴黎苏伊士公开赛就带著「Sugarpova」出席了记者会:「我说过如果我拿了冠军就请你们吃糖,但现在我就想带点糖来和大家分享。不过,不好意思的是他们就只给了我一包。」

  不要小看这一小包糖果,这是舒拉宝娃商业帝国的基石。迈出第一步之后,她还成为了护肤品公司「Supergoop」、社交软件Charly的合伙人,投资了UFC终极格斗冠军赛,与知名建筑师丹·梅斯合作设计酒店健身房……

  为了打造「舒拉宝娃商业帝国」,2016年她前往哈佛商学院进修商务课程,学习如何组建和管理团队。此外,她还前往NBA总部实习,在3天的时间内参加了多场运营会议。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球员意识到除了打球他们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贺拿普拥有多家渡假酒店,同时还资助了一支罗马尼亚女子冰球队;莫菲斯是某数字货币交易社交投资平台的全球大使,他自己会在数字货币上做长线投资。

  终于,在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网球,并且从网球中获得了她想要的一切之后,32岁的舒拉宝娃要像曼德拉所说的那样,去爬另外一座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