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暖暖出去玩,看她跑在阳光下,柳树和草地都有点变绿的迹象,觉得春天真是来了。

  一到春天,“长身高”这个话题免不了又在家长们心里疯长起来。家长们的焦虑已经从“这个月怎么没长高”、“他恐怕是班上最矮的”,朝着“是不是该去检查一下”、“长得这么慢是不是矮小症啊”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些妈妈急得要去医院打生长激素。

  关于长高这件事,我联络了一下好朋友,北京三甲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聊了聊。

  和我的最初判断一样,Dr.L说,现在带着孩子来看矮小症的家长确实越来越多,内分泌科常是天天号满,但这其中大多数都没有必要,只是家长凭感觉认为自家孩子不够高。

  跟Dr.L聊了之后,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孩子长高这件事,到底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矮小症?孩子矮小应该怎么办?

  在说孩子长高这个问题之前,先跟大家说说什么是“矮小症”。

  在医学上,矮小症和人们常说的“矮小”并不是一回事儿。

  家长们对“矮小”的评判往往是,孩子是否比周边同龄人矮一点,瘦一些的。

  其实没那么简单。

  矮小症有一套科学的评定标准。

  首先用到的是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相信我们平台的很多妈妈都挺熟悉了。

  我之前也写过,这个曲线虽然不是判断“身高达标”的标准,但它是一个统计学曲线,可以从大数据分析上表现出孩子的生长处于什么情况。

  这张照片是今年春节在海南拍的,很多人说暖暖看起来很高,但其实也只是在生长曲线中位数上多一点点。

  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上的7条线,一般而言,可以解读为:

  身材矮小是指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以下者(-2SD)或第3百分位线以下者。

  也就是低于身高体重百分位生长曲线图最下面一条线以下时,才算是医学意义的矮小。

  依据这个标准,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评判后,再决定是否就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自行判断的时候要注意“持续性”。孩子的生长不是匀速的,有时会快一些,有时可能慢一些,也会受到生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孩子自身生长记录勾勒出来的曲线不可能完全符合生长曲线图,或许会有所波动,总体来看是一个上扬的状态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之前一直生长正常,在某一阶段身高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不长,家长们得警惕,也需要尽快就医查找原因。

  另外,还有大家比较有共识的一点,判断孩子是不是身高真的有问题,其实看父母身高甚至父母双方家族的平均身高也很重要,大家带孩子就诊不能太盲目。

  如果不是矮小症,那妈妈们就无需焦虑,保证孩子的营养和睡眠,静待花开好了。

  但是,如果真的是矮小症,我们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又多耽误了Dr.L的一点时间,具体询问了家长们最关心的矮小症如何治疗,打激素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副作用的问题。

  “针对矮小症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Dr.L说,但不是所有矮小症都可适用这种方案,因为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太多了。

  目前,可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导致身材矮小的疾病有:

  生长激素缺乏症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

  Turner综合症(即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Prader-Willi综合症(即低肌张力-低智力-性腺发育低下-肥胖综合症)

  小于胎龄儿

  特发性身材矮小症

  短肠综合症

  SHOX基因缺失

  Noonan综合症等

  这些都是Dr.L 告诉我的特别专业的医学名词,有些都是我没听过的,只能从字面理解,所以对孩子身高有担心的妈妈们,在制定治疗方案前,孩子必需经过严格专业的检查。

  除了血常规、尿常规等常规检查,矮小儿童常需要做哪些检查?

  1、骨龄

  2、甲状腺功能检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

  3、脑垂体磁共振(MRI),以排除垂体肿瘤等不适合应用生长激素的因素

  4、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5、女孩子还要查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是否为“Turner综合征”

  其他有关矮小疾病的特殊检查,还是要在就诊的时候听取医生的建议。

  划重点:一定要听医生的,一定要相信检测结果,千万不能自己判断。

  就算是得了矮小症,每个孩子的病因及个体都不同,治疗方案是非常个性化的。治疗采用的剂量、给药的方式以及治疗疗程都会视病情需要而不同,当然效果也会不同。

  一般来说,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说得简单一点,为了改善身高,打生长激素一定要听医生的,停药也要听医生的,医生会根据生长速度、骨龄、身高是否满意,以及你们家经济原因等情况考虑停药时机。

  对于大家担心的治疗副作用,Dr.L坦言,虽然生长激素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但也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关节痛、外周水肿、液体潴留、良性颅高压、糖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

  “每个生长激素治疗方案中都会有严格的随访计划和各个定期复查项目,而且停药也有详细的指征。所以想改善孩子身高,真不是一句‘打生长激素’这么简单。”

  现在家长对孩子身高的关注是极高,但有些家长会比较盲目,科学治疗的意识还是很不够。比如治疗中不乏不按医嘱来的,不该给药时给药,不该停药时停药,因此出现治疗效果不好,或因生长过快或其它疾病导致股骨头滑脱的极端个案也是有的。

  所以,关于孩子们的长高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

  Dr.L建议,家长们还是得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是第一位的,均衡营养的饮食才能给孩子提供长高的能量。除了荤素搭配,还要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

  其次是睡眠,优质的睡眠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关键。不一定必需在某个时间点前入睡,因为每个个体生物钟有差异,但必须保证睡得充足,质量好且规律就可以,偶尔晚睡没关系。我之前在文章《孩子几点睡觉能长高?不是8点也不是9点。》中,也给了大家一些建议。

  还有,合理且足量的运动有助于睡眠,也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所以鼓励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时的有氧运动。

  营养、运动、睡眠,这几个长高的关键因素,不单单是对接受治疗的孩子,对每个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都是一样。我之前在《3、4月生长黄金期,做对这5件事,帮孩子多长高5厘米!》文中详细分享过怎么吃得对、睡得饱、动得多,帮助孩子长高。

  无论妈妈们最终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助力孩子长高,我都觉得都放下自己的焦虑,或许才是首要大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心情放轻松,就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不仅是孩子的身高,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这样。

  暖妈说

  今天的文章稍稍有点长,还有很多干货的知识,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医学名词会有些晦涩和枯燥。

  我在新年初始跟大家说过,暖暖妈爱分享在2019年会有一些不一样。我会联袂各行业的专家,就一些养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促进我们育儿观念和知识的迭代。因为太多的妈妈会因为现在各种平台贩卖焦虑而变得无所适从,我希望我和专家们专业的解释,能帮大家放松心情,有针对性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走冤枉路,花冤枉钱。

  这次给我们提供专业知识的,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专家Dr.L,我希望能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矮小症以及治疗的知识,为纠结于是否采取生长激素治疗的家长一点方向,而不是大家最近看到“再不XX,孩子长高就没机会了”之类的言论就“盲目跟从”。

  回想那天跟Dr.L的交谈,有一点我印象很深。Dr.L说,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方法是国外最先研发和临床应用的,但就实际治疗来说,也只是运用在那些身高问题确实会对生活或未来造成极大影响的人身上。判断孩子是不是身高真的有问题,其实父母平均身高也很重要。反观国内,家长们对孩子身高抱有的期望越来越大,对激素治疗的期待和需要也越来越大。不客气地说,似乎已经到了有点夸张的程度。

  所以,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还是告诉大家,矮小症患儿毕竟是少数,妈妈们一定要放平心态。

  我想,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日后的成功,身高绝对不是一个最重要或者唯一的判断指标。如果问你,你希望自己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可能会回答,快乐的、自信的、勇敢的、有担当的……还有很多很多。当然, “高”也很重要,健康地高更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