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連上映的電影《阿麗塔》、《驚奇隊長》,主角都是“又好看又能打”的女性。“女神節”即將來臨,我們也將帶來一位“超級能打”而又帥氣的姑娘。(津視180期·騰訊大燕網出品 圖/文 遊思行 視頻/張國寧 剪輯/潘雪龍)

“我就是畢昊宇。”如果不是打了個招呼,我們都沒認出,剛纔經過的“帥小夥”,就是今天的採訪對象。“這名字挺男性化的吧?在我出生前就取好了。”畢昊宇來自山東淄博,儘管只有24歲,卻已“行走江湖”近20年。

這位有些靦腆的姑娘,有着1米75的身高,曾獲得山東省運會武術散打錦標賽冠軍、全國武術散打女子冠軍賽第二名等榮譽,並在2016年入選散打國家隊。當她把職業生涯的榮譽攤開時,一張桌子都放不下:幾十枚獎牌,以及數不清的獲獎證書。

也許是名字影響性格,畢昊宇說她從小就愛看香港武打片。在5歲那年,爸媽真的把她送到武術學校。那是在河南平頂山,從老家過去,要坐14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剛到那兒就後悔了,想回家。但是學費都交了,只好先學一年。”也就是在那一年,她被專業訓練隊相中,“後來徹底離不開了。”

畢昊宇回憶在體校的那十年。學校男生比較多,她跟着男孩子一起玩耍,爬牆、爬樹、摘果子。一年回一次家,想家的時候只能打長途電話,還不能聊太久;晚上躺在被窩裏,一個人哭着哭着就睡着了。也就是在那段歲月,她學會了獨立生活。“不過我比較細心,這點還是像女孩子多一些。”

17歲那年,在教練調配下,畢昊宇從武術轉型散打。前三個月,她每天沒幹別的,就是對着鏡子擺出格鬥姿勢。教練似乎把她忘了,隨後又將毫無實戰經驗的她推薦去參加市級比賽。“對方也是初學者,現在看來,當時就像在比劃王八拳一樣。”不過最後她還是用兩個回合贏下對手。“裁判舉起我的手宣佈勝利,那一刻感覺太爽了!”

散打訓練,受傷是家常便飯。畢昊宇卻不敢告訴教練,即便說了,得到的回答也是:“死不了的,你就接着練。”後來,她連走路都疼,去醫院一查,腰椎少了一塊,還有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建議不能再練了,教練不同意,說她現在是主力隊員,是要拿成績的,硬是讓她堅持下來。直到現在,她當年落下的腰傷還沒完全康復。

有沒有跟男生打過?畢昊宇回答:訓練的時候經常過招,但實戰還沒有過。“畢竟女選手跟男選手身體素質還是有差距。”因此,她跟男孩子一起訓練,比賽再對陣同級別的對手,就顯得好打多了。

雖然能打,但畢昊宇說她生活中並不是個愛惹事的人。她建議姑娘們學點自衛術,如果在街頭遇上糾纏又跑不掉,纔有能力還擊,一定要攻擊對方最脆弱的地方,“我可能會一拳呼到對方下巴殼,讓他短暫失憶一下。”她笑着說。

畢昊宇說她不介意別人稱她“女漢子”,平時拎行李,扛桶裝水,都不覺得沉。“有時候幫其他女生搬東西,她們還誇我‘男友力’!”不過由於比較像小夥子,她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苦惱,“比如上廁所的時候,經常要跟別人示意我是女的。”

多年的比賽經歷,畢昊宇還收穫了不少“迷妹”。“印象比較深的是在2017年全運會,我比賽完了之後在看臺邊休息,一位女生專門跑過來跟我合影。她說,前兩年就看過我的比賽現場,覺得很帥,印象深刻。現在又見到了,感覺特親切。”

(圖爲2016年畢昊宇的比賽畫面)

然而母親卻至今不敢看女兒的比賽現場。“有一次比賽,我姐姐專門找了視頻直播給爸媽看。媽媽卻不敢看,回家她握着我的手,邊說邊哭,說看到別人打我,就跟扎她心一樣。”

如今,畢昊宇已經是天津體育學院的大二學生。在校一年多,她所遇到的挑戰,不亞於剛開始學散打的時候。由於從小練武,她在文化課上比別的同學要吃虧。“舉個簡單的例子,記筆記。其他人都記得特別快,我還得說,等一下等一下還沒完事呢。”

畢昊宇買了個手持雲臺,用來拍攝小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她還喜歡看電影,看《摔跤吧!爸爸》,她在電影院裏,一個人哭得稀里嘩啦。她覺得,片裏女主角的經歷,就像自己小時候一樣。

“化妝?不存在的。試過室友的化妝品,不敢看,就卸了。”畢昊宇說,她根本分不清每種化妝品都有什麼功效。而打開她的衣櫃,一件裙子都沒有,幾乎全是運動服。

除了學業之外,畢昊宇還在天津一家搏擊俱樂部,一邊從事兼職教練,一邊準備接下來的比賽。她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走出國門,與國外選手進行較量。而畢昊宇也有她更長遠的打算,“當個老師?教大學生那種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