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需要哪些技术与注意哪些要点?

茶叶从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的主要经济植物。为扩大单位面积茶树效益,则很有必要掌握专业茶树栽培技术。我自己是一位有著十多年茶园管理经验的茶农,目前家里有十几亩普通茶园和五亩有机茶园,很乐意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茶树栽培分为前期规划、中期管理和后期采摘三个步骤。做好前期规划等于成功了一半

走上茶树栽培这条路之前,就要有著前期亏本仍然埋头苦干的乐观思想。因茶树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只有当茶树在幼年期到三足龄时,才可以采摘茶叶。而在此之前,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的投入都不会产生效益。

其次是茶苗的选择,我国有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四大茶区,一千多个县市植茶。各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千差万别,因此选种育苗要根据当地实际,选适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强的品种,以方便后期茶园管理和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再者是茶园的选址和规划,茶树喜阴、喜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呈酸性的砂质土壤中,且需要选择坡度小于25°的地区。在选址后不能立即种植,还需对茶园进行规划,设计出灌溉、排水设施,茶树行间距,防护带等,此外还可以平整土地,施加一次基肥提升土壤肥力。

茶园中期管理是重中之重

在茶苗栽培后,就进入对茶园的管理这一重要步骤,具体来讲有水肥管理、土壤管理、茶树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四个方面。

第一是茶园的水肥管理。水分方面,要保证土壤能为茶树生长提供适度的水量,又要防止因为水分过多造成土壤流失的现象。所以茶园既要有灌溉水源,又要有排水设施;茶园施肥应该以处理过的农家肥、绿肥或者有机肥为主,主要满足茶树生长中所需的氮、磷、钾这三元素。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在茶树行间种植豆科植物,增加土壤的固氮性能。

第二是茶园的土壤管理。土壤管理和水肥管理相互交叉,但又有所不同。首先可以对茶园进行土壤覆盖,能起到保温、抗旱、抗寒的作用,还能降低地表径流,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质疏松;其次是耕作松土,耕作松土可以与茶树施肥相结合,以深耕为主,促进茶树发育和生长,但也要防止伤害茶树根部。

第三是茶树的修建管理。茶树修剪有定型修剪、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四种类型,需要依据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进行选择修剪方式。如在幼年期应该以定型修剪为主,而衰老期则要对茶树台刈。修剪下来的茶枝亦可以当做茶园覆盖物。

第四是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前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措施在如今并不适用,一是不利于优质鲜叶的产生,降低茶叶品质;二是施用过度会产生抗药性,后期防治难度增加。所以现在需采取农业措施、生物措施为主,物理措施为辅的防治方式,充分利用茶树自身的抗病虫害性和生物圈的天敌。

鲜叶采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不少茶农往往忽视这一方面,在采摘时盲目追求产量,不合理采摘。这样茶树品质会越来越低,鲜叶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故有必要宣传科学的采摘方式。

采摘的原则是严格按照标准分批采摘。制茶需求不同,所采的鲜叶也不同,有细嫩采、适中采和成熟采三种。细嫩采适合名优茶的采摘,而适中采适合大宗茶,成熟采则较多运用于一些特殊茶类的采摘。

分批采摘主要有五个方面要注意:一是根据茶树品种的不同采摘;二是根据当地气候等地理条件的不同进行采摘;三是根据树龄和长势进行采摘;四是根据茶园管理水平采摘;五是根据对制茶原料需求进行采摘。

合理的采摘可以调剂产量和时间之间的矛盾,促进茶树新梢发芽;同时还可以增加茶树树冠密度和增强其长势,延长茶树的采摘期。故合理采摘对栽培茶树起著不可忽视的作用。

茶树栽培其实就是茶园发展,茶园是茶树生长的载体。针对茶树栽培不能单一从某一方面入手,需系统性、专业性进行操作。此外,虽然各茶区都有茶树栽培的专业知识,但切莫按图索骥,而是要根据当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栽培、合理管理、合理采摘生产出优质、高产的鲜叶。


我国是著名的产茶国之一,茶树种植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历史的沉淀中早已有了根深蒂固的茶文化。一代又一代的茶农们在茶树种植生产实践活动中也积累出了宝贵的经验。

茶树栽培需要哪些技术与注意哪些要点呢?现在就与大家简单探讨一番。

一、茶园的前期规划。

在荒山种植茶树需要根据实际的地形、坡度、坡向综合情况作综合规划,建议不开挖台面,只挖种植穴,每穴的开挖规格为40*50*60公分,茶树的株距为2*2米或1.5*1.5米,以实际地势的等高线种植。

二、茶园的开垦建设。

在茶林开垦之前先清理杂草灌木,测量和做好等高线的定标,株行距为2*2米或1.5*1.5米,按40*50*60公分的标准进行挖穴,在茶树幼苗定植前回填好土,回土后的穴要高出地面5公分左右。

三、茶树幼苗的定植。

在种植坑中心位置临时挖20*20公分的小穴,每个小穴底部撒入50克左右过磷酸钙作为底肥,每个穴定栽2株幼苗。茶苗应在阴天移栽,茶苗要定植于穴的中心,移栽深度要适宜,以栽到根茎处上1公分为宜,主根超过20公分的要剪去超过部分。定植后浇适量的定根水,并插上遮荫树叶。移栽20天左右后逐一检查茶树幼苗的成活率,发现缺苗的立即补栽并清除杂草。

四、茶树的施肥管理。

1、基肥。幼苗种植前施入的是底肥,种植后每隔1~2年施1次基肥,秋季封园后在行间挖30*40公分的沟,每亩施入牛栏粪肥、秸杆、绿肥、土杂肥等5吨左右,再施入茶树专用肥或磷、钾肥50公斤。

2、追肥。分别在3月中旬、4月下旬到5月上旬、7月中旬各施1次追肥。挖沟10公分左右施肥,以茶树专用肥或尿素、硫酸铵、碳铵等速效氮肥为主。施肥用量可根据产量和树龄作适当调整。

3、根外追肥。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可根外喷施适量的氮磷肥、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需要严格控制使刚浓度和剂量,并注意施肥天气,以提高肥效。

五、茶园的土壤管理。

1、浅耕除草。深度5~10公分,除草次数以杂草的实际生长情况来定。—般情况下全年3~4次,可以结合追肥一起进行。

2、茶园深耕。按照茶园实际情况,一般耕深15~20公分。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秋季封园后深耕进行最为合适。

3、深翻改土。幼龄茶园建园之前是按带状深垦的,要尽早深翻行间土壤,深度60公分左右。成龄茶园长年未施基肥土壤板结严重的,要采取深翻改良土壤,深度60公分左右。每亩施入10吨左右熟腐的农家肥和50公斤左右的茶树专用肥或磷钾肥。深翻改土应该尽可能选在秋茶封园后严寒到来之前完成。

六、茶树的定期修剪。

茶树的定期修剪有利于茶树的通风和采光,减少病虫害以及均衡养分。可以根据茶园不同树龄分别的定型修剪、整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更新修剪等方法,培养树冠,整饰树型,更新复壮。一年中有两个时期可以进行修剪,一般是春茶前和春茶后修剪。


总结:

茶树的栽培种植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只有从茶园规划、种植、肥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可观的种植效益。


茶树栽培首先要做好茶园规划和茶树品种选择。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寿命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济树种。所以茶园的选址非常重要,一个好茶园关系到茶叶种植的成败,产量还有品质。在具备茶树生长的气候环境下还要远离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纯净。

茶园规划包括根据地形,分出要种植的区域,道路,排水沟。用道路把种植区域分开成若干,利于茶园管理。道路是茶园的重要设施道路关系到后期茶园管理,茶旅观光。排水沟要做到雨天能蓄,涝能排,干旱可灌有条件的可以建设茶园喷淋系统。茶园周边有条件的尽可能保留植被覆盖,没有植被的可以种植一定的防护林已改善小气候。

茶树品种选择,茶树品种是决定茶叶的经济效益的基础。我们要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择优质,高产,适应能力强的茶树品种。可以选择茶籽播种,也可以选择扦插苗移栽。茶树栽种完成要做好冬季防寒,夏秋季抗旱,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土壤,光照,肥利用改善土壤,调节小气候可以进行立体复合种植。在茶园间隙套种树木。夏季遮阴,树叶落入茶园对土壤有机物质改良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茶园经济收入。


我国种植茶树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四川地区,大量的进行人工种植。总体而言,茶树栽培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有很多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1.茶树品种选择

对于茶树种植栽培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符合当地种植环境的优良品种。以前大多都是本地群体种为主,现在各地都引进了不少国家级优良品种,比如说福鼎白茶6号,龙井43号等等。优良的品种能够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丰富茶叶的品类和采摘周期,给茶农获取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2.种植环境选择

茶树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这其中包括天气、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地形地貌等等。总体而言,茶树喜欢在PH值4.5~6.0之间的偏酸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层深厚能够达到80厘米以上,比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且疏松透气,茶树的生长发育则会更加的茁壮。当然对于降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是比较适宜的地区,而年平均温度在14~20度之间最合适。在地形地貌上选择缓坡地带和平地以及部分高山茶区种植较好。

3.农业管理措施

茶树大规模的种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情况下,都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农业管理。主要的农业管理措施包括施肥管理,浇水管理,茶树的修剪管理,耕作和除草管理,茶树采摘和留养,病虫害的防治等等。这些农业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保证,因此必须进行综合运用,科学种植,这样才能够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茶树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当然这里讲的比较粗糙,没有特别明细的去说。如果大家对于茶叶种植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止茶君,在头条号文章中有很多关于茶树种植的细节化描述和分享,感谢大家的阅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