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女性来说,变美都是终身课题。

我们会通过化妆和整形,努力变得更白、更立体、眼睛更大鼻子更高更小,从而更接近我们心中「美」的标准

▲Angelababy与其他模特相比,脸部深邃程度并不逊色

美的标准也不只在脸,从筷子腿到A4腰,美和瘦几乎成为同义词:

▲这俩曾经的姐妹花,都是标准筷子腿

但,无论再努力也好,有些标准是可以靠近的,有些则不然。

比如,现在我们无比追求小头小脸,从合影中也不难看到时代审美差异:

▲关晓彤(新生代)的头和孙俪(上一代)相比真的是超小的一颗

虽然穿搭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但头身、头肩大比例很难有根本性变化:

▲头围都是61cm的雷佳音比刘昊然显得头更大

类似的,虽然现在整形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亚洲人想要拥有立体又自然的西化轮廓,依然很难。

▲无论是常见的整容立体脸,还是相对自然的福田庆三的「西洋脸」,其实也都说不上太好看。

这样说下去,很容易得到悲观的结论:我这辈子,是不会成为美人了!

可等等,我们为什么从未思考过,为什么小头小脸就是美?纤细瘦削就是美?立体轮廓就是美?

退一步说,即使以上是一种美,难道不符合以上标准,就一定不美吗?

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我们认为「一直如此」「也会一直这样下去」的审美观,其实不停地在改变。君不见前两年还在网红套餐喊不停,今天已经在大声疾呼高级脸

▲审美潮流变化之快,超乎很多人想象

流行易逝,风格永存,也许我们一直以来都找错了方向——比起削尖脑袋配合每一次审美潮流,不如回过头看看,当立体和小头还没成为主流追求时,民国的美女们又凭什么美出特色

看完这篇,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你一直不喜欢的自己的某些特点,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为优点——换句话说,穿越回民国,你可能会是大美人呢

01

轮廓真的

有那么重要么?

对于立体度的偏好,并不全然是西方审美影响的产物——古人也喜欢高直挺拔的鼻子,但对山根和大小没那么执着:

夏敬渠的《野叟曝言》里形容美人的鼻子是「琼瑶鼻」,形容男子是写「一个铁面剑眉,一鼻孤悬如玉柱

而现代审美,不用说,基本是偏欧美的,偏好高窄细长的鼻子:

▲刘亦菲的鼻子,显然比民国时期的美女高

不仅如此,基于上镜要求,现代审美偏好的圆润立体头骨,其实也是西方人的常胜场。

▲亚洲人头型(扁平横向发展)vs欧美人头型(立体、圆、无太多棱角感)

就颧骨来说,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是,欧美人的颧骨向前长,往往显得窄而内收;亚洲人的颧骨往往是向两边长,显得扁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嘉欣虽为混血,但她的颧骨倒是非常「中国特色」的:

▲侧面看还好,正面看颧骨颧弓比较扁宽外扩

回到20年代,那时的女星和女性,面部骨骼很少有符合以上两个审美标准的——立体谈不上,头骨也不能算多饱满

▲一眼扫上去,不难看到很多窄额宽颧,整体也比较扁平

随便找几位,发现他们的头骨既不明显饱满,眉眼也不深邃:

▲按今天标准,前面两位的眼皮绝对是「太肿了」

鼻子不算高不止,上颌还略微有点外凸:

▲20年代电影明星叶娟娟和胡珊

但深邃立体的轮廓,真的就那么重要吗?

奶茶妹妹的轮廓,即使以亚洲人标准也不算太立体。但是她明显美过旁边:

▲左边明显更立体,但美吗?

李嘉欣在年轻的时候,媒体曾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她的美貌,可见其惊人。但当李嘉欣后期轮廓变深后,很多人却觉得她没有以前貌美了。

▲早期的李嘉欣有些娇憨,而近期的则有人觉得太凌厉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张檬的脸上,整容前至少是个清纯小美女的她,加深轮廓之后,反而像瞬间老了十几岁

▲其实她这种长中庭,鼻子不适合长啊!

在追求立体轮廓之前,很多人忘记了先问问自己,立体轮廓的意义是什么

假如我们将人的头脸就当做是一张白纸。五官、颜色、轮廓等要素就是这白纸上的「内容」,要化成一副动人的画作,则需要各种「内容」相互成就。

▲左边是有立体感的素描,右边是工笔画

单单看没有上色前的画作,自然是素描显得更有内容,工笔画则太平直乏味。

但若我们添上「颜色」这一内容,原本平直乏味的工笔画反而变得刚刚好,像骨架上有了肉,突然有了生气:

而若本身五官和轮廓「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再叠加颜色,往往容易显得太满太冗余

▲欧美人喜欢偏裸色妆,是不是这个原因呢?

简而言之,立体的轮廓也只是「内容」的一种,并不是美的唯一标准——我们要追求的,并不一定是立体的轮廓,而是让自己的美更有「内容」。

具体说来,民国时期的美人,是如何在较扁平的框架下,让自己的美更有「内容」的呢?

首先,虽然民国美女的脸部轮廓不太立体,但是胜在圆润饱满

虽然以今天的标准可能被诟病为「太肉」,但这种轮廓无疑自带一种丰润女性化的柔和感,为五官美和神态美的进一步铺陈,留下了充分的表现空间:

▲轮廓「辅助」了五官神态的表达,而非「打扰」到五官神态表达。

简单的例子,民国风的招贴画或仿画,很少会强调面部的立体和骨骼感。

脸整体像是圆润的团子,温软可人也不过度吸引注意力,而把更多的表达空间,留给若颦若蹙的眉眼风情

▲眉眼嘴角都很有味道

那时的风格,基本是偏柔偏女人味的,哀怨或妩媚,都从眼角眉梢流露。深邃轮廓并不是必备。

▲这个眉形真的自带情绪感了

曼神的演技够厉害了,但她为今日时尚圈欣赏的颧骨,在民国妆下,略显得硬朗,笑起来就「民国」很多:

▲她强势的颧骨和下垂哀怨的眉形略不搭,笑起来好很多

对比一下阮玲玉本尊,是不是轮廓要柔和的多?让你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五官情绪的表达上?

▲轮廓更接近上文说的「肉团子脸」,注意力更多放在五官上

因此,也不难理解,曼神的《阮玲玉》中,不少打光会模糊面部骨骼,为五官留下更多的表现空间:

▲右边甚至有点像李嘉欣,曼神的五官真的是过硬的

02

五官和妆容

话说回来,提起「五官美」,你会想到什么呢?生活在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现代人,往往喜欢新鲜、视觉冲击力强的长相。

这种偏好不仅表现在五官上,也表现在妆容上——眼睛要大,甚至越来越大,鼻子要高,最好又高又小

▲浓重的妆容掩盖五官本身的气质,模式感重,浓妆易抹杀个人色彩

浓妆艳抹之下,即使硬件不达标的也能成为「美女」,但另一方面,过于固化的审美让现在的女星缺乏韵味,或者说韵味被妆容所掩盖

▲佟丽娅的现代妆,就专注于把眼睛画大,而忽略了拉长太多显苦相的问题

这种审美取向造就了一大批流水线一样的美人,只要眼睛小了就割,鼻子不够精致就缩,完全不考虑是不是合适。

这让一部分追求美的人们在做了整容手术后才后悔不已。

▲整容前后的艾比abblily

不同于现在的审美标准,民国时期更加喜欢五官精细饱满,风韵神态动人的美人。大眼睛并不是必备项。

当时分别被称为「标准美人」和「模范美人」的徐来叶秋心,都是五官不大而五官和形状线条均特别精致的长相。

▲两位美人都是传统的鹅蛋脸,秀美,古典,饱满的面颊。在现在估计要整一下鼻子。

两位的眼睛都是细长的丹凤眼,下勾的内眼角,长长的,深深的双眼皮折痕,有种妩媚的感觉。眼睛的线条向鬓角走,更添了潋滟的风采。

这种特质在胡蝶胡珊姐妹俩的长相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胡蝶胡珊是堂姐妹,妆后眉眼都是细长蜿蜒的

虽然鼻梁直挺,但以上四位的鼻子都略微有肉感——别觉得是缺憾!当时人们更喜欢这种圆润的鼻子,觉得有福气。

张爱玲还在《倾称之恋》中描写过印度公主的鼻子,说「就是太尖太薄了」。

▲这鼻子跟范冰冰的同出一辙,放今天是整容模板了

这种在现在看来有些寡淡的长相,如果按照现在的妆容来画,肯定没有那些五官大的美女好看,甚至可能会想要去整容。

但是这种长相辅以合适的妆容,就能拥有别样的美

20年代民国妆,灵感可能来自同时期的好莱坞女星Clara Bow,她是爵士时代(Jazz Age)中摩登女郎(Flapper girl)的代表。

▲非常相似的妆容风格

Clara Bow的妆容受到了哥特风的影响。有些夸张的细长浓眉蜿蜒向下,哀怨感冷感油然而生。

眼妆上,她喜欢使用颜色深的眼影,搭配低垂的眼线:

▲可能是为了适应当时拍摄条件,眼妆颜色在今人看来太浓重

同时刷上浓密的睫毛,配以低垂的、细细的,下垂至太阳穴的弯眉和略带三白的眼睛,有种古堡娃娃的阴郁感

亚洲人的双眼皮脂肪比较多,眼睛显得肿且较小,形状较为细长,因此很难照搬Clara的妆容,而是取其精华

比起画大眼睛,这个时代的眼妆更注重用眼线勾勒出优美的线条。

下弯的细眉与上挑的细眼之间,又自然产生了浓浓的情绪感,只看眉眼就有一种凄楚又妩媚的韵味。

▲图为叶秋心眼部细节

今人喜欢的一字粗眉,常被诟病太木不灵动。而当时风行的细眉则具有反向优点:正因为其细,极细微的眉眼动作也会被精确传达

▲今天很多人get不到阮玲玉的静态,但她动态可真的是楚楚可人,注意这个擡眉头的细微动作

曼神的阮玲玉,眉毛动的相对少,但眼睛依然是非常灵动的。时而柔弱哀怨,时而妩媚动人:

▲我觉得中间那个往下看的动作,特别的诱人

同时在这个时期,已经有时髦的电影明星开始带假睫毛了,虽然还不多见,但是,有些留下来的照片还是可以发现。

▲传统的服装,时髦的妆容

虽然不大看的出来,但她们其实也会使用眼影

方法是将偏暗调的眼影,大范围地均匀地晕染在眼皮和眉毛之间,大面积的晕染让眉眼之间有一种朦胧感,给人眉目如画的感觉。

▲图为徐来妆容

比起强调深邃,这时代眼影的作用更像是营造一种朦胧暧昧的氛围。今人画也有感觉:

▲图为博主@廉子雎的徐来妆容复原图,是不是非常有味道呢?

不同于现在的腮红位置是打在颧骨下方,这个时期的腮红是扫在侧脸颧弓位置,有如「斜红」一般。

陈冲在末代皇帝里的妆容,就真实的还原了这个时期的妆容风格:

妆容里显得特别娇媚的就是这些女星的唇,这个唇妆完全模仿了Clara baw最有辨识度的唇妆——丘比特弓唇

这个妆容强调唇峰线条,在两个唇峰之间有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上唇尖之间呈心形,下唇丰润饱满,轮廓清晰的唇线勾勒出一个心形的形状弧度,甜美精致。

今天的人仿起这种唇形,依然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浓风情,并不因时代久远而过时:

▲图中的模特是非常典型的传统长相,鹅蛋脸,丹凤眼,肉鼻,樱桃嘴。

最让我感慨这种妆容「点石成金」作用的,是影后胡蝶:以今天的标准,她眉眼小鼻嘴大,形状偏圆,整体感觉偏糙——

▲不礼貌的说,这么看有点大婶啊……

民国时期延长眉眼的妆容,缓和了比例。丘比特弓唇画法,更让她原本显圆不精致的上唇,显得薄了,形状也更精致妩媚:

▲同一个人,右边换了妆面后,是不是感觉差好多?

不同于本时代青睐美瞳,那个时代反倒是很爱三白眼的,可能觉得更有表现力和哀怨感:

▲甚至会通过低头,特别做出三白眼的感觉。这组是不是看着就又富态又精致?

很多人在现在看起来有些寡淡和扁平的长相,通过合适的妆容和打扮,也可以风姿绰约。

▲B站up主@西迟corry的民国仿妆,就很有感觉

就像轮廓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一样,大五官和浓重的妆容也不是美的必须条件。

很多女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美,只是相对不符合现下审美标准而已——

话说回来,哪些今人不认为是大美人的人,在民国可能很受追捧呢?第一个例子,你绝对想不到:

▲左边是芙蓉姐姐25岁证件照,右边是影后胡蝶,有没有很像?

看一下,脸型圆润有肉,鼻翼宽扁一点也无妨,唇形眉眼要精致——好像也不难理解诶!

第二个例子嘛,你肯定还是猜不到,晚晚(但要辅以特定妆容):

▲有没有很像?这么比一下,晚晚的脸还蛮小蛮V的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一点,是上图的民国美女,似乎跟晚晚一样,属于腿长腰短的类型,她的身材在当时可能反倒是「缺点」——

03

身段

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经常穿的大部分衣服都是西化的——换言之,根据西方人身材特点设计,东方人穿自然相对劣势。

张曼玉的头身比在亚洲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但身材依然是东方人的纤细型,加上瘦得惊人,很容易显得头大,各种场合多需借助垫肩调节头肩比:

▲永远离不开扩大肩部的工具

跟很多东方女性一样,曼神也腰长腿短,所以往往要利用各种腰带制造腰线,营造长腿感:

不仅是老一辈女星,审美更西化的今天,女明星们依然要面对这种问题:

娜扎和江疏影的比例在明星里已经算是拔尖那一拨了,但穿牛仔裤时,跟欧美人比,比例还是显得有点虐。

▲右边也是平底鞋哦

上面几位还好都很瘦,一般中国女性还往往带有溜肩、臀部容易囤积脂肪,小肚子也很常见。

欧美人很多上身很胖了,下身腿还笔直细长。亚洲人则反过来,上身瘦成纸片,下身的肉肉也往往很多:

▲右边的图,有没有很扎心?

有个词叫量体裁衣——人类最先创造衣服时,想法一定是让衣服适应人的身材。

谁能想到,今天的人,反而是为了穿上特定的衣服,即使是通过断骨增高这种可怕的手术,也想要修改自己的身材呢?

纤细的骨骼虽然容易显头大,但同时也自带柔弱感。

而长腰到宽胯,正是公认最富女人味的S型曲线,未必一定要下面要接个长腿才好看吧!

▲行走之间风姿楚楚,绰约动人。

品一品这曼妙,这身段:

▲摇曳生姿感啊!

就连瘦和纤细这个标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民国那会,比起纤细,更偏好饱满。

汤唯在色戒里面,虽然胳膊略有些肉,但反而显得富态,不显累赘。

▲这才符合那个时代的审美

手臂饱满白嫩,不仅仅是因为戏剧效果,过去的那些电影明星的身材就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这些胳膊在今天看起来,可能太粗太肉了,要去吸脂。

相反,身材很符合当下审美标准的韩雪,穿旗袍则有点撑不起来,多一点凄苦感:

▲她身板和腰是很美的,宝蓝也很衬肤色,但胳膊显得略微细

别说都是明星,下面这群普通的妈妈,穿上旗袍之后,马上像换了一个人:

▲那位倚在栏杆上看手机的,我已经瞬时脑补了一整部花样年华

而若以此为标准,欧美人,虽然有小头、宽肩、长腿,但穿起旗袍则往往有一种人高马大的感觉,缺乏曼妙感

▲没有纤细柔弱的感觉,更……热辣……

外国人会感慨「我太胖了胸太大了,骨架也太大了,为了穿上旗袍,我要减肥加重新投胎」吗?很少吧!也没有必要。

那么,我们今天又何必对着西化的衣服,感慨:「我身材真差啊!我为什么不能重新投胎拥有长腿宽肩?」毕竟,到底是人穿衣服还是衣服穿人

▲金星就很青睐旗袍,很轻松就勾勒出女人味和曲线感

换成别的,要么显得魁梧,要么显得拖沓

▲女人味是降低了好多——但其实比起折腾自己的身体,穿对衣服就可以立竿见影地强调优势了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是在追求美吗?我们其实是在追求一种美的类型,这种类型最典型的名词就是大长腿。

媒体通过不断的宣传强化了这个审美类型,让我们觉得这个审美类型=唯一的美丽标准——但真的未必啊!

04

美在何处?

我们追求的美丽到底是什么呢?是粘贴复制出的网红五官?还是大街上千篇一律的穿着打扮?

我个人认为美丽应该是女性对自我认识的外在表现

现代人品评的民国四大美女,如果真要论起硬件来,这四位真的是民国最美的女子么?

▲网络品评的民国四大美女:林徽因 陆小曼 阮玲玉 周璇

且不论才气,就单单说长相,在民国阮玲玉是不如胡蝶有那么多的粉丝。

▲我也觉得胡蝶好看一点

但硬件不是一切!她们更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林徽因的才名和对事业的热爱,陆小曼的手腕和传奇人生,阮玲玉的清白自持使人扼腕叹息,周旋动听的歌喉让人难以忘怀——这些不也是美的重要部分吗?

▲林徽因在西南联大

而当现在的人谈论美时,「看脸」已经成为亘古不变的回答。为了变美,我们想化妆,想整容,却很少想过从硬件以外的地方,提升自己的魅力

甚至,当我们想要改变硬件时,这标准也往往是单一的僵化的,未经觉察和自我认知的。让流行标准凌驾于自我之上的人,她们的「美」会是有力的恒久的吗

恰好符合当下审美观是一种幸运,找方法接近当下审美观是一种聪慧……但如果说有什么是智慧的话,那应该是通过理解和思考各种审美观,雕琢并展示自己独特的美——别让未经思考的审美,摧毁你独特的美呀!

图片助理:小景

写作指导、合作者:简妮

商业合作/转载申请,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