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都是改编自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的《夕烧けの歌》。不过其实这首歌所改编的华语版本却远远不止这两个版本,比如还有李翊君翻唱的国语版的《风中的承诺》;Blue Jeans翻唱的粤语版的《无聊时候》;张智霖&许秋怡翻唱的粤语版的《梦断》;黄乙玲翻唱的闽南语版的《天知地知》和王识贤翻唱的闽南语版的《老鹰》。

当然,最红的两个版本应该还属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而这两首歌发行的时间都差不多,陈慧娴的《千千阙歌》于1989年7月20日发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于1989年8月23日发行,仅仅只相隔了一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两首歌就注定了要成为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1989年第7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陈慧娴和梅艳芳又上演了一出「千、夕」之争,更是把这两首歌都推上了风口浪尖。两位巨星的粉丝们为谁的歌更受欢迎一点,争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不过虽然说最后把「最欢迎女歌手」和「金曲金奖」都颁给了梅艳芳和她的《夕阳之歌》,但事实上当年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无论是在专辑销量上,还是在这首歌的传唱度上,都要远胜于《夕阳之歌》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就比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改编得要好很多。相反,事实上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在改编上,比起《千千阙歌》来可能还要更有深度一点。

「斜阳无限, 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随云霞渐散 ,逝去的光彩不复还, 迟迟年月, 难耐这一生的变幻 ,如浮云聚散 ,缠结这沧桑的倦颜, 漫长路 ,骤觉光阴退减, 欢欣总短暂未再返 ,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 ,曾遇上几多风雨翻 ,编织我交错梦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弯, 伴我走过患难, 奔波中心灰意淡, 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 ,一天想到归去但已晚……」

《夕阳之歌》这歌词仿佛就是梅艳芳一生的写照,而且这首歌无疑也是她的最爱。2003年,梅艳芳在明知自己已是子宫颈癌晚期,却仍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开8场演唱会,在最后一场结束之时,她穿著一身米白色的婚纱,就演唱了这首《夕阳之歌》与粉丝们告别。其实,如同歌词里所唱「夕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她这应该也是在与她灿烂却短暂的人生在告别吧!

如果说《夕阳之歌》叙述了梅艳芳的人生,那么《千千阙歌》无疑就是唱出了陈慧娴真实的感情。

「徐徐回望, 曾属于彼此的晚上。红红仍是你 赠我的心中艳阳。如流傻泪, 祈望可体恤兼见谅。明晨离别你, 路也许孤单得漫长。一瞬间 ,太多东西要讲,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

1989年8月底到9月初,也就是在《千千阙歌》发行后的一个多月,陈慧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接连举办了6场「几时再见演唱会」,然后宣布退出歌坛,远赴美国留学去了。她与她当时的恋人区丁玉,也就此离别,只能隔海相望了。

而《千千阙歌》之所以会比《夕阳之歌》红,大概也是因为《千千阙歌》唱的是感情,而《夕阳之歌》唱的是人生吧。毕竟那种悠悠离别情的伤感,大多数人都有体会,很容易产生共鸣。相比之下,《夕阳之歌》的感叹人生就要显得太过沉重了,至少对于年轻人来说应该很难产生共鸣。

所以,两首歌放在一起的话,《千千阙歌》肯定会更受大家欢迎一点。而且,陈慧娴那纯净而清亮的嗓音似乎也更适合《夕烧けの歌》这首歌的曲风一点,她的《千千阙歌》比起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听起来感觉也要更动听、更舒服一点。你们觉得呢?


《千千阙歌》是由林振强作词,马饲野康二作曲,卢东尼编曲,陈慧娴演唱的粤语歌曲,歌曲的旋律,来自于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的歌曲《夕阳之歌》,没有激扬的旋律,却在平淡中透著忧伤,与陈慧娴离别的主题吻合,林振强对此曲重新作词,将离别情绪唱得荡气回肠,亦不失少女情怀,临别在即,一切要讲的话不知从何开始,唯有凭借歌曲寄意,每句歌词均为心中所想,每段韵律都是心意诉说,离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夕阳之歌》是一首梅艳芳演唱的粤语歌曲,由马饲野康二作曲,陈少琪填词,电影《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的主题曲,由于曲调相同,两首歌曲发表的时间很近,《夕阳之歌》1989年8月23日发行,比《千千阙歌》1989年7月20日发行晚一个月左右,所以与陈慧娴的《千千阙歌》竞争激烈,两首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不同,《夕阳之歌》所表达出回归平淡生活而不得,《千千阙歌》所传递恋人分别再不复相见,遗憾伤感,打动人心,无所谓谁的歌曲最红,每个人喜欢的歌曲类型不同和欣赏歌曲的理念不同,两个人演唱的风格嗓音不同,心上的纠葛,解开的是结,解不开的是劫。多谢邀请!


《夕阳之歌》用在了《英雄本色三》的片尾,在香港很红的。因梅艳芳一首《坏女孩》在上世纪因歌词内容不良,被封禁十年,梅艳芳十年后以国语歌《床前明月光》再进军大陆歌坛已然是新人辈出,时不我与。

梅艳芳被称作「香港的女儿」,她的粤语歌在香港歌坛各类龙虎榜中熠熠生辉,但在大陆传唱度不高。她的《封面女郎》到《将冰山劈开》都有浓郁的时代风情,个人调侃称作「带有资本主义气息的物欲繁荣格调」,那时候的词曲作者是顾嘉辉、林振强、潘伟源、潘源良等人,林夕还是小弟的年代,香港乐坛的辉煌时刻,常常感慨身为歌迷目睹这一盛况好幸福!

那时,我们在大陆唱著《爱情鸟》、《难望今宵》。

《千千阙歌》的流行得益于宝丽金在大陆的授权发行,陈慧娴的声音明亮清澈,质感动人,她的《飘雪》、《红茶馆》,早早就被全国歌迷接受,而陈慧娴后期的专辑《你身边永是我》就反响平平,每每点歌,陈慧娴最为称道的依旧是《千千阙歌》。

而梅艳芳当时属华星唱片艺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想拿到她的磁带只有「镭射」(盗版),资源枯竭,仅小范围传唱。


《夕阳之歌》的歌词写的是成功人士期盼回归平淡而不得:「迟迟年月,难耐这一生的变幻,如浮云聚散,缠结这苍桑的倦颜。漫长路,骤觉光阴退减,欢欣总短暂未再返,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试问有几人属于成功人士渴望回到平淡生活?这就跟普罗大众少了共鸣,拉开了距离。而《千千阙歌》写的是恋人分别,也许再不会相见,但在彼此心中始终是最在意的人:「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因不知哪日再共你唱。」一种遗憾,伤感,前途未卜却并不颓废的感觉,更能打动人心。


同一首曲子,梅艳芳【夕阳之歌】唱生死;陈慧娴【千千阙歌】唱离别;李翊君【风中的承诺】唱失恋!都好听!


因为香港有80%走红的歌曲都是使用日本和欧美的曲子填词的,既然是填词,那你可以填我也可以填,就造成了现在有多个词配一个曲子的问题。我的《红尘情歌》曲子也有近百个填词了。梅艳芳的《夕阳之歌》获了大奖。


我喜欢《千千阕歌》。


谢邀(互相关注,讨论更多精彩问题)

按照我(95后)现在来说,我只听过千千阙歌,而且确实也是蛮好听的,夕阳之歌是第一次听,因为梅艳芳对后代90后00后留下比较少的记忆。


这首曲子是日本的,被国内很多人填词,但最红的就莫过于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它俩歌词意境不同,一个是恋人的依依不舍,今天分手了不知道何时还能再见,一个是迟迟暮年回首过往云烟,人生起伏,本人最开始也是听的学的千千阙歌,随著慢慢长大到三十几岁时,有一天听到夕阳之歌,怎么忽然觉得歌词写的这么好,可能随著年龄!生活!阅历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


千千阙歌粤语女声能有磁性的鼻音,阴阳顿戳,一字一班的演义唯有陈慧娴,男生张国荣,梅艳芳在早之前唱的夕阳之歌,说句不好听的话梅艳芳是中音老爷们噪子平尝一般化,所以她才走百变梅艳芳套路,百变是指服装和化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