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新农人想在基地做种植水果,众所周知在基地做种植也会面临很多风险。今天我们就梳理一下风险因素有哪些。

如果新农人步入基地来种植,我们从一个公司的供需两端来看,首先他在需求这一端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水果种植成功,但他没有一定的渠道销售能力,那他就可能存在销售的压力和风险。例如新农人产出了500万斤水果,但是由于卖不出去烂掉了,那么就会颗粒无收。

第二个层面的风险来自于在基地端做种植生产的风险。这个风险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个风险,我们知道农业毕竟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所以会有一个自然灾害的风险。比如前两年江西整个脐橙的种植出现了大规模的黄龙病,在广西和广东也出现了黄龙病,黄龙病被叫做柑橘类产品的癌症。所以导致了柑橘类产品的大规模减产。这就是属于自然灾害、病害的风险。当然在广东、海南每年会遭遇台风侵袭的风险。所以从整个供给端来讲,第一个大风险是遭遇自然灾害。

第二个风险是技术端的风险,即能否选择适合的种植技术。其中涉及到种子、种苗、品种的选择,种植技术、施用化肥、使用工艺的选择。如果在这些层面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减产非常厉害,甚至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市场已经淘汰了的,根本没有销路。

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新农人介入基地之后,这个风险可能是最低的一个风险。而在美国,在成熟发达的国家这个风险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所以由此看来,大家可以看见中国种植端的风险的确是比较大的。

最后讲一个种植端的风险——诚信风险。这个风险可能是很多新农人始料未及、并不知道的一个风险。比如说在产地,我们经常会遇到「三断」的情况,即断水、断电、断路。如果你和村委会没有搞好关系,你和当地的农民没有搞好关系。那么你的种植需要浇水,你的自来水可能就会被断掉,或者某个水库、水泵根本就不给你浇地的水。在山上,根本不允许你从本地水源引水。

断电,在种植的时候,尤其是大规模种植的时候是需要使用电力的。几乎每个基地都会配备一些柴油的发电机,目的是灌溉、打农药等等,有些种苗的培育还需要光照条件。如果电断了,生产也没有办法继续。

如果关系和当地村民没有搞好,最直接可能出现的风险就是断路。把你进山和出山的公路封死,车进不去。那你把产品采摘了也运不出来。

我们归结来看,需求端主要是销售的风险,种植端有自然灾害的风险、有技术选择的风险以及我们和本地农民关系的风险。这个风险一般来讲是由于本地农民不诚信导致的,所以我也把它叫做信任风险。新农人在产地端开展种植主要面临的就是这四个方面的风险。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