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教言智慧 正能量

《是誰惹惱了你》27

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內心寶庫的鑰匙

我們晚上睡覺之前,好好觀察一下這一天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爲,如果發現不如法的地方,應當向佛菩薩磕三個頭並念這個偈頌: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誠心懺悔一切罪業,然後入睡。我們應該經常培養一些好習慣,修行就自然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修行要有個時刻覺察的心,要保持中道,且不執著。就像彈琴,琴絃太鬆太緊都演奏不出好聽的音樂。我們修行做功課太執著就是偏緊了,懶惰就是偏鬆了,要適度,放輕鬆。

心平靜了,心的力量就會發揮,心的本能就會展開。

心平靜了,佛性纔會顯露,智慧纔會提升。

如果我們能做到像在意自身容貌一樣常常觀照自心的話,照見心的本性會是輕而易舉的事;能像修飾外表一樣時時修正自心的話,斷除習氣就不難了;能有追求金錢、權力一樣的勇氣去利益他人的話,生起菩提心也會變得非常容易了。

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可憐的生命,比如一條流浪狗,或是路邊一個身有殘疾的乞丐,或是一個身患絕症的病人,我們的心無動於衷、麻木不仁,甚至有些厭惡、反感,這就說明我們的心還沒有與佛法相應,我們的修行還需要加強。

很多好的修行人會主動去尋求一些考驗自己的機會,比如常常去醫院看那些病人:有的病人眼睛瞎了,有的病人骨頭斷了,有的病人精神不正常,有的病人疼得大聲呻吟,有的病人因爲付不起醫療費只能忍着病痛躺在牀上等死……看到這種情景的時候,修行人會觀察自己的心有沒有變化?如果沒有任何感受,覺得與自己無關,那說明心沒有相應佛法,這種訓練是特別重要的!

當佛陀身邊的比丘生病時,佛陀會親自去照顧他,而當我們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生病時,我們會親自照顧他們嗎?作爲一個佛教徒,我們應當向佛陀學習,讓慈悲和關愛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發揮和展現。

當我們的心覺悟時,世界比想象中光明;

當我們的心迷惑時,世界比想象中黑暗。

你的世界光明還是黑暗,取決於你的心。

人的一生是積福還是消福?

如果你的一生不斷地在服務和奉獻,人生就是積福;

如果你的一生充滿着佔有與功利,人生就是消福。

作爲一個佛弟子,應當在衆生的福田裏,善意地播撒一些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和自度度他的種子,最終的收穫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會開菩提心的花,結般若智的果。

我們內心總有各種念頭和貪嗔癡煩惱,如果認真觀照自心,就會發現無論是善還是惡的念頭,本質上都找不到一個具體存在的實物,既找不到顏色,也找不到形狀,更找不到它的具體位置。但是,如果對心中的念頭不觀察、不分析,這些念頭似乎很有影響力,能操縱我們的行爲和語言,讓我們快樂,也讓我們痛苦。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慈悲的時候,雖然他可能暫時還做不到不看別人的缺點,但是他能夠接納;而沒有慈悲心的人,看到他人有缺點就立即會很反感,進而討厭,最終產生鬥爭等問題。慈悲之中有接納的力量,如同母親看到孩子的缺點也會當成優點一樣,這就是愛心的力量。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寶庫,裏面有取之不盡的奇珍異寶,而佛法如同一把鑰匙,能指導我們打開內心的寶藏,讓我們盡情享用這些原本就屬於我們的珍寶。

善行,絲毫積累終會滿願;

惡業,點滴去除終會清淨;

煩惱,當下作戰終會戰勝;

我執,時刻對治終會解脫;

福慧,逐日增上終會圓滿。

願大家修行精進,早證菩提。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