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首先,依据题主的意思是,随著人工智慧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应不是问题。

老龄化的问题,也是劳动力的供需问题。

应当明确的是,劳动力分为: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

写到这里,题主应该明白,未来缺的不是可以用人工智慧代替的体力劳动者,而是人工智慧难以取代的脑力劳动者。

由图我们可以知道,即使是现在,脑力劳动者也是普及率不高。

PS:一般本科毕业生大都会从事脑力劳动者工作。

第七次人口普查是2020年。

这是劳动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这是中国所有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劳动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全部人口,就人口数量来看中国永远不会劳动力短缺。狭义的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老龄化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养老金制度的崩溃,而不是劳动力短缺。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是相对的短缺,相对于负担动力不足。

人工智慧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飞跃进步,与此同时能够开发和利用人工智慧的劳动力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也就随之上升。那么养老金可以从已就业劳动力手里再分配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逐利的资本怎么可能乖乖的让你再分配。当然是哪里成本低去哪里!

以人工智慧作为生产工具的生产力,大部分流向国外,社会财富公平分配???锅里没饭了,怎么分?

劳动力从来不短缺,缺的是生产力。印度缺劳动力吗?无论广义狭义印度都不缺劳动力,人民水深火热。欧美生育率低不低,老龄化严重不严重,也没听说饿死多少人。但是欧美通过技术优势、金融手段剪中国羊毛的日子很快就无以为继了。

他们想办法引进移民,降低生产成本,留住生产力,却没想到鸠占鹊巢。

关键还是生产力,谁能用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的生产力,谁就会得到无限的燃料。老人~生产力吐出的渣子,这些渣子的下场就是正在燃烧青春之人的下场。渣子灰飞烟灭,燃料就吓跑了,机器也就凉了。渣子福利太好,燃料热量又不足,机器也是凉凉。


这是一个伪问题。前提不成立,所谓的人工智慧只是机器,机器永远不能取代劳动力,只是转移劳动力。此外,人工智慧技术的发展被极端的夸大了,事实上人类科技在近几十年进步速度极慢,人工智慧的现有技术架构是几十年前的。别说20年,就是2000年,也很可能发展不出真正的强人工智慧技术。


汽车取代了马车,马车夫失业了么?

挖掘机代替了人工挖路,完成失业了么?


1、人口老龄化会产生的后果

在近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上老人和中青少年之比越来越大。

而远期则会导致总人口越来越少。

2、人口到底意味著什么?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产和消费两个大类。所以整个人口的作用也要从这两个维度去衡量。

在生产上,老年人的生产效率低于青壮人群,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消费方面,在经济能力和消费习惯相近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大致是差不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容易受产品更新换代的鼓动,但在健康方面会有开销。(可能有人会说老年人更节省,我认为这是过去的年代留下的痕迹,并不是老年人自带的,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并不节省。)

3、生产能力下降

所以从比例上来看,中近期主要的问题是生产效率下降,但是消费水平可能还会维持。且产业结构上会有一定变化,面向老年人的产业会逐渐兴旺,产品的更新换代动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这个问题,的确如题主所说,是可以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得到一定的缓解的。不一定需要所谓的人工智慧,我们知道现在还有大量的工厂是使用人工进行生产的,这部分人工用机器替代掉就能提升生产效率了。

那为什么现在还没替代呢?因为成本,国内的人力成本,尤其是体力劳动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属于中间偏后水平(这也是大量快递、外卖、餐饮、夫妻小店能遍布全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也会逐渐增加,这个过程中低效率的人力本来就在慢慢被机器取代。而人力生产能力总数减少会加速这一进程。

4、生产提升和老龄化的关系

这里会面临两个问题:

(1)首先,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否足够盖过劳动力减少的速度。

例如像工厂中用机器替代人工操作,是业已存在的技术,完全是因为成本因素选择使用哪一项。但这个提升是有上限的,今天的大规模运用的技术水平就是这个替代模式的天花板。即,假设所有的工厂都换上使用人力较少、效率最高、成本最合理的大规模使用的机器,这条路能提升的效率就到头了。

所以,还需要技术的不断进步,来不断跟上。

(2)以及,在人们老去的时候,整个社会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更高的生产成本。

这可能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富裕国家往往会从更低生产成本国家进口产品,而这个过程中会失去一些产业,从而又减少这部分工作机会。这就要求生产者们能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东西,包括实体商品、文化创意、虚拟服务等等。效率是以产值来衡量的,即一个生产者可以创造4万美元的产值,那假如生产者与非生产者的比例是1:1,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均产值是2万美元。而一旦没有这样的高产值支撑,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低端产业外流、高端产业不足的空心化过程。这时形势就比较危急了。

那么人工智慧即使能取代劳动力,它的成本也很可能比相应人工更高。

5、消费下降

而长期来说,老龄化会带来人口减少(暂不考虑未来可能的寿命活动),因为人的消费是生产的指导器,所以消费的人少了,在横向对比他国时,本国市场就萎缩了,消费的指引作用会有所下降,在生产方面的主导地位有可能会受影响。

这也会不利于产业的做大做强。

6、总结

其实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单纯而绝对化的短缺问题。而是一个此消彼长中,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的双边变化问题。同时,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不仅仅是内部的老人和年轻人在玩,还有外部的年轻人在竞争,外部的消费者在引导市场风向。这个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才是一国老龄化最可怕的地方:会使得老龄化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下降。

如果世界是个单一市场,大家只要同心协力把生产效率提升上,的确能如你所问,大大缓解甚至不用忧虑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绝对不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就中国而言就算劳动力安每年千万速度减少,十年后的劳动力总量也还是有七八亿,规模依旧非常大,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大量的老年人退休以后,退休工资从哪里来?这才是个问题。

很惭愧我目前没有找到比较可信的中国未来退休人数。我认为媒体上发布的老年人口比例都严重低估了。因为考虑到现代社会老年人寿命普遍延长,中国未来退休人员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么多退休职工的工资是任何企业和个人所不能承受的。2017年已经划国有资产股份的10%补贴社保,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必定会越划越多。现在企业利润率低,雇佣正式工减少,加上有明智人士退保,社保亏空只会越来越大。未来只能是靠国家补贴社保,而不太可能是延迟退休。制度会出现大的调整的。


谢邀,抛开工智能人,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力短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基本都是发达经济体,能找出一个既是贫困国家又是老龄化国家?老龄化国家非要安一个劳动力短缺的标签也只可能是缺廉价的劳动力,低级的劳动力,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员工11万,2018年产值1600亿美元相对于一亿人口的菲律宾国家gdp的总和,11万人等价于1亿人的产值,人口老龄化基本都是发达国家,在知乎有一些话题实际在带节奏在洗脑,首先这个问题老龄化造成的结果是劳动力短缺就是个错误逻辑,真正的核心是劳动力的质量问题,而不是数量,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了,工作人口变少了,但是是建立在工作人口创造价值成倍增长的前提下创造出的老龄化社会。

蒸汽机让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工智慧也是一样的,人工智慧发展趋势将无处不在。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很少一部分人创造了90%以上的社会财富,进入福利社会阶段大部分人每周工作十几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象征在工作一下不产生什么社会价值也能比现在活动的劳动报酬多的多的报酬保障生活所需,比如瑞典就是不用工作都照样领到一笔钱。


人工智慧不代表智能机器人。人工智慧只能辅助人来完成一部分工作,包括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但是不包括体力工作。

只不过人工智慧确认能够促进机器人的发展就是了,但是真要达到攻壳机动队里面机器人的水平,估计还早得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