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的节目里,有一个议题:爱情里,先开口表白的一方,是不是真的输了?

为了解释这个议题,节目还用热播剧《延禧攻略》作为事例进行说明。

痴爱乾隆的继皇后,一生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喜爱,但是对皇帝冷冷淡淡的魏璎珞,却成了这场爱情保卫战里最大的赢家。

最后,一败涂地的皇后问魏璎珞,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魏璎珞淡淡一笑,说道:

“皇后娘娘,您一往情深,可为什么要告诉他呢?”

似乎在爱情里,先说出口的一方注定是输的。

在爱情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也经常被告知:更在乎的一方,会显得卑微。如果低到尘埃里,确实不像胜者的姿态。

但在现实中,更在乎的一方真的输了吗?爱情究竟有没有输赢呢?

恍惚间,又让果麦麦想起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

很多人都说金庸的一生所爱是“夏梦”,甚至两人去世的日期都是同月同日。这当然只是巧合,不过金庸当年加盟长城影视公司做编导,确实是为了夏梦。

那时,金庸跟自己的首任妻子离异不久,在荧幕上看到还是影视行业新人的夏梦,惊为天人:

“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

夏梦

金庸对夏梦心生爱慕,不吝溢美之词,夏梦却直言拒绝了金庸。

据说,他们唯一一次约会是在一个咖啡馆。彼时夏梦已嫁作人妇,金庸也娶了第二任妻子朱玫。夏梦对金庸说,自己非常敬重他的人品,也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爱使”迟到了一步,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

有趣的是,金庸并没有对第二任妻子朱玫隐瞒自己对夏梦的喜爱,而朱玫对此的反应是——“他在做梦”

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是金庸先说出口的,金庸的付出显然更多,但他输了吗?

我想,无论是金庸本人还是看客都不会这么觉得。

他只是坦然面对了自己的心情。无论说与不说结局并不会改变,说出来至少得到一个答案,不会遗憾终身。

金庸与夏梦

金庸没有输,但这场爱情里确实有胜者。只是赢的并非夏梦,而是爱情本身。

假如当时夏梦接受了金庸,他们真的在一起,这世上也可能只是多了一对庸常的夫妻,最美也不过是守着一份“岁月静好”。

但因为爱而不得,这份爱永远留在金庸心中,夏梦成了他心里永远的“梦”。

同一时期,远在欧洲的另一位大师,他和金庸一样,对爱情无比执着。

这位大师比金庸成名得还早些——194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有评论家甚至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文学称为“他的时代”

他就是——安德烈·纪德。

安德烈·纪德

纪德是个难懂的作家,他的一生特立独行,饱受争议。他的文字和内心更是活在“天上”,复杂而多面,批判又矛盾。

他的代表作品《窄门》也是一个纯粹爱情故事。

《窄门》里的男女主角“杰罗姆”和“阿莉莎”可能让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两厢情愿,没有父母的反对,没有门不当户不对的烦恼,甚至没有哪一方得了癌症,女主却还是把自己“作”死了,这段爱情无疾而终。

最后,一直默默爱着男主的女二问男主:“你怎么还不结婚,等什么呢?”

男主说:“等着忘掉一些往事。”

女二接着问:“你希望早些忘掉吗?”

男主回答:“我希望永远不忘。”

同样是因为爱而不得,杰罗姆和阿莉莎的爱得到了永生。她成了他永远的“梦”。此后余生,没人能够替代。

纪德和金庸对待爱情的态度,何其相似,尽管方式完全两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他和她都没有赢,爱情却胜利了。

爱而不得的深情,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难见到。

如果已然得到,怎么舍得放弃?大多数人如果实在得不到,也会换个人,岁月终会磨灭执着。

也许她们都如《窄门》的女二一样。尽管心中爱着某人,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自己的人生。如果某一天再见到TA,也只能淡淡地问候罢了,洒脱中难免带些惋惜和无奈。

但谁也不能否认,爱而不得,是爱情最高级的形态。它可以不受荷尔蒙规律的影响,让爱意只增不减。五年后,十年后,甚至二十年后,爱情依然保鲜。

这也是为什么,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没有几个是happy ending。

爱而不得的残酷,是经典爱情的必经之路。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窄门》……皆是如此。无一不是将美好的爱呈现在面前,最后又撕碎在你眼前。

电影《卡萨布兰卡》剧照

“不得”的原因,可能是个性,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时代的桎梏。

得不到自然忘不了,如果每个人都“岁月静好”,每个人都佛系恋爱,哪有传奇的爱情故事可以流传呢?

爱情中不但需要小美好和小确幸,有时候确实也需要理想主义。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