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的節目裏,有一個議題:愛情裏,先開口表白的一方,是不是真的輸了?

爲了解釋這個議題,節目還用熱播劇《延禧攻略》作爲事例進行說明。

癡愛乾隆的繼皇后,一生都沒有得到皇帝的喜愛,但是對皇帝冷冷淡淡的魏瓔珞,卻成了這場愛情保衛戰裏最大的贏家。

最後,一敗塗地的皇后問魏瓔珞,她成功的祕訣是什麼?魏瓔珞淡淡一笑,說道:

“皇后娘娘,您一往情深,可爲什麼要告訴他呢?”

似乎在愛情裏,先說出口的一方註定是輸的。

在愛情的理論教學中,我們也經常被告知:更在乎的一方,會顯得卑微。如果低到塵埃裏,確實不像勝者的姿態。

但在現實中,更在乎的一方真的輸了嗎?愛情究竟有沒有輸贏呢?

恍惚間,又讓果麥麥想起一個大家津津樂道的故事。

很多人都說金庸的一生所愛是“夏夢”,甚至兩人去世的日期都是同月同日。這當然只是巧合,不過金庸當年加盟長城影視公司做編導,確實是爲了夏夢。

那時,金庸跟自己的首任妻子離異不久,在熒幕上看到還是影視行業新人的夏夢,驚爲天人:

“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豔光照得我爲之目眩;銀幕上的夏夢更美,明星的風采觀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兒爲之勾去。”

夏夢

金庸對夏夢心生愛慕,不吝溢美之詞,夏夢卻直言拒絕了金庸。

據說,他們唯一一次約會是在一個咖啡館。彼時夏夢已嫁作人婦,金庸也娶了第二任妻子朱玫。夏夢對金庸說,自己非常敬重他的人品,也喜歡他的才華,只可惜“愛使”遲到了一步,感嘆“恨不相逢未嫁時”。

有趣的是,金庸並沒有對第二任妻子朱玫隱瞞自己對夏夢的喜愛,而朱玫對此的反應是——“他在做夢”

這段無疾而終的愛情,是金庸先說出口的,金庸的付出顯然更多,但他輸了嗎?

我想,無論是金庸本人還是看客都不會這麼覺得。

他只是坦然面對了自己的心情。無論說與不說結局並不會改變,說出來至少得到一個答案,不會遺憾終身。

金庸與夏夢

金庸沒有輸,但這場愛情裏確實有勝者。只是贏的並非夏夢,而是愛情本身。

假如當時夏夢接受了金庸,他們真的在一起,這世上也可能只是多了一對庸常的夫妻,最美也不過是守着一份“歲月靜好”。

但因爲愛而不得,這份愛永遠留在金庸心中,夏夢成了他心裏永遠的“夢”。

同一時期,遠在歐洲的另一位大師,他和金庸一樣,對愛情無比執着。

這位大師比金庸成名得還早些——1947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有評論家甚至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法國文學稱爲“他的時代”

他就是——安德烈·紀德。

安德烈·紀德

紀德是個難懂的作家,他的一生特立獨行,飽受爭議。他的文字和內心更是活在“天上”,複雜而多面,批判又矛盾。

他的代表作品《窄門》也是一個純粹愛情故事。

《窄門》裏的男女主角“傑羅姆”和“阿莉莎”可能讓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兩廂情願,沒有父母的反對,沒有門不當戶不對的煩惱,甚至沒有哪一方得了癌症,女主卻還是把自己“作”死了,這段愛情無疾而終。

最後,一直默默愛着男主的女二問男主:“你怎麼還不結婚,等什麼呢?”

男主說:“等着忘掉一些往事。”

女二接着問:“你希望早些忘掉嗎?”

男主回答:“我希望永遠不忘。”

同樣是因爲愛而不得,傑羅姆和阿莉莎的愛得到了永生。她成了他永遠的“夢”。此後餘生,沒人能夠替代。

紀德和金庸對待愛情的態度,何其相似,儘管方式完全兩樣。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他和她都沒有贏,愛情卻勝利了。

愛而不得的深情,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很難見到。

如果已然得到,怎麼捨得放棄?大多數人如果實在得不到,也會換個人,歲月終會磨滅執着。

也許她們都如《窄門》的女二一樣。儘管心中愛着某人,最終還是選擇繼續自己的人生。如果某一天再見到TA,也只能淡淡地問候罷了,灑脫中難免帶些惋惜和無奈。

但誰也不能否認,愛而不得,是愛情最高級的形態。它可以不受荷爾蒙規律的影響,讓愛意只增不減。五年後,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愛情依然保鮮。

這也是爲什麼,流傳至今的愛情故事,沒有幾個是happy ending。

愛而不得的殘酷,是經典愛情的必經之路。

《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魂斷藍橋》《卡薩布蘭卡》《窄門》……皆是如此。無一不是將美好的愛呈現在面前,最後又撕碎在你眼前。

電影《卡薩布蘭卡》劇照

“不得”的原因,可能是個性,可能是家庭,可能是命運,也可能是時代的桎梏。

得不到自然忘不了,如果每個人都“歲月靜好”,每個人都佛繫戀愛,哪有傳奇的愛情故事可以流傳呢?

愛情中不但需要小美好和小確幸,有時候確實也需要理想主義。

“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