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要寫默克爾

,但是驚聞中國的核司令、兩彈元勛程開甲院士於11月17日與世長辭,蛋總說啥也得先緬懷一下這位做了一輩子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又默默無聞的老人。

程開甲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是我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他擔任中國核試驗技術的總負責人二十多年,被稱為中國的核司令

他參與主持決策了三十多次核試驗,包括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豎井試驗等在內的多種試驗方式。

許多人談核色變,說核是魔鬼,但每次核試驗,他都會身先士卒,親自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甚至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後現場,甚至到過最危險的核爆中心。

然而他的牛還不止這些,他還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他在浙江大學讀書期間,師從中國雷達之父束星北,1944年的時候就完成了諾貝爾獎級別的論文,預測了新粒子。

1945年他在李約瑟先生的推薦下,遠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師從一代物理學宗師、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玻恩,玻恩也差不多算是愛因斯坦級別的人物了。

1948年在一次國際學術大會上,程開甲與導師玻恩合作的論文由他宣讀,結果與師兄海森堡就學術觀點發生了爭論,海森堡可是1932年諾貝爾獎的得主。

程開甲時而用英語,時而用德語,與師兄展開了脣槍舌戰。由於這場辯論太高端,害得諾貝爾獎得主泡利也無所適從,當不好裁判了。

總之,他二十多歲留學期間,已經成功躋身於現代物理學的核心圈,已經在物理學的最前沿嶄露頭角,獲得諾貝爾獎、功成名就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1950年他卻婉拒了老師與同學的一再挽留,選擇了回到滿目瘡痍、條件惡劣的祖國,當時大家都覺得不可理喻,別說搞科研了,溫飽都沒有保證。

什麼是一窮二白?工業產能的對比大家已經看過很多遍了,今天我們「無圖無真相」來說明。下圖是1945年的紐約。

下圖是當時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北京。

問題是程開甲回國後,並沒有待在條件稍好的城市。在浙江大學呆了兩年,在南京大學呆了幾年之後,從1960年開始,長期紮根鳥不拉屎的西北大荒漠。

當時在新疆羅布泊條件有多艱苦呢?簡直難以用語言名狀,生存條件非常惡劣,沙丘綿延、悽涼荒寂。沙塵暴一來,飛沙走石、遮天蔽日。

所有工作人員住的都是帳篷,冬冷夏熱,夏天地表溫度高達六七十度,並且基地內沒有一棵樹可以乘涼,帳篷裏儼然就是蒸籠。然而一到冬天帳篷內外都是零下二十多度,像個冰窖。

喫得很差,都是粗糧,問題是還喫不飽。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夏天偶爾會有西瓜從幾百公里以外運過來,風吹日曬,早變了樣,但依然很好喫,最後饞的連瓜皮都喫下去了。

基地附近有一條低窪的蝕溝,附近有幾顆榆樹,由於食品匱乏,基地動員大家喫榆樹葉補充營養,這些榆樹被稱為功勛榆樹,這條溝被稱為功勛榆樹溝

不僅僅喫不飽,喫水用水都很困難,大沙漠裏水資源太匱乏了,跑上百公里也難找到水源。

試驗場區用的是孔雀河的水,又鹹又苦又澀,而且水質不好,一喝就拉肚子,然而這是當時唯一的寶貴水源,並且需要非常節省。

早晨的洗臉水留著下班洗手,晚上洗腳,澄清了之後再洗衣服。有時候用水緊張,幾天都不洗臉。

這麼差的條件依然沒有影響大家的工作熱情。在一次核試驗前,程開甲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有一次,負責照顧他的勤務員一個晚上把飯給他熱了4次,他都來不及喫。

一直到了天快亮,他要睡覺了,結果掀開被子,突然滾出兩個蘋果,他才恍然大悟,發現自己還沒喫飯,於是拿起蘋果就開始啃。

結果蘋果沒喫完,他竟然睡著了。後來颳起了風沙,等他醒來的時候,嘴裡含著沒喫完的蘋果,還有一層厚厚的細沙。

不僅工作辛苦,而且要隱姓埋名,他回國之後不久,他的名字就成了國家的最高機密,整個人一消失就是40年,每個人必須嚴格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

程開甲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妻接到命令後互相隱瞞著。妻子含糊地告訴家人,我有工作,要出個差,啥時候回來不一定。

後來妻子來到了核試驗基地,有一次在孔雀河的一顆功勛榆樹下洗衣服,不經意的抬頭一看,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不自覺的喊了一聲。

然後四目相對,兩個人都愣住了,隨後異口同聲的問了一句:你怎麼來了,不是說出差了麼?

可是兩個人都沒有回答對方,雙方都噙著眼淚,會心地相視而笑。這次巧遇成為核試驗基地的美談,那棵功勛榆樹也被稱為夫妻樹。

這位女專家的名字叫做王茹芝,丈夫叫張相麟,是奉命隨其他參試單位到羅布泊執行試驗任務。

隱姓埋名,同時意味著自己的成就不能公開發表,也不能拋頭露面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更不可能獲得什麼社會榮譽,總之,簡直是名利雙失

為什麼程開甲要選擇當一個時代的「逆行者」呢?因為他經歷了國家的苦難。他出生於1918年,1937年剛考上浙江大學,日本人就打過來了。

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浙大搬了7個地方。1939年,日本軍機轟炸浙大,程開甲的衣服、被褥、書籍、筆記本都化為了灰燼。

中華之大,竟沒有安放一張課桌的地方。在顛沛流離和硝煙瀰漫中,悲憤、痛心和苦楚讓老師和學生們更加勤奮治學。

程開甲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兩行字:「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科技落後。拯救中國的方法:科學救國。」

在英國留學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紫石英號事件」,詳情請看這篇文章。學爸 | 我為什麼是她的腦殘粉——寫在新中國成立69週年之際。

但是英國做夢也沒想到解放軍真敢開槍,畢竟英國已經在中國大地傲慢了一百多年了。

當時英國朝野一篇嘩然,前首相丘吉爾威脅說要派航母編隊進行報復。最後,英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

這一炮真爽,找回了失去百年的民族尊嚴。這一炮也再次證明,只有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纔有這樣的魄力,橫掃盤踞在中華大地的一切牛鬼蛇神。

這一炮立刻圈了無數腦殘粉,尤其是在英國的程開甲。這一炮讓他大大出了一口氣,他感到極度舒適,走在大街上,腰桿莫名的硬,不自覺的挺得筆直,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這件事情像一把火,在他胸中燃燒,他強烈的意識到:中國終於有希望了!自己報效祖國的時機來到了!

他90多歲高齡時,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的手狠狠地錘向桌子說: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是高興啊!

九十多歲的老人,提起這件事依然老淚縱橫,不能自已,他激動地說:我就知道,我們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說完這句話,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

視頻較長,這個鏡頭取自第16分鐘。

這就是他為啥選擇逆行的原因。不知道為啥,此時此刻蛋總突然想起了艾青的一句名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程開甲在人生關鍵的十字路口,拋棄了國外優越的條件,選擇了一次偉大的逆行。

他用一句發自肺腑的樸實語言,詮釋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向程老致敬,向老一輩科技工作者致敬!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