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1376469?from=searchseid=1503761986406062172">【李幼斌、李雪健】橫空出世【1999】


這是一部比《無問西東》更能呈現真正清華精神的電影。

—————

因為臨近國慶,主旋律電影紛紛出場,褒貶不一,心裡不少想法,我還是想從這部電影的高度講講為什麼時下的歷史題材拍得差強人意。

第一,如何呈現「個人」。六十年代的中國交織著光明與幽暗,但總體上屬於一個民族奮勇開拓的時代,底色是兩個字:悲壯。由於工業化的急迫任務和獨立發展的資源匱乏(沒有殖民擴張、資本剝削的原始積累),整個國家承受了巨大的犧牲。這種背景下,只強調集體主義,個人就會變成內在蒼白的歷史工具,很難引發隔代的共感;但是,如果反過來只講個人的情感生活,那這個時代的精神一定會被遮蔽,講出來的故事只會剩下幽怨,或者一點點自欺欺人的同情。客觀來講,有沒有隻剩下幽怨的時代呢?有,南朝和五代十國,但我們斬釘截鐵地說,新中國不是。所以在《橫空出世》裡面,你可以看到知識分子由於出身受到政治審查、夫妻分離,電影拍出了他們內心的嚴重煎熬,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仍舊忠於職守,埋頭苦幹,朋友在國外拿獎,自己在戈壁試驗場忍飢抗寒。這就叫「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

第二,如何講「國家」。好的歷史題材電影,終究要實事求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可以滲透自己的精神格調。《阿甘正傳》裡面拍反越戰、黑人民權運動,大家有對美國政治產生反感嗎?沒有,居然還有許多莫名其妙地理解,為什麼?因為阿甘的奇遇人生包裹了這些充滿分歧刺激的歷史矛盾,實際上沒有順風順水的國運,但是好的國家可以塑造忠勇、善良的國民,把集體引入更好的階段。《橫空出世》講到試驗場斷糧,人員浮腫,樹皮啃光,美蘇聯手封鎖,這就叫實事求是。知識分子和軍人一起節食,看《上甘嶺》,唱《我的祖國》,這叫精神格調。

這兩個問題處理如何,是歷史題材故事的試金石。至於更高一層的歷史反思,如毛主席所講的「人有病,天知否」,現階段不用期待。

雜感一番,不足為訓。


連長,他們在幹什麼?

幹什麼?幹革命!

最好的主旋律電影,沒有之一

無論是對軍人的描寫,還是知識分子的刻畫,都無比的真實。

沒有他們的奉獻,我兔恐怕真進不了五常。


李雪健飾演的馮石將軍在覈試驗基地選址的時候有這麼一首詩:

死亡之海得玉漿,天山為屏崑崙障。

縱橫南北十萬裏,敢問驚雷何日響?

觀影結束後我照葫蘆畫瓢附了一首,寫的不好:

橫空出世崑崙盪,看祥雲,戈壁紅旗為誰揚

從來犧牲多壯志,聽龍吟,自古中華英雄鄉

我又改了改,不好意思(T ^ T)實在忍不住,這部電影太硬核了:

橫空出世崑崙盪,崑崙盪,試驗場,十萬紅旗為誰揚,只為祭國殤;

從來犧牲多壯志,志滿腔,好兒郎,自古中華英雄鄉;

立於東方,龍驅豺狼,誰敢逞豪強?


聽聽李雪健的《打夯歌》,真漲中國人的志氣,尤其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那時那麼艱苦我們都不怕,何況是現在呢?讓我們再次聆聽吧:

同志們那麼 嗬咳 打起夯那麼 嗬咳

  一夯一夯密密地砸呀 嗦羅羅羅嘿  為國家那麼 嗬咳

  戈壁灘那麼 嗬咳 創新業那麼 嗬咳

  早日搞出原子彈那麼 嗦羅羅羅嘿  不回家那麼 嗬咳

  戰風沙那麼 嗬咳 喝鹹水那麼 嗬咳

  兩夯並一夯砸得平那麼 嗦羅羅羅嘿  加勁幹那麼 嗬咳

  早穿襖那麼 嗬咳 午穿紗那麼 嗬咳

  蚊咬屁股沙打臉那麼 嗦羅羅羅嘿  為革命那麼 嗬咳

  美國佬那麼 嗬咳 欺負人那麼 嗬咳

  為了挺直腰桿子那麼 嗦羅羅羅嘿

  不受欺那麼 嗬咳


20年前公映的一部主旋律電影。拍的真的好棒!除了李雪健和李幼斌兩位主演,其他演員也演的很好,高明扮演的中將,尤其是用原子彈的一聲巨響把中國歷史分成兩半的臺詞訓斥李雪健的畫面,至今還有很深的印象。陳瑾、劉琳當時好年輕啊!還有那位白頭髮上將(原型是張愛萍)的扮演者張勇手,那是當年演過《奇襲》裏的方勇的老演員啊!即使是隻有幾句臺詞的客串,演的也是有血有肉。只要電影頻道重播,我是雷打不動的必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