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醫院的婦產科,夜班從晚上5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上8點結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產房,都發生着不同的故事……

誰都知道,公立醫院的硬件和和軟件不如民營醫院,一些看重舒適環境的孕婦,到了我們醫院一看,哎呀,環境不好,趕緊轉到了民營醫院。可是,也有一些孕婦,先是到了民營醫院,卻因爲一些不得已的原因轉到了我們公立醫院,31歲的小蘭就是這樣一位孕婦。

“民營醫院條件多好呀,單間,沙發,席夢思,你怎麼轉院到我們醫院來了?”

小橘子一邊幫小蘭填寫着病歷,一邊問。

小蘭哭喪着臉說:“哎呀,我的血液出了問題,他們醫院不敢收我了。”

“血液有問題,你是熊貓血?”

我們醫院以前接診過一些熊貓血的孕婦,這些孕婦因爲血液類型很稀少,配血不太好找。

“要是熊貓血還好了,我是類孟買血型 ”。

“啊?”聽了小蘭的話,小橘子愣住了。

類孟買血型,最早是在1952 年印度孟買市發現的,在中國極其稀有。這就意味着生產過程中,小蘭一旦發生大出血或其他失血情況,會面臨無血可輸,後果不堪設想。

接診的姜醫生,拿着小蘭的血型檢測報告,找到了醫院血液科:“這種血我們有嗎?”

“沒有,太稀少了。”

“你們醫院技術實力雄厚,可以冒險生孩子嗎?”小蘭的丈夫問。

“這怎麼可以?必須要找到血,要不然,再高明的醫生也不敢給你接生呢。”

“是不是得去印度孟買那邊找備用血呢?”小蘭的丈夫着急的說。

“不是呢”,姜醫生解釋說:“類孟買血型屬於一種基因突變,是人體紅細胞 H 抗原缺失的結果,他們不能接受任何 A、B、O 血型的血液,只能接受其他類孟買血型個體的輸血。”

離小蘭的預產期只有2天了,相同血型的血還是沒有。

我們向兄弟醫院求援,電話一個個的撥了出去,得到的回答讓人失望。

“孟買血,沒有。”

“沒有,我們也想找呢。”

各個醫院都沒有這種血型的儲備血。我們血液科又向市中心血庫求援。終於,在距離小蘭預產期只有1天的時候,在市裏的血液中心的稀有血型庫裏,找到了兩袋相關冰凍紅細胞庫存。

“這兩袋冰凍的血能解決問題嗎?”小蘭的丈夫問。

姜醫生說:“這種冰凍紅細胞,可以保存10年,如果小蘭有需要,我們及時解凍使用。當然,我們需要找備用血。”

我們醫院又通過了稀有血型志願者庫,找到了一位類孟買血型的獻血志願者。

當我們聯繫他時,她第一時間表示可以。小蘭的丈夫對他千恩萬謝,他說“沒什麼,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

血液找到了,萬事具備,就等着小蘭臨產了。比起正常的孕產婦,小蘭很緊張,既想分娩時刻趕緊到來,又擔心到時會出現意外,在忐忑不安中,小蘭問:“姜醫生,我該做什麼,能預防分娩時出血呢?”

姜醫生說:“你,現在就是養精蓄銳,增強信心。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身體狀況迎接分娩。”

小蘭笑了:“姜醫生,你說的全是心靈雞湯呀。”

姜醫生說:“我說的可不是心靈雞湯,是有實際作用的。你知道嗎,子宮無力是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子宮內的小血管在胎盤剝離後,需依靠子宮肌肉層良好收縮來壓迫血管及局部血塊形成,以達止血效果。如果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例如:羊水過多、巨嬰、多胞胎等等造成子宮擴張太大,以及因催生時間太長或產程過久而造成子宮疲乏,都會影響收縮及惡露量。你如果沒有好的體力,就容易出現子宮無力呢。”

“原來是這樣呀,那我得多吃多喝了。”

小蘭和家屬,開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準備。姜醫生呢,也像要上戰場的士兵一樣,作爲小蘭的接診醫生,她要最大限度的保障,生產過程中別出現出血狀況。

趁着小蘭還沒有發動,姜醫生組織了我們大家進行了一次特殊的演練,也就是,產程的各個階段,如果出現了大出血,我們有什麼應對的預案。第二天,小蘭的羊水破了,按照預案,我們趕快把小蘭接到了產牀上,在分娩過程中,我們嚴密監護產程,預防出血。產道裂傷也是產後大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整個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外陰甚至連鄰近器官如膀胱、直腸及肛門,都有可能在生產時受傷出血。所以,我們在接生過程中,小心翼翼。像走鋼絲一樣,動作輕了,重了,都不行。

在產程中,小橘子專門負責計算出血量,生過孩子的產婦都知道,在生產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出血,小橘子仔細觀察,產婦出現的一點點出血都不放過。

經過了三個多小時高度緊張的分娩過程,小蘭順利的產下一名女嬰,體重3500克,阿氏評分10分,分娩結束後,爲了防止出現子宮乏力,姜醫生提早用藥,促進子宮收縮,防止子宮乏力造成的出血。

產後兩小時內,是小蘭最關鍵的時刻,我們最擔心出現胎盤殘留,胎盤是胎兒獲得母親養分的地方,緊密附着在子宮內壁。當胎兒娩出後,子宮內壓力快速下降,以及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阻斷了與胎盤之間的血流,都會導致胎盤在胎兒娩出後不久即發生剝離。但有時候胎盤沒有完全脫落,或是發生不同程度的胎盤植入,或是多長出“副胎盤”,就有可能引起一部份胎盤殘留在子宮內。

產後兩小時的監測出血量,小蘭的出血量很少,這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到了第二天,小蘭已經能下牀,抱着小寶寶母乳餵養了,等到姜醫生查牀,小蘭說:“等我身體恢復好了,我第一時間到醫院來獻血,幫助更多的人。”

深夜的產房,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門鈴每一次響起,都是生命在叩門。靜靜的,聽助產士小紅姐爲你講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歡離合的產房故事。下一夜又會發生什麼呢?關注小紅姐的《深夜產房系列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