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支援车的火力要比步兵战车猛的多。

2,步兵战车里要搭载几名步兵,到达战场以后,这些搭载的步兵要下车作战。而坦克支援车里不搭载多余的步兵,单凭这一辆车作战。

3,坦克支援车本身采用的就是坦克底盘,它其实跟坦克的血缘更接近。越野、机动性能跟坦克一致,这样伴随坦克作战,进行火力支援更默契。

坦克支援车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也只有俄罗斯一家在大量装备:BMPT。

俄国的BMPT坦克支援车,是他们经过残酷的车臣战争,靠实战、靠牺牲了大量战士,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性装备。没有坦克支援车,部队损失极其惨重。而坦克支援车参战以后,效果也非常好。

坦克支援车是俄国人用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也要:重视。最好不要用我们战士的血再去验证一遍。

根据俄国人的思路,在城市作战中要2辆支援车配合1辆坦克,由此可见支援车的重要。

以前步兵作战是坦克+步兵战车这样的组合,就像问题说的那样:坦克与步兵战车进入战场。各国陆军几十年来都是这个模式。但未来,步兵战车恐怕要退一下,由坦克支援车和坦克先冲进去,然后步战车跟著,步战车里的步兵下车,应该是这样的模式。

坦克和支援车打前锋,下车步兵负责掩护,防止敌方步兵接近,而不步战车只能在偏后位置做个辅助。

BMPT的武器配置:2门30mm口径机炮,4枚反坦克导弹,2挺30mm口径自动榴弹发射器,1挺7.62mm口径机枪。

首先它的火力就远强于普通的步兵战车。但它最大的优势其实是:火力持续性。简单的讲就是载弹量大,可以伴随著坦克一直打,一直进行疯狂的火力输出。步战车还要拉几名步兵,这就挤压了弹药的储备空间,得省著打。

坦克支援车也叫火力支援车,它的本质就是一座移动的弹药库。

车臣战争期间,车臣人都是小组作战,1名机枪手,1个扛RPG的,1个狙击手,再加2名步枪手。坦克打这样的小组,会非常的笨重迟钝,武器也不合适。125mm口径的主炮反应太慢,7.62的机枪火力又不足,露出半截身子用12.7的机枪还是在作死。

可一旦有了支援车,30mm机炮和榴弹机枪一个点射,敌人的步兵小组就成渣了。躲在墙后面,机炮能拆墙,躲掩体后面,榴弹发射器能隔著掩体把榴弹扔到头顶。单个的步兵有7.62机枪来处理。遇见敌人的装甲目标,还有反坦克导弹。非常全能。

坦克支援车这件装备,也不用演习、实验,脑补一下都能知道它的重要性。现在反坦克导弹、火箭弹泛滥,如果没有支援车的保护,坦克很难生存下去。这两年在中东,美制坦克、德制坦克出去单挑,都是不堪一击。

传统的打法是坦克和步兵战车做搭档,作战的时候步兵下车,保护坦克。这样做缺点也是很明显:步兵太脆了,手里拿著步枪、机枪,火力也太弱了。非常容易被对方的狙击手敲掉,或者是被迫击炮覆盖掉。而步兵战车的火力和防护也都不够强,火力持续性也差。

如果有支援车加入进来,无疑会极大的提高坦克分队的火力和灵活性:用坦克的主炮敲掉敌方的装甲目标和坚固工事。用支援车的机炮、榴弹发射器对付敌方班组步兵,如机枪兵、火箭兵、导弹兵、狙击手,各种机枪和己方的下车步兵清缴敌方零散步兵,步战车的火力做个补充......

我个人觉得坦克支援车这个东西:必须有。如果没有,真打起来,坦克恐怕是寸步难行。

去年航展我国就有坦克支援车亮相。但这只是私企练手的玩具,59式坦克的底盘。我国要是正式装备,要比它强出N倍才可以。最差、最差、最差也得用96B的底盘。也一定要比俄罗斯的支援车强一些才算说得过去。

甚至应该具备拦截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像参展的这辆支援车采用的是一门30mm主炮,一挺7.62机枪,4枚反坦克导弹,比BMPT少了1门主炮,2具榴弹发射器,虽然多了20个火箭弹发射管,但也就是能抵消半具榴弹发射器的火力。火力比BMPT弱很多。而这59坦克的底盘本身就不大,内部的载弹量也不可能高。这是一辆火力非常弱的火力支援车!这就失去它本身存在的意义了。

中国需要的坦克支援车应该是采用96B甚至是99坦克底盘,火力略超BMPT,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这样的一款重型战车。


什么叫"坦克支援车"?全世界除了毛子,都没有这一称呼。顾名思义,是支援坦克作战的车辆。从坦克家族发展来看,为加强坦克冲击队形的火力,研制了最初的自行火炮(直射火力,与现在间瞄射击、曲射火力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完全不同)。战斗中,在一线坦克队形后同时冲击,用超越射击或间隙射击弥补坦克火力的不足。因为不在一线冲击,其装甲薄弱,火力机动差(无炮塔),甚至无顶盖,所以便宜。苏军标准的队属坦克团隶属两个营,一个T-34坦克营31辆坦克,一个76mm口径自行火炮营隶属2个连21辆自行火炮。另外,当时自行火炮在防御战斗中,组成反坦克预备队,在预计的反坦克方向,对切入的敌坦克依托反坦克阵地予以打击。所以,反坦克支援车与步战车是两个概念,从不参加步兵战斗。在当代大规模野战中,没有战斗支援车的地位,支援车能干的事坦克都能干,而且比支援车还全面。欧美和我军都不装备直射火力的坦克支援车。在城市巷战中,是否有专门的坦克支援车,又怎么使用,未见权威报道,目前都是网友传说。有谁能否说出参战具体型号,参加了哪些战斗(俄军参加的战争不多,主要有两次车臣格罗尼兹攻坚战、乔治亚进攻战、乌克兰东部作战),效果如何?让我们也开开眼。


坦克支援战车目前只有俄罗斯在大规模应用,效果从叙利亚战场上的表现来看其BMPT系列坦克支援战车还不错,堪称步兵杀手。这种行走部分像坦克,武器系统像步战车的混血儿在目前世界所有的战车中都是一个奇葩一样的存在,不过BMPT却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智慧的结晶,恐怕当今世界在一些复杂地形下同轻游击兵的作战中,BMPT系列坦克支援战车的效率名列前茅,看了回答很少提到该车不足和问题的,我就来表达一下自己看法,首先来看看该车的基本介绍和数据吧。

车臣战争造就的利器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的起源,在苏联解体后原俄罗斯联邦的车臣自治共和国宣布独立,杜达耶夫自立为守任总统,并成立了自己的武装,这一下子可算是惹恼了叶利钦,本著苏联解体绝不能在俄罗斯上面重演的原则,叶利钦指挥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格罗兹尼,就连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都大放厥词,俄军将在数天拿下格罗兹尼。起初俄军的进攻很顺利,尤其是先进的T-80坦克,几乎无所不能,但是随著时间的推移和战事的深入,俄军的攻势越来越吃力,在格罗兹尼的城区中,俄军贸然的将坦克这种重装备投入战场,结果俄军坦克后,侧,顶部防御不不足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当时的车臣反政府武装装备有大量的西方武器,战力可不是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游击兵能比的,在没有两翼和空中的掩护下,车臣轻装游击兵居高临下袭击俄军坦克屡屡得手,有的甚至是突入进入的70多辆先进的T-80U悉数被毁,就更别说BMP系列步战车了。

▲车臣俄军惨状

虽然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利和武器没多大的关系,当时参战的俄军士气不足,训练不足,信息不足,补给不足,作战经验不足,总之俄军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格罗兹尼的血肉躯体和坦克残骸几乎成为了俄罗斯永远的一道疤,俄军认为在城市作战和反恐作战中,坦克这种重型装备极易受到攻击,而自家的BMP系列步战车更是活靶子,于是俄军准备火速研制一款能在城市等复杂地形作战中生存的装甲车。最终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接受了这一任务,2000年第一辆原型车正式下线,2003年前后俄军正式装备BMPT系列坦克支援战车。

防御和机动

▲分别为一二代产物,从反坦克导弹发射管就可看出

在底盘方面BMPT直接采用了T-90的底盘,驾驶员在战车前部偏左的位置,后面为两名载员,再后面为车长和炮手,关于防御我们从战车总重中就可以一窥一二,BMPT系列坦克支援战车的总重比T-90还要高,BMPT的武器系统重量肯定没有T-90的炮塔重,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重量都加到了防护方面,可见防御的强悍。机动方面和T-90类似,不过最近好像换装的是1200马力的V99多燃料发动机,这样机动性也会比T-90强。

火力

BMPT系列坦克支援战车的主武器为两门并列的2A42型30毫米机炮,弹药基数为900发,可以采用单发,低发,高发三种模式,高发情况下射速达到800发每分钟,也就是说所带的炮弹只够火力全开打1分钟过一点,而且武器站是双向稳定的,可以做到动打动,穿甲弹能在1500米的距离上打穿60度角25毫米的匀质钢板,两门炮发射高爆弹时5发的短点射相当于一发122毫米榴弹炮,45度的仰角也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形。此外该车还装备有7.62毫米机枪,四具「攻击」-T反坦克导弹,这种激光半自动制导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在使用串联的聚能战斗部时,可以击穿800毫米的匀质钢装甲,使用人员杀伤弹时相当于一门155毫米榴弹炮,此外还有2具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由两名载员操作,这种武器配制看似豪华,其实效果极其有限。

▲顶部的车长三合一瞄准镜和前部的炮手四合一瞄准镜

在火控方面也不差,车长有一部光学瞄准,热像仪,激光测距,导弹激光束引导通道的「四合一」综合瞄准镜,具有双稳,最大发现距离为3500米,车长三合一的近景式双稳综合瞄准镜在武器站上部,搜索能力极强,而且车长的显示屏可以看到炮长的图像,这种双工的工作模式使得车长可以直接操作各种武器。

不足

▲该车的双联装30毫米机炮看似很凶残,其实很疲软,穿甲方面有效距离短,支援步兵方面30毫米完全不够用

不过虽然俄军对这种红场「二进宫」的武器喜爱有加,但是外界对于它的质疑却不断,首先就是超高的吨位丧失了步战车应有的灵活性,在部署等方面非常麻烦,此外就是其主武器俄制30毫米机炮威力不足,这一点非常致命,就是说管子太细不好支援步兵。30毫米炮的穿甲有效射程只有2000米,而且随著距离的加大,穿甲能力就会大幅下降,此外30毫米炮用来支援步兵效果并不好,只能说是威力不足,射速来凑,前面也说了双炮5连发才相当于122毫米高爆弹。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口径,不过最要命的却是目前俄罗斯在大口径机关炮方面连技术储备都没有,想短时间内解决就得从国外买。

我是武备营,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坦克支援车是目前一个比较新颖的作战车种,第一款加入军队的坦克支援车是俄罗斯提出的「BMPT」计划。以俄军现役的「BMPT」的火力配置来看,配置的品种相当丰富而且实用:2门2A42 30mm机炮,4具9M120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外加2门AG17D型30mm榴弹发射器,1门PKM 7.62mm机枪。

相比之下,欧美的履带式步兵战车普遍只装备一门小口径机炮和2-6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而俄罗斯的步兵战车,主战武器也是只有BMP3步兵战车拥有100mm低后坐力炮,一门30mm小口径机炮。这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步兵战车无论是火炮还是武器种类都明显不如坦克支援车。更不用说更潜在的条件:火炮俯仰角、车体装甲厚度甚至是战场感知能力、抗打击能力等等,当步兵战车遇上坦克支援车时,恐怕真能被吊起来打。

步兵战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伴随、协同步兵及坦克作战。在进行集群冲锋、长途行军的时候,步兵将会搭乘步兵战车,这样可以长距离机动。而一到了作战时,车长将会视情况决定是否命令步兵下车作战。其实步兵战车并不全是为支援坦克作战而生,反而应该是支援步兵、作为作战体系的一个点使用。

但坦克支援车不一样。其名字就已经很明显了:支援坦克作战。虽然同样是作战体系中的一颗小棋子,但坦克支援车往往需要伴随坦克进行作战。扫清周边区域的轻装甲目标,利用大仰角的优势杀伤中高层建筑物里的有生力量等等,这些都是坦克支援车的任务。

根据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和俄军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惨痛经验,步兵战车这样「简陋」的主战武器,和「随随便便」设计的仰角,在巷战中真的很不堪用。尽管巷战一定会有步兵伴随作战,但现代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步兵轻武器发展的「潮流」都很令人感到无奈:小口径步枪弹在巷战中最显著的缺点就是更难以击穿厚重的障碍物。

即便是先进的T-80坦克,在两次车臣战争中被暴打。T-90坦克在大马士革或是叙利亚的哪个地方,基本上都有战斗损失。对于一线作战部队来说,任何一辆坦克的损失都是不可原谅的。但是以坦克的仰角来看,恐怕在巷战中是真的不足以抵抗随处可见的武装分子。

美军尽管能够做到每辆悍马车上都布置有一挺M2HB或是M240机枪,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确实比较大:大口径机枪弹和中口径机枪弹,确实可以在一定距离上击穿大部分的建筑物外墙。但是美军在打巷战时,动用M2「布莱德利」,「斯特瑞克」等装甲车的情况也不少。

按照现在的趋势,步兵战车确实有越来越全面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增大主炮威力,增加反坦克导弹,增加装甲,提高仰角等等。但总体而言,步兵战车仍然是步兵战车。它的任务定位是根本不会变的。而坦克支援车始终会是坦克支援车,在装备有该类车辆的部队里,其战术战法肯定有运用坦克支援车的影子。

如果坦克、步兵战车等进入战场,指挥官其实是视实际需要,将坦克支援车队部署到某个方向去的。在巷战时肯定需要坦克支援车的支援,但在野外作战的情况下恐怕坦克支援车的作用又不是很明显。


这里主要说一下「坦克支援车」。实际上各国对它的概念和定义并不统一,比如美国基本上就不怎么搞这玩意儿,因为战术需求并不明显。

主要钻研和使用这类车辆的是俄罗斯,比较知名的是BMPT坦克支援车,它装备两门2A40型30毫米机炮,能够轻易撕开轻型装甲车辆,对有生力量的杀伤力也十分恐怖。在发射脱壳穿甲弹时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打碎食人鱼、斯特赖克这样的脆皮轮式装甲单位,即使是M3布雷德利也未必能扛得住这样的火力。

与此同时,BMPT有充足的吨位可以安装2组9M120型反坦克导弹,其有效射程为6公里,足以击穿大部分掩体工事和装甲单位。这种反装甲能力步兵战车也有,但没有这么强。布雷德利、BMP-3这样拥有豪华武器站的步兵战车都有不俗的反装甲能力,但是一次装4枚,而且随时待发,它们能做到吗?做不到。

除此以外BMPT还拥有两具AG-17D榴弹发射器,真正做到点、面、直、曲四种火力全覆盖。其实毛子的机械化步兵本来就有带榴弹发射器的习惯,每辆车1具,但需要人员携行和使用,速度不够快,远不如车载型来的更加高效快速。

另一方面,BMPT灵活快速的机炮和同轴机枪可以利用仰角优势压制房顶的火箭筒,尽可能让坦克免于攻顶,在断壁残垣中弥补坦克因发现和响应速度不足而出现的防御漏洞。你可能会说这样的工作,步兵战车、吉普也能做,问题在于二者有足够的装甲覆盖吗?能让成员免于交战区横飞的炮弹破片和子弹的杀伤吗?能在触雷并丧失行动能力后依然保持足够强的火力压制能力吗?答案是都不行。

先进的步兵战车还好,具备三防能力,现在大家也都能玩遥控武器站了,乘员不必探出头去给四面八方的敌军当活靶子,也能跟得上坦克的挺进速度,可是吉普车就没戏了。以悍马为例,连大口径机枪的子弹都防不住,人在车里坐雷在脚下炸,一个不留神全车报销。

之所以俄罗斯喜欢搞这种东西一是大陆军的战术需要,庞大的坦克部队如果只依靠步兵的掩护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就是坦克底盘富裕的很,随便拿来改,BMPT就直接使用了T-90坦克的底盘,发动机、行走和悬挂系统完全一样,零件通用率和后勤维修压力较之单独开发一型支援车要小得多,所以并不费事。

至于步兵战车,它最主要的最用并不是协同坦克进行作战,而是给步兵提供能够跟上坦克行进速度的装甲运载单位,从这一点上讲轮式步兵战车是正统,履带式属于为了更强的作战能力而增加装甲和承重能力的衍生形态。坦克支援车和步兵战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种是专门为了配合坦克进行作战的装甲战斗车辆,另一种是为了保护和运输步兵顺便进行作战的载具。


坦克支援车是专门研发出来用来支援坦克进行城市战中的攻坚作战的车种,主要配置小口径速射机关炮和重型底盘。在城市战中,可以和坦克混编作战。而步兵战车的用途更广泛一些,在编制上和坦克是分开的,在野战中坦克冲锋在最前,消灭地方主要的坦克和反坦克力量后,步兵战车跟进,利用步兵战车本身的火力和装甲步兵携带的武器肃清残敌。但在城市战中,步兵战车往往也可以伴随坦克进行高强度作战,起到掩护坦克的作用。随著步兵战车呈越来越重型化的趋势,坦克支援车的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成为重型步战车的一个功能模块了。

坦克支援车的诞生与城市战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俄罗斯从车臣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后推出的新概念装甲车辆。俄罗斯的T-80B和T-72坦克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巷战中中吃了大亏。在平原可以驰骋冲击的坦克,面对依托城市的水泥森林的反坦克作战小组却显得尤为笨拙,应对起来十分吃力。俄系坦克的主炮仰角通常只有-5~13度,面对近距离在楼房中发起攻击的车臣叛军毫无办法,高射机枪的穿墙能力又很弱,缺乏有效消灭和压制敌人的办法。虽然有著厚重装甲,可以抵御RPG的正面射击,但叛军往往可以找到特定角度将其击伤击毁;这时候坦克十分依赖伴随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步兵战车配有速射机关炮,仰角也大了不少,但俄系步兵战车有个致命弱点,就是防护非常差劲,根本无法有效防护RPG甚至是大口径机枪。因此伴随坦克的作战的步战车很快就战损非常快,很快就变成了坦克单独作战的窘境。

参加了车臣战争的BMP-3步兵战车,全重仅18.4吨,正面装甲仅35mm的铝合金+镶钢板,仅能抵挡12.7mm穿甲弹的射击。14.5mm(含)以上的口径和RPG都可以轻易摧毁它。

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被叛军拉著游街的BMP-3炮塔

失去了步兵战车掩护的坦克,也无法避免被击毁击伤的命运。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格罗兹尼战役中,俄军损失62辆坦克,163辆装甲车辆。这样惨重的损失不得不让俄罗斯对先有装甲车辆的城市作战能力产生严重质疑。

总结了教训后,俄罗斯军方认为,坦克损失惨重的最大问题就是伴随的步兵战车太容易被击毁,没办法有效掩护坦克。此外也存在著步兵战车的机关炮穿透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在吸取这些教训后,俄联邦装甲车辆管理总局推出了199号坦克支援车样车,即后来的BMPT。

BMPT拥有2门2A42 30mm机关炮,炮管长达2400毫米,比单门2A42的BMP-2投射能力强一倍;外置4枚反坦克导弹,可以用来攻击敌方装甲目标和坚固掩体;此外还有2门30mm榴弹发射器,用于杀伤不太重要的步兵目标。早期BMPT采用T-72底盘,后期改为T-90底盘,正面可抵挡RPG和反坦克导弹的袭击,侧面安装附加装甲也可以抵挡RPG的攻击。这样的配置让坦克支援车具备了伴随坦克进行高强度作战的能力。

虽然坦克支援车火力强大,但实际性价比并不高,其诞生的背景主要是因为当时俄罗斯还没有重型步兵战车。多种配置的火力让BMPT看起来如同「要你命3000」一样,看著唬人,其实不够实用。而且这样一个大家伙,其实占的还是坦克的编制,因为它一个步兵也带不了。所以俄罗斯研发出来后也没装备几辆,欧美国家更是从未出现过坦克支援车这类产品。因为欧美普遍装备是重型步战车,其本身抗打击性就非常可观,至少可以抵御RPG和30mm口径机关炮的直射。这样他们的步战车本身就可以伴随坦克进行城市作战,根本不需要多研制一种支援车出来。比如和BMP-3同时期的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重27吨,披挂附加装甲后可以抵御25mm机关炮直射,加装反应装甲后可以抵御RPG的攻击。虽然M2仅有一门25mm大毒蛇机关炮,但其搭载的6名步兵可以携带不占编制的一次性火箭筒进行作战,还有一具毒刺携带型防空导弹,这相当于大大增强了M2的作战能力。此外也有部分M2也进行了改装,加装了2具「陶氏反坦克导弹」发射筒,这与坦克支援车的思路很像。

M2加装了附加装甲块后还是很厚实的

而各国新一代的步兵战车也越来越呈现出重型化趋势。比如德国的Puma战车最低防护的重量也达到了31.45吨,最高防护等级Level-C达到了43吨。坦克支援车的发明国——俄罗斯前几年刚刚曝光了最新研制的新一代「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达到25吨,T-15重型步战车底盘与T-14坦克通用,更是达到了48吨。我国也在近些年推出了59和VT-4底盘的外贸步战车。

看看俄罗斯新一代的步战车就会发现,其实俄罗斯人已经把坦克支援车的设计思路融合到步战车中了

德国「美洲狮」步战车

59和VT-4改的重型步兵战车

像以色列人更加极端,他们直接把主战坦克做成了步兵战车。。。


对于这三种战斗车辆来说,坦克的历史最长,步兵战车最早出现六十年代,而坦克支援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在巷战中出了火炮的俯仰角问题以外,还有就是很容易暴露出防护力薄弱的侧面和后面。

坦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步兵骑兵无法突破机枪加铁丝网的防御阵地的问题,步兵战车是为了解决坦克和步兵协同的问题,而坦克支援车是为了解决在城市战中,坦克步战车存在比较大的火力死角的问题。

当坦克开始大量出现在战场以后,对方的反坦克火器也是数量剧增,尤其是反坦克火箭筒的出现,使普通步兵能够毁伤坦克,尤其是在复杂地形上边,这种情况下,步兵和坦克的协同就很重要了。各个国家在二战中就已经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是做到半履带车的水平,而且支援火力只有机枪。到了六十年代,苏联首先推出了BMP-1步兵战车,使步兵一方面是有了乘车作战能力,而且支援火力更强,一个是有炮了,还有就是步战车普遍使用反坦克导弹作为反坦克武器,具备一定的和坦克作战的能力,同时步战车搭载的步兵人数比原来的装甲输送车更少,装甲输送车一般可以放12-13个人,而步战车最多只有8个,机械化步兵班的人数进一步减少了。

无论是轮式还是履带式步战车,都是薄皮大馅

步战车在传统的野战中可以很有效的配合坦克作战,而且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不过,这个任务基本上还是野战任务,近几年,传统设计的坦克和步战车都遇上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巷战。传统的军事理论认为装甲部队不适用于巷战,别的不说,德军的坦克在斯大林格勒无所作为,苏军坦克在柏林城中被打的到处冒烟就是例子。但是现在的战场发展到了必须要解决装甲部队巷战的这个问题了。

俄国是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就是坦克支援车,坦克支援车可以说是一种专用工具,就是解决坦克和步兵战车在巷战中武器俯仰角不够,火力死角大的问题,俄国用T-72的底盘加装了大型的武器站,用30毫米机炮和反坦克导弹来对付城市中高层目标,这种新型的战车在叙利亚的表现不错。

按照俄国人的设想坦克支援车在巷战中是每2辆坦克配一辆支援车。不过,对于这种专用的巷战装甲车辆的缺点和优点一样的明显就是应用面太过狭窄,就是巷战,它在野战中的火力和步战车差不多,而有没有空间搭载步兵,这样就成了一个鸡肋。

目前来看,坦克支援车还是巷战专用车辆。

坦克支援车应该说是坦克底盘加大型武器站的组合,而现在的装甲输送车如果加装武器站也能够获得不错的使用效果,当然步战车或者装甲输送车的装甲比坦克肯定是薄,但是步战车边上还有步兵保护,反而是支援车有点是还要额外的排出步兵作战。

现在装备的步兵战车,基本定型都在冷战中,当时没有怎么考虑装甲车辆在城市中作战的问题,向前进攻遇到城市以后怎么办,这个时候的标准答案是绕过去,继续向前。所以,现在是各种问题包括武器的俯仰角什么的都来了,而现在又是各国不在军费上边花太多钱的时候,除了美国,不过美国的钱很多是战争经费,美军的主要装备也还是冷战遗产。所以,现在的武器装备都是小修小改,能用就行。

图片来自网路。


坦克支援车其实是个俄罗斯特产,这东西好多人都没听过,原因就是只有俄罗斯大量使用了。

坦克支援车,要分开读,坦克-支援-车,先是坦克,后是支援车,连起来就是坦克支援车了。俄罗斯的BMPT坦克支援车其实就是坦克改进的支援车。

在某个角度看,其实就是坦克和步战车的结合体,还加强了。坦克支援车使用的是坦克的底盘,步战车的火力系统,这东西皮糙肉厚,火力猛。

步战车和坦克支援车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轻型一个是重型。步战车的主要作用其实是个装甲运兵车,搭载一个班的步兵,运送到特定地点后,士兵要下车作战。步战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支援坦克作战,替坦克清理反坦克武器。

而坦克支援车里面不能搭载一个班的步兵,里面坐的都是操纵这台车的士兵,其实就是坦克更换了火力系统。它是陪坦克一起冲锋陷阵的,弥补坦克的火力不足的问题。

坦克支援车,其实就是坦克换了个火力系统,主要还是装甲厚,而步战车讲究灵活轻便,机动性好。坦克支援车上搭载著机枪、机关炮、导弹、榴弹发射器。而步战车一般只有机枪和机关炮,火力上是远不如坦克支援车,支援能力也远不如坦克支援车。

坦克支援车的底盘就是坦克的底盘,BMPT坦克支援车用的其实就是T72的底盘。而步战车不同,步战车的底盘有轮子的,有履带的。

坦克支援车在战斗中,是跟随坦克作战的,和坦克并肩作战的,弥补坦克火力上的不足。据说,在叙利亚,那些武装分子见了坦克支援车就赶紧跑。


坦克支援车(BMPT)也是属于装甲战斗车(AFV)的一种。

坦克支援战车介於坦克和步兵战车之间,用来弥补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性能短板。顾名思义,坦克支援车就是支援坦克的战车。

在以坦克为主的作战编队中,虽然主战坦克(MBT)具有强大的火力,但主炮受到发射高度的限制,在作战中,特别是城市战斗中容易遭到敌方打击。而编队中的步兵战车由于其作战性能的局限性不能给坦克提供支援,因为步兵战车要携带步兵作战,自身防御能力也受到限制。因此,坦克支援车孕育而生。

坦克支援车与步兵战车的区别在于:

坦克支援车不需要携带步兵,火力和主动防御系统比步兵战车强大。在作战编队中,同时对坦克和步兵战车提供作战防御保护,加强步兵作战人员的生命安全。

【俄罗斯坦克支援车「BMPT-72 终结者」】

坦克支援车(BMPT)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苏联阿富汗战争」和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

在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期间,苏联的坦克在阿富汗的山区,特别是在城市战中损失较大。因为坦克经常遭到来自城市高建筑群里的攻击。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特别是城市战格罗兹尼战役,俄罗斯一个机械化旅在城市战中几乎整个被消灭掉。俄军坦克主炮无法升很高又不能降太低,步兵战车上的火力根本压制不了来自不同建筑的众多攻击点。

【在格罗兹尼城市战役期间(1994-1995)被摧毁的俄罗斯步兵战车】

为此,俄罗斯汲取这两次战争期间的实战教训,总结战斗经验。1998年开始,由俄罗斯最大的军工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战坦克制造商Uralvagonzavod公司研发199「Ramka」项目,也就是BMPT(坦克支援战车)的原型。该项目设计目的就是用来在未来的城市战中对坦克和其他步兵战斗车(AFV)提供支援。

2005年,俄罗斯国防部开始提供评估报告,2017年8月实行采购,2018年初接收超过10辆。

【BMPT装备的Ataka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坦克支援车「BMPT 终结者3」基本数据:

  • 重量:48吨;

  • 长度:7.2米;宽度:3.37米(履带间)、3.8米(车身);
  • 高度:1.94米(车身),3.44米(整高);
  • 乘员:5名;
  • 保护:钢组合装甲、复合装甲、主动反应装甲;
  • 主要武器:4×130 Ataka-T GWS发射器、2×30 mm 2A42自动炮;
  • 二级武器:2×30 mmAG-17D或2个AGS-30榴弹发射器、1×7.62mmPKTM机枪;
  • 发动机:1,000马力 V-92S2柴油发动机;
  • 悬挂:扭力杆(离地间隙406mm);
  • 燃料容量:1,200升(320 美制加仑);
  • 操作范围:≥550公里,速度≥60公里/小时。

【全景视野指挥系统,通过不断扫描使炮手精确打击目标】

BMPT使用的作战模块方案

1.装甲炮塔 2.车顶 3.肩带 4.炮塔转动机构 5.螺栓 6.武器辅助块 7.机架 8.轴承支架

9.支架 10.可互换的主要武器 11.自动驾驶 12.可互换的附加武器 14.用于固定支架的法兰

15.垂直支架驱动 16.视线 17.路径 18.弹药 19.弹仓 20.电气设备 21.视频观察设备

22.控制面板 23.弹道计算机感测器 24.弹道计算机 25.电力横梁 26.电压放大器

27.电压转换器 28.旋转接触装置


坦克支援车:

其装备有中小口径自行机关炮、反坦克导弹、轻机枪及自动榴弹发射器;

这是一种针对城乡巷战为主的装甲战斗车辆;

其一台的战力水平相当于六辆装甲运兵车或者是一个步兵排;

它是坦克底盘+步战车武器系统的结合体之「加强版」;

为主战坦克提供「助攻/协防」。

步兵战车:

其为老式装甲运兵车的「升级版」,轻型车为14t左右、重型车为26t左右;

现以履带式为主,今后向轮式发展;

强调灵活、轻便、越野能力强;

配备给快速反应机动步兵使用<一车为一个班>;

消灭敌方的软/硬目标--敌军有生力量、轻型装甲武器、反坦克火力点及低空飞行物;

多为「步/坦协同」作战。

其两者的区别:

在与坦克搭档时--步战车是以发挥武装人员的作用为主;支援车是发挥武器装备的作用,更为强悍。

支援车与它们的会同配比:

城镇巷战--「2辆支援车:1辆坦克」;

乡村野外--「1辆支援车:2辆坦克」;

其整体组合火力配备为远、中、近程相给合,可以应对敌方的软、硬及低空军事目标。

仅供参考,谢谢您的邀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