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


不要一上来就想著怎么去用杂志和网站来开拓思维!因为互联网目前本质上来说不是一个知识友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说话的人不会怎么考虑到要去帮你开拓思维,这里总是充斥著各种流量为王、哗众取宠、道貌岸然和无端的激情。

并不是互联网和杂志没有有深刻思想的地方,而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在没有形成系统的、清晰和牢固的三观之下,很难自行区分到底在网路杂志上把持话语权的这些人哪些是什么目的。一个不小心,你学了一个错误的东西都会浑然不知。

网路也好,杂志也好,更像是一个消费品。你能保证自己在使用这种消费品的时候,不会看著看著就去刷抖音微博朋友圈?

如果真的要打开视野,请试著按照下面的顺序:

一,先学历史

推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比较适合入门。读历史最培养一个人「眼界」和「视野」最好的做法。「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不仅仅只是因为历史是对前人经验的一种归纳总结,当代社会一切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最终都会进入历史这个学科之中,你学历史就是在学习过去社会的现状。而历史学科本身独特的「后人优势」又可以帮助你清晰地看见一个阶段社会的关键所在。

因此,这种目的下的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通史感,最不重要的是年代事件顺序、批判立场和考据。你不需要知道年代事件顺序因为你并不需要向别人展示你的历史知识(譬如应试),你不需要钻营于批判并站立场因为这会把历史变成政治,你不需要去考据历史事件的真伪因为那不是你的责任义务。上述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会毁掉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你所需要从历史里获得的和它们有完全无法带给你。你需要尝试去做的,是试著理解每一个历史事件(包括历史人物)发生的前因后果背景影响,看到它和时间前后与空间左右其它事件的联系性,不断汲取直到形成一个网路一般牢固的印象,你就会形成一种历史中的「通感」。它就是历史带给你的看待问题的方法,一种视野,一种高度。

二,学逻辑

逻辑的作用不是为了让你和谁辩论,也不是为了要建立什么样的理论体系。至少在打开视野这个问题上,逻辑最重要的作用是令人冷静,避免陷入偏激和狭隘。绝大部分人都是说话不讲逻辑的,因为讲逻辑比不讲逻辑要难。而拥有逻辑的人看没有逻辑的人,高下立现。相对于没有逻辑被立场和观点所左右的人来说,你的视野也就开阔了。

此外,逻辑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保持你的自知。求助于逻辑,从而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持续不断地发现自己做的不足之处,才能保持一种持续进步不断汲取新知识的状态。这个时代本身是在非速前进的,如果你不能保持持续前进的能力,你的视野也会受限。

三,交流

只有在这个阶段,更广阔的阅读,杂志、媒体或许才是有必要的。因为到这个阶段,你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三观,自己对于很多现实问题社会现状的清晰的看法,有了严谨的逻辑帮你排除那些网路上哗众取宠无意义的冗余信息,你有了自己的「critical thinking」。除了媒体,现实中的社交和讨论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实中的社交讨论最不具体功利目的性,你不需要担心媒体是不是在试图掩盖或者引导。你现实里的朋友通常都会直接坦诚地告诉你他们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很多时候这意味著新的切入点、视角和思路,是走出狭隘自我的不可缺少的补充。

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不列颠百科全书一套,有扫描版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各一个

知乎一个花瓣网一个网易云音乐,虾米各一个

如此,可以半开,

若想全开,就靠自己平时积累了

好好学习,在其位,某其政。

希望你不会在工作的时候提问怎样提高学习能力……


在校学生怎么打开视野,开拓思维?

1.思维首先需要开启,而后才能训练与开拓,绝大部分人是思维并未开启,也就无法开拓与训练;

2.思维是思想的活动,思维的内容即思想,思想的通俗说法叫主见。先看看自己是否有主见?是否有思想?如果各种群体活动仅仅是跟随无看法无主见,人云亦云,就是思维未开启,无思想状态;

3.开启思维拓展视野的具体方法是上自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知乎等,关注有思想的人,看他们的观点与推荐文章,那些文章与观点会促使你思考从而思维开启,视野开阔之路打开。我的「想法」栏文章供参考。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